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唑对麦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15-01-06 18:05占妮陶诗顺谢美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叶长条数根冠

占妮+陶诗顺+谢美春

摘要:以四川省三台县直立型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次数多效唑处理对麦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对麦冬株高、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均有明显的影响,可使麦冬营养根条数减少,块根个数、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植株根冠比增大,中大型块根所占比例增大,明显提高了商品麦冬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多效唑处理的时期和用量(次数)对麦冬生长和产量存在明显的影响,在9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处理后,在10上旬或11月上旬再进行一次处理可取得最佳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多效唑;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生长发育;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7.23+2:Q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835-03

Effects of MET on Growth,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Dwarf Lilyturf

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ZHAN Ni,TAO Shi-shun,XIE Mei-ch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 Using erect 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of Santai country in Sichuan province as materials,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treating periods and different praying times of multi-effect triazole(MET) treatment on growth,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O.japonicu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T treatment on O.japonicus could increase the plant height,leaf length and width,chlorophyll content,aboveground fresh weight,dry weight significantly. The nutritive root number,root tuber number,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the ratio of root to shoot and the ratio of medium root to large root of dwarf lilyturf were increas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dwarf lilyturf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treating period and use level (times) of MET treatment on growth and yield had obvious differences for dwarf lilyturf. The best yield-increase effect can be obtained when treating with MET again in early october or early november after the frist time treatment in early september.

Key words: multi-effect triazole(MET); dwarf lilyturf[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growth and development;yield

多效唑是一种常用的抑制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施用多效唑来抑制作物地上部生长而促进地下部发育一直被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1,2]。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以地下部块根为主要收获产品。已有研究表明,麦冬植株的生物学性状与其块根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3,4]。在麦冬生产上,药农普遍通过施用多效唑(MET)来抑制其地上部枝叶生长和促进地下部发育,以提高块根产量[5]。但由于相关研究的滞后,麦冬多效唑的施用时期和施用量一直是一个药农难以把握的问题,滥施多效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时期和不同用量多效唑对麦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多效唑在麦冬生产上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以四川省三台县麦冬主产区的直立型麦冬为材料,在西南科技大学校内科研地进行。于2012年3月20日在同一地块选择长势一致的麦冬植株,挖出洗净,剪去地下部分,再选择大小一致的单个分枝作为扦插苗。按与大面积生产相同的方法整地、施底肥和扦插。试验小区长145 cm,宽80 cm。共扦插105株。扦插后的田间管理各处理完全一致。设8种多效唑处理:①不施多效唑(以CK表示);②9月上旬处理1次(以A表示),③10月上旬处理1次(以B表示),④11月上旬处理1次(以C表示),⑤9月上旬处理1次+10月上旬处理1次(以A+B表示),⑥9月上旬处理1次+11月上旬处理1次(以A+C表示),⑦10月上旬处理1次+11月上旬处理1次(以B+C表示),⑧9月上旬处理1次+10月上旬处理1次+11月上旬处理1次(以A+B+C表示)。每次处理的多效唑用量均为1.5 g/m2,以浓度为1.0 g/L的药液均匀喷施于植株上,未施用多效唑的小区均用与多效唑处理小区用水量相等的清水喷雾。试验小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endprint

2013年4月上旬选晴天在每小区取代表性植株各3穴(共9株)。于室内测定其株高、分枝数、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营养根条数、营养根鲜重、块根个数、块根鲜重等生物学性状。再将上述材料在105 ℃下杀青30 min后,置于75 ℃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地下部、营养根干重、块根干重、块根折干率、根冠比、块根大小等,并将各小区其余植株全部收获,摘取块根,置于晾晒棚,当其含水量达到商品麦冬水分标准(水分含量不超过14.0%)后称量计产(含取样株块根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上部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上部器官的影响程度不同。与CK相比,7个多效唑处理麦冬的株高(除C处理外)都显著降低,处理次数增加,株高也随之降低;分枝数以A+B、A+C和B+C处理显著大于CK,其余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叶片数除A+C处理外,也均与CK无显著差异。接受一次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叶长与CK差异不显著,两次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叶长比CK显著缩短,3次处理的又较两次处理的显著缩短。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叶宽均显著大于CK,其中又以A+B+C、A+C、A+B处理显著大于其余处理;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叶绿素含量除C处理外均显著高于CK。麦冬地上部鲜重以A处理最高,但与CK差异不显著,B、C两处理显著低于CK,两次和3次多效唑处理的又显著低于B、C两处理;地上部干重也以A处理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两次和3次多效唑处理的显著低于CK和A处理,但与B、C两处理差异不显著。

