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盐酸万古霉素致儿童疑似轻度“红人综合征”症状一例Δ

2019-01-05 23:57卢金淼李智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1期
关键词:细胞壁组胺拮抗剂

卢金淼,李 琴,李智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上海 201102)

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属于窄谱糖肽类抗菌药物,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感染[1]。VAN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包括肾毒性、耳毒性、肝损伤及变态反应等。一般认为,快速大剂量静脉给药时,患者很可能出现红人综合征(red man syndrome,RMS)。VAN研发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其早期配方中含有大量杂质,是造成一些ADR的重要原因[2]。有研究认为,VAN导致严重的耳毒性、肾毒性是被夸大的[3-4]。虽然VAN制备工艺的提高减少了ADR发生的概率,但VAN潜在的、严重的ADR仍在发生[5]。

1 病例资料

某13岁女性患者,体质量47 kg,因重症肺炎采用VAN治疗,1次1 g,静脉滴注,1日2次。给药后50 min,出现面色潮红,颈部轻微发红,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65/3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增快(133次/min),呼吸频率增快,经皮氧饱和度降至85%。经立即停用VAN、更换输液通道后,经皮氧饱和度回升至95%以上,血压升至正常,面色潮红渐退。患儿无既往过敏病史或相关ADR。

2 讨论

VAN的作用机制是结合至细菌细胞壁氨基酸上使细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合成受阻,从而导致其细胞壁不完整而杀灭细菌;还可选择性抑制内部RNA的合成,改变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VAN主要经肝脏代谢,蛋白结合率约为55%,成人消除半衰期约为4~11 h,儿童半衰期约为2~3 h。

RMS是应用VAN后出现的脸、颈及躯干上部多发斑丘疹样红斑为特征的类过敏反应[6-7],还可出现寒战、高热、瘙痒、头晕、口周麻刺感、低血压、血栓性静脉炎及胸闷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停止。RMS多于VAN治疗过程中发生,也可延迟发生,发生时间最晚的1例是输注12 d后出现RMS[8]。RMS的发生率从3.7%至47%不等[9];其发生概率与输注速度和剂量有关[7],首剂滴注过快(<1 h)常出现速发性RMS[10],多剂量或缓慢滴注也可能出现迟发性RMS[11]。一般认为,RMS是静脉注射VAN独特的组胺介导的一种非免疫(类过敏)反应[12]。过敏后一般在血液中可以检测到肥大细胞激活脱粒释放的α-类胰蛋白酶,这是过敏反应与RMS的区别之一。一项临床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结果显示,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可以预防VAN致RMS发生,30例患者提前使用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或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后,ADR明显减少[13]。

目前对于RMS的处理,首先是停用VAN,并通过抗组胺治疗缓解症状。近年来,我国使用VAN发生RMS的患者,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绝大部分好转并痊愈[8]。本案例中,患者面色潮红、心跳加速及呼吸急速等症状与曾报道的1例RMS案例相似,该案例为成人患者缓慢注射VAN 10 min后出现恶心、面部潮红等症状,立即停药后仍出现窒息性呼吸困难,还进行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14]。

综上所述,RM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RMS并非真正的过敏反应,可能是VAN诱导的组胺释放所致,也可能是其他非抗体血管活性物质导致的。目前认为,RMS的发生与体内组胺水平升高有关,VAN可以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临床应用VAN时,应时刻警惕其ADR,实时监测血药浓度;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避免药液外漏,同时注意控制滴注速度,每次静脉滴注时间≥1 h。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RMS等相关症状,应立即停药,同时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

猜你喜欢
细胞壁组胺拮抗剂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疗效观察
rhGH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拮抗剂方案中的疗效分析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植物细胞壁对有害金属与盐分耐受性作用研究进展
植物初生细胞壁纤维素晶体结构新特征(2020.9.1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
浅谈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机制
抗生素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