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蠢子医》四卷,是一部以诗歌形式撰写的医学启蒙读本。作者龙之章,字绘堂,祖籍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后迁居项城(今属河南省周口市),既擅长堪舆之学,又精通医学。据龙氏原序所言,在其晚年,“遭家不造,长子次子,相继而亡。诸孙嗷嗷,无以糊口。欲课以农,无田可耕,欲课以读,无暇可乘,不得不以医道为生活”[1]卷前2,于是在行医之余,将医理编成诗歌,取其显豁易晓,课孙诵读,以为来日谋生之途。是为《蠢子医》成书之缘由。此书1914年由其侄龙金门、其孙龙镇川出版石印本,1936年裘吉生收入《珍本医书集成》。198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再度出版《珍本医书集成》。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抄本,四卷,一册,系项城李大辂抄写于1929年。
有关龙之章的生卒年一向纷纭众说,未见有立足于考实基础上的确切记载。
张镇芳、施景舜等人于宣统三年(1911年)纂修《项城县志》,其中有两处提到龙之章:一是卷十一《艺文志》载“龙之章《蠢子医》四卷”条,主要说《蠢子医》的得名之由、内容以及对该书的评价[2]1011;二是卷二十五《人物志四·流寓》载龙之章祖父龙复条,涉及龙之章身世,并说其另著有《平阳真诀》[2]2003。这两处皆未言及龙之章的生卒年。几部中医人名类辞书对此也无简明介绍。倒是有几篇探讨《蠢子医》的文章以及相关出版物说到这个问题,但标明的年代每有出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生卒年代失于详考(约诞生于嘉庆年间,卒于1881年)[3- 4];生年不详,卒年为1881年[5- 6];生于1813年之前的嘉庆年间,卒于1883年或稍晚[7];约1812—1883年[8];1806—1881年[9];1806—1883年[10]。
以上所言龙之章的卒年大致比较接近,有云1881年,有云1883年,有云1883年或稍晚。而对其生年则差距较大,有嘉庆年间、1806年、1812年诸说。说失于详考,约生于嘉庆年间(1796—1820年),跨度达二十五年,虽然长了些,却也显示作者“不知为不知”的审慎之意。晚出的两文,都标明龙之章的生年为1806年,其中一文还来自于龙之章家乡项城,但未见有此说之依据。项城还出过一本非公开读本,说龙之章生于1837年(《中共项城市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文集第二卷》,2004年12月编,第256页)。以1806年与1837年相较,前后遥隔三十多载。1837年为道光十七年,已然早非嘉庆年间。
这些有关龙之章的篇文,由于重点或是探讨《蠢子医》的内容,或是概述《蠢子医》的撰写过程,或是一般介绍龙之章的家世,因而对龙之章的生卒年只是一语带过,而未详加推究。职此之故,对龙之章生卒年加以考证,给出一个有所依据且比较接近于实情的说法,谅非赘文。
前述《项城县志》载龙之章除《蠢子医》外,另撰有《平阳真诀》,然此书未见流传。现在只能从《蠢子医》一书加以探寻。该书所述及与龙之章相关的人物主要有:其祖龙复,其父龙廷霖,其侄龙金门,其孙龙镇川,其侄孙龙濬川,曾为其学生的杨仲唐以及曾为杨仲唐门人的张三宝(《蠢子医》有杨仲唐所撰序文与张三宝所题“书后”),龙之章序文提及的“名士晏廷予”、“名医李子振”。其中龙金门、龙镇川、龙濬川、张三宝、晏廷予、李子振诸人未见载著作,多因《蠢子医》而留名于世。龙复有《四树堂文集》,因藏于家而未传世。龙廷霖有《京都游稿》、《学古斋文集》,杨仲唐有《遁庵先生遗集》,皆未涉及龙之章生卒年。因而考证龙之章生卒年的线索,则唯有从《蠢子医》一书内寻找。
先探究其生年。《蠢子医》书前有龙之章“原序”,落款为“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太康龙之章绘堂氏书于芸香书屋”[1]卷前2。光绪八年系1882年,此属成书之年。通观《蠢子医》全书,龙之章自云“已七十”者凡四见,分布于卷二至卷四:其一,卷二《硫磺能治湿毒百病》篇有“吾今已七十,始知硫磺好,加上马前与熟地,便可长生与不老”语[1]47;其二,卷二《风火湿寒交杂多是风木为祟》篇有“吾今已七十,犹奉此意为金科,不敢一丝有走作”语[1]55;其三,卷三《丹溪治病以调气为先》篇有“我今已七十,始于医理皆洞彻。气血虽然是一家,总要气上去调燮”语[1]74;其四,卷四《邪祟中人男女有分》篇有“我今斋戒已七十,始知神仙如霜雪”语[1]127。所引末条宜稍作说解:篇名内之“邪祟”指淫情欲火。古人祭祀前,为示虔诚庄敬,必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啖荤,不与妻妾同寝,名为“斋戒”。于此特指不行房事。龙之章“题辞”有“拙荆四十便归西”语[1]卷前5,此后未曾续弦。“我今斋戒已七十,始知神仙如霜雪”,意为我如今情欲之火早已熄灭,年纪也有七十岁,方才知道神仙冷若霜雪,丝毫不为情色所动。《蠢子医》既然成书于1882年,此言“今已七十”,古人习惯用虚岁,则上推六十九年,龙之章的生年宜为1813年。
续探究其卒年。《蠢子医》书后有龙镇川所作跋文,内云:“镇川十二岁时,即悬壶于门,历视之病,默按是书投治,无不应手而验。是则我祖精深于医也明矣。不意十六岁,我祖又捐馆。自觉聆教无从,惟仍以是编熟读深思而已。迄今又三十年……”[1]卷后1《蠢子医》卷二《补脾歌》龙镇川按有“镇治病三十余年矣”语[1]58。龙镇川十二岁悬壶,四年后乃祖龙之章去世,撰跋之年为宣统三年,即1911年,其时乃祖已去世三十年,而其行医则三十余年。此两条所说年时正相吻合,宜属可信。据此,龙之章似逝世于1881年,这或许是有的文章定其卒于1881年的由来。但是如前所言,龙之章于1882年撰就《蠢子医》,不可能在成书前一年弃世,因而龙镇川所说“迄今又三十年”之“三十年”乃取成数而言,且1882年至1911年,前后相及正是三十年。据此,龙之章的卒年宜为1882年。
从1813年到1882年,岁届古稀,这或是龙之章的人生时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