2.2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下部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多效唑处理麦冬地下部的营养根条数、营养根鲜重(除A处理外)、营养根干重(除A处理外)都较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营养根条数7个多效唑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营养根鲜重、营养根干重除B+C外,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麦冬块根个数以A+B最高,B+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C、A+B+C、A、B、C、CK,但B、C两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A和A+C及A+B+C三处理显著高于CK但又显著低于A+B和B+C两处理。块根鲜重以A+B最高,A+C、A+B+C和A三处理较为接近,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块根干重以A+B最高,A+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A+B+C、B+C、B、C、CK,多效唑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A+B、A+C和A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A+B、A+C处理与其余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块根折干率以A+B、A和A+C三处理高于CK,其余四处理低于CK。植株根冠比均为多效唑处理高于CK,其中以A+B最高,A+B+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B+C=A+C、A、B、C、CK,B、C两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

2.3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单个块根大小的影响

单个块根大小是麦冬外观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知,7个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单个块根的平均值和最大值都明显高于CK。而在7个多效唑处理中,A+B处理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又明显高于其余处理。从不同处理下单个块根重量分级结果看,CK单个块根重小于或等于170 mg的占57.3%,小于或等于340 mg的占90%以上;多效唑处理的大块根(≥511 mg)和较大块根(341~510 mg)所占的比例均高于CK,其中以A+B处理尤为突出,其大于或等于341 mg的块根所占的比例达34.2%,小于或等于170 mg的块根所占的比例不足30%,明显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多效唑处理不仅能增加块根数量,而且有利于块根物质的积累和块根体积的增大。

2.4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下麦冬实收产量及其比较结果见表4。每平方米商品麦冬产量变化幅度为216.0~502.3 g,7个多效唑处理的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其增产幅度为7.7%~132.5%。同时不同时期、不同用量的多效唑处理间麦冬产量也有明显的差异。施用两次多效唑的A+B、A+C处理的产量高于一次处理,但施用3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只居于中等水平;在多效唑总用量相同的处理中,产量9月上旬处理高于10上旬处理,10上旬处理又高于11上旬处理。最终产量以A+B最高,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C、A、A+B+C、B+C、B、C、CK。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对麦冬株高、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均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地下部营养根条数减少,块根个数增加,块根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植株根冠比增大,较大型、大型块根所占比例增加,最终不仅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商品麦冬的外观品质。尤其是多效唑处理可使麦冬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或超过对照的一倍以上。本试验结果与在三台县麦冬产区实地调查的情况一致。

同时,多效唑处理的时期和用量(次数)对麦冬的生长和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从处理时期看,在3月下旬扦插的麦冬,于9月上旬进行多效唑处理的高于10上旬处理的,10上旬处理的又高于11上旬处理的,表明在此时间范围内,对麦冬进行多效唑处理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从处理次数看,实行两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1次处理,尤其以在9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处理后,在10上旬再进行1次处理效果最佳,或9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处理后,在11上旬再进行一次处理,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试验中进行3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只居于中等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多效唑反而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难以高产。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只报道了多效唑处理对麦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但多效唑在控制麦冬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同时,是否会引起麦冬有效成分的变化和造成商品麦冬中多效唑的残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将另作报道。

参考文献:

[1] 江洪波.中药涪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2] 王  存.多效唑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现状[J].热带农业科学,2009,29(2):43-45.

[3] 于  声,程  波,袁志华.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在小白菜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768-1771.

[4] 郭  星,张兴国,廖  政,等.川麦冬块根发育性状、产量与皂苷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4):908-910.

[5] 匙  峰,程方叙,张兴国.直立型川麦冬生物学性状与块根产量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40-1241.endprint

2013年4月上旬选晴天在每小区取代表性植株各3穴(共9株)。于室内测定其株高、分枝数、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营养根条数、营养根鲜重、块根个数、块根鲜重等生物学性状。再将上述材料在105 ℃下杀青30 min后,置于75 ℃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地下部、营养根干重、块根干重、块根折干率、根冠比、块根大小等,并将各小区其余植株全部收获,摘取块根,置于晾晒棚,当其含水量达到商品麦冬水分标准(水分含量不超过14.0%)后称量计产(含取样株块根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上部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上部器官的影响程度不同。与CK相比,7个多效唑处理麦冬的株高(除C处理外)都显著降低,处理次数增加,株高也随之降低;分枝数以A+B、A+C和B+C处理显著大于CK,其余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叶片数除A+C处理外,也均与CK无显著差异。接受一次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叶长与CK差异不显著,两次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叶长比CK显著缩短,3次处理的又较两次处理的显著缩短。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叶宽均显著大于CK,其中又以A+B+C、A+C、A+B处理显著大于其余处理;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叶绿素含量除C处理外均显著高于CK。麦冬地上部鲜重以A处理最高,但与CK差异不显著,B、C两处理显著低于CK,两次和3次多效唑处理的又显著低于B、C两处理;地上部干重也以A处理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两次和3次多效唑处理的显著低于CK和A处理,但与B、C两处理差异不显著。

