花生清棵蹲苗是露地栽培苗期管理的一项成功措施,即根据花生子叶不易出土和半出土的特性,在基本齐苗时,用小锄把花生幼苗基部周围的土挖开,形成一个“小窝”,使2片子叶和胚芽露出土外,使其很快接受阳光,促进幼苗生长健壮而获取增产。
1. 促使茎枝健壮和二次分枝早生快发。花生出苗后及时清棵,可使子叶腋间的茎枝基部露出地面,提早接受阳光照射,改变花生基部湿冷的小气候,茎枝不仅早生快发,而且生长健壮,起到了蹲苗作用。
2. 促使有效花增多,结实集中。因为清棵蹲苗的花生茎枝生长健壮,二次分枝早生快发,所以花芽分化相对早而集中,开花下针多而齐,结实率和饱果率得到提高。据试验,清棵蹲苗使单株结果数增长 30.6%~31.3%,比不清棵蹲苗的增长 12.99%。
3. 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旱吸肥能力。清棵可使主根深扎,侧根增多,根系发达,从而增强植株的抗旱吸肥能力。
4. 减少护根草的为害。花生清棵可提前把基部周围的护根小草随扒土清除,能有效减少生育中期的草荒,也是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减轻蚜虫的为害。花生清棵后,埋伏子叶节的土被清除掉,改变了植株基部的小气候,不利于蚜虫繁生。同时,第一对侧枝基部因清棵蹲苗组织老化,不利于蚜虫刺吸危害。因此,清棵后花生茎枝基部的蚜虫量显著减少。
1.清棵时间。适时清棵是增产的关键,清棵太早,黄芽苗太嫩弱,叶片易出现晒伤,并使表层土过干,影响幼根伸展;清棵过晚,第一对侧枝基部埋入土中的时间长,影响早生快发,清棵的作用不大。据试验,花生齐苗后立即清棵的增产率为14%,因此,清棵应在齐苗后立即进行,最好按照播种出苗顺序,齐一块、清一块,以充分发挥清棵蹲苗的增产作用。
2.清棵深度。在齐苗后及时用大锄深锄,再用小锄后退着把幼苗周围的土扒向四边,使2 片子叶露出来;起垄种的可先用大锄深锄垄沟,浅刮垄背,破除垄面的板结层后,再用小锄清棵。清棵的深度以子叶节露出土面为宜,浅了则子叶不露土,第一对侧枝和茎基节仍埋在土里,起不到清棵的作用;深了则把子叶节以下的胚颈(下胚轴)扒出来,易造成苗株倒伏,不利于正常生育。
地膜覆盖的花生一般10 天左右就能顶土出苗,开孔放苗是争取苗全苗壮和提高增产效果的关键。先播种后覆膜的花生顶土鼓膜(刚见绿叶)时,要根据当时的气温回升情况开孔放苗。据试验,在花生芽苗顶土和主茎出现2 片真叶之前开孔放苗,产量最高。
为了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在花生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之前,将垄行间的土培到垄顶的外缘,使垄的外缘加高,以缩短高节果针入土的距离,有利于结实范围内的果针入土结实。同时,为以后排灌打下基础。
培土迎针应在花生单株盛花期和封垄前,选晴天墒情适宜的时候进行。平作花生垄行较窄,可用在锄板与锄钩交接处套有草环(便于培土)的大锄,退行深锄,猛拉坡土培垄,要求“穿垄不伤针,培土不压蔓”。垄种花生垄行较宽,可先用大锄深锄垄沟,浅刮垄背,然后培土。
花生苗期需水少,土壤水分过多时,不利于根瘤菌的生成,也不利于形成基部茎节短密的壮苗。足墒覆膜的花生,即使苗后2个月不下雨,也能正常生长,苗期宜尽量避免灌溉,一般不浇水。如果久旱不雨,春旱严重,土壤水分降低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 左右,进而花生接近萎蔫时,要力争早灌溉,以免延迟开花。在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由于覆膜花生生长旺盛,地下水若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再加上天旱无大雨,在叶片刚刚开始泛白出现萎蔫时,应立即沟灌润垄,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进行喷灌或滴灌。
春花生株高达到30 cm时,花生内源激素分泌失调,地上茎叶生长过旺,用于荚果发育的营养物质减少,容易过多地消耗光合产物,抑制荚果发育,影响花生幼果膨大,从而减少经济果数量,最终影响花生的产量。因此,应根据花生的田间长势和气候特点,适时合理进行化控,防止花生徒长和倒伏,促进光合产物向荚果分配,以提高经济果数量,增加百果质量,对提高花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产中比较常用的化控剂为多效唑,但从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看,多效唑用量过大、施用过早、残效期长等造成的副作用多,因此建议尽量不要选用。目前,在生产中可选用壮饱安、花生矮丰、花生果宝等化控调节剂,都是含有少量多效唑成分,经过复配加上增效剂,使用安全、不残留,控旺效果好,应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