2.2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下部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多效唑处理麦冬地下部的营养根条数、营养根鲜重(除A处理外)、营养根干重(除A处理外)都较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营养根条数7个多效唑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营养根鲜重、营养根干重除B+C外,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麦冬块根个数以A+B最高,B+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C、A+B+C、A、B、C、CK,但B、C两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A和A+C及A+B+C三处理显著高于CK但又显著低于A+B和B+C两处理。块根鲜重以A+B最高,A+C、A+B+C和A三处理较为接近,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块根干重以A+B最高,A+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A+B+C、B+C、B、C、CK,多效唑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A+B、A+C和A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A+B、A+C处理与其余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块根折干率以A+B、A和A+C三处理高于CK,其余四处理低于CK。植株根冠比均为多效唑处理高于CK,其中以A+B最高,A+B+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B+C=A+C、A、B、C、CK,B、C两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

2.3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单个块根大小的影响

单个块根大小是麦冬外观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知,7个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单个块根的平均值和最大值都明显高于CK。而在7个多效唑处理中,A+B处理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又明显高于其余处理。从不同处理下单个块根重量分级结果看,CK单个块根重小于或等于170 mg的占57.3%,小于或等于340 mg的占90%以上;多效唑处理的大块根(≥511 mg)和较大块根(341~510 mg)所占的比例均高于CK,其中以A+B处理尤为突出,其大于或等于341 mg的块根所占的比例达34.2%,小于或等于170 mg的块根所占的比例不足30%,明显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多效唑处理不仅能增加块根数量,而且有利于块根物质的积累和块根体积的增大。

2.4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下麦冬实收产量及其比较结果见表4。每平方米商品麦冬产量变化幅度为216.0~502.3 g,7个多效唑处理的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其增产幅度为7.7%~132.5%。同时不同时期、不同用量的多效唑处理间麦冬产量也有明显的差异。施用两次多效唑的A+B、A+C处理的产量高于一次处理,但施用3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只居于中等水平;在多效唑总用量相同的处理中,产量9月上旬处理高于10上旬处理,10上旬处理又高于11上旬处理。最终产量以A+B最高,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C、A、A+B+C、B+C、B、C、CK。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对麦冬株高、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均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地下部营养根条数减少,块根个数增加,块根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植株根冠比增大,较大型、大型块根所占比例增加,最终不仅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商品麦冬的外观品质。尤其是多效唑处理可使麦冬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或超过对照的一倍以上。本试验结果与在三台县麦冬产区实地调查的情况一致。

同时,多效唑处理的时期和用量(次数)对麦冬的生长和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从处理时期看,在3月下旬扦插的麦冬,于9月上旬进行多效唑处理的高于10上旬处理的,10上旬处理的又高于11上旬处理的,表明在此时间范围内,对麦冬进行多效唑处理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从处理次数看,实行两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1次处理,尤其以在9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处理后,在10上旬再进行1次处理效果最佳,或9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处理后,在11上旬再进行一次处理,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试验中进行3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只居于中等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多效唑反而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难以高产。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只报道了多效唑处理对麦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但多效唑在控制麦冬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同时,是否会引起麦冬有效成分的变化和造成商品麦冬中多效唑的残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将另作报道。

参考文献:

[1] 江洪波.中药涪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2] 王  存.多效唑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现状[J].热带农业科学,2009,29(2):43-45.

[3] 于  声,程  波,袁志华.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在小白菜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768-1771.

[4] 郭  星,张兴国,廖  政,等.川麦冬块根发育性状、产量与皂苷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4):908-910.

[5] 匙  峰,程方叙,张兴国.直立型川麦冬生物学性状与块根产量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40-1241.endprint

2013年4月上旬选晴天在每小区取代表性植株各3穴(共9株)。于室内测定其株高、分枝数、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营养根条数、营养根鲜重、块根个数、块根鲜重等生物学性状。再将上述材料在105 ℃下杀青30 min后,置于75 ℃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地下部、营养根干重、块根干重、块根折干率、根冠比、块根大小等,并将各小区其余植株全部收获,摘取块根,置于晾晒棚,当其含水量达到商品麦冬水分标准(水分含量不超过14.0%)后称量计产(含取样株块根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上部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上部器官的影响程度不同。与CK相比,7个多效唑处理麦冬的株高(除C处理外)都显著降低,处理次数增加,株高也随之降低;分枝数以A+B、A+C和B+C处理显著大于CK,其余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叶片数除A+C处理外,也均与CK无显著差异。接受一次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叶长与CK差异不显著,两次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叶长比CK显著缩短,3次处理的又较两次处理的显著缩短。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叶宽均显著大于CK,其中又以A+B+C、A+C、A+B处理显著大于其余处理;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叶绿素含量除C处理外均显著高于CK。麦冬地上部鲜重以A处理最高,但与CK差异不显著,B、C两处理显著低于CK,两次和3次多效唑处理的又显著低于B、C两处理;地上部干重也以A处理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两次和3次多效唑处理的显著低于CK和A处理,但与B、C两处理差异不显著。

2.2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地下部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多效唑处理麦冬地下部的营养根条数、营养根鲜重(除A处理外)、营养根干重(除A处理外)都较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营养根条数7个多效唑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营养根鲜重、营养根干重除B+C外,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麦冬块根个数以A+B最高,B+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C、A+B+C、A、B、C、CK,但B、C两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A和A+C及A+B+C三处理显著高于CK但又显著低于A+B和B+C两处理。块根鲜重以A+B最高,A+C、A+B+C和A三处理较为接近,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块根干重以A+B最高,A+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A+B+C、B+C、B、C、CK,多效唑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A+B、A+C和A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A+B、A+C处理与其余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块根折干率以A+B、A和A+C三处理高于CK,其余四处理低于CK。植株根冠比均为多效唑处理高于CK,其中以A+B最高,A+B+C次之,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B+C=A+C、A、B、C、CK,B、C两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

2.3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单个块根大小的影响

单个块根大小是麦冬外观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知,7个多效唑处理的麦冬的单个块根的平均值和最大值都明显高于CK。而在7个多效唑处理中,A+B处理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又明显高于其余处理。从不同处理下单个块根重量分级结果看,CK单个块根重小于或等于170 mg的占57.3%,小于或等于340 mg的占90%以上;多效唑处理的大块根(≥511 mg)和较大块根(341~510 mg)所占的比例均高于CK,其中以A+B处理尤为突出,其大于或等于341 mg的块根所占的比例达34.2%,小于或等于170 mg的块根所占的比例不足30%,明显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多效唑处理不仅能增加块根数量,而且有利于块根物质的积累和块根体积的增大。

2.4  多效唑处理对麦冬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下麦冬实收产量及其比较结果见表4。每平方米商品麦冬产量变化幅度为216.0~502.3 g,7个多效唑处理的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其增产幅度为7.7%~132.5%。同时不同时期、不同用量的多效唑处理间麦冬产量也有明显的差异。施用两次多效唑的A+B、A+C处理的产量高于一次处理,但施用3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只居于中等水平;在多效唑总用量相同的处理中,产量9月上旬处理高于10上旬处理,10上旬处理又高于11上旬处理。最终产量以A+B最高,其余处理高低依次是A+C、A、A+B+C、B+C、B、C、CK。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对麦冬株高、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均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处理麦冬的地下部营养根条数减少,块根个数增加,块根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植株根冠比增大,较大型、大型块根所占比例增加,最终不仅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商品麦冬的外观品质。尤其是多效唑处理可使麦冬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或超过对照的一倍以上。本试验结果与在三台县麦冬产区实地调查的情况一致。

同时,多效唑处理的时期和用量(次数)对麦冬的生长和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从处理时期看,在3月下旬扦插的麦冬,于9月上旬进行多效唑处理的高于10上旬处理的,10上旬处理的又高于11上旬处理的,表明在此时间范围内,对麦冬进行多效唑处理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从处理次数看,实行两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1次处理,尤其以在9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处理后,在10上旬再进行1次处理效果最佳,或9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处理后,在11上旬再进行一次处理,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试验中进行3次多效唑处理的产量只居于中等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多效唑反而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难以高产。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只报道了多效唑处理对麦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但多效唑在控制麦冬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同时,是否会引起麦冬有效成分的变化和造成商品麦冬中多效唑的残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将另作报道。

参考文献:

[1] 江洪波.中药涪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2] 王  存.多效唑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现状[J].热带农业科学,2009,29(2):43-45.

[3] 于  声,程  波,袁志华.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在小白菜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768-1771.

[4] 郭  星,张兴国,廖  政,等.川麦冬块根发育性状、产量与皂苷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4):908-910.

[5] 匙  峰,程方叙,张兴国.直立型川麦冬生物学性状与块根产量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40-12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叶长条数根冠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
杉木人工林根冠比与气候和林分因子的关联分析
巧算金鱼条数
铝毒胁迫下水稻根冠黏液中铝形态的变化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两新党建报道条数排行
对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探究
每只小猫给了猫妈妈几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