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教授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经验

2019-01-05 21:45:50项宇刘晓清姚震周亚莎杨毅敬彭俊彭清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黄斑部视物利水

项宇 ,刘晓清 ,姚震 ,周亚莎 ,杨毅敬 ,彭俊 ,彭清华

玻璃体积血,中医学称“血灌瞳神后部”或“血溢神膏”,因玻璃体内无血管,积血吸收缓慢,治疗难度大、疗程较长,属眼科的疑难病症[1]。彭清华教授从医30余年,在治疗玻璃体积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诊记录,现就其治疗玻璃体积血经验略作阐述,进行总结。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彭教授认为,本病主要为肝胆火热,上扰目内,灼伤脉络,血渗脉外,浸入神膏;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于脉络,破血妄行,血溢神膏;或心脾气虚,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循经,血溢神膏;或眼部外伤,损及目络,气滞血瘀,血溢络外,滞于神膏。如果前期不及时诊治,瘀血不散,瘀血化水,则血水互结;瘀血不散,还可阻滞神水循环,瘀血与神水交织,神膏得不到濡养,则表现为神膏混浊、视物不见等血水互结之证。彭教授研习中医历代文献后,发现中医学自《黄帝内经》开始就认为水血相关,生理上水血同源,病理上水血互累,该认识也符合玻璃体积血的病机特点[2]。

1.1 生理上水血相关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生理情况下,饮食物、水谷经过中焦脾胃运化,升清至心肺,贯注心脉,化赤为血。由此可知,水谷精微是血液生成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也就是说,注于脉中的津液与各种精微物质相合而形成血液。《注解伤寒论·平脉法》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就是指此而言。当机体的津液亏乏时,血中之津液可以从脉中渗出,以补充人体的津液,反应了津液和血液之间可以互相渗透。正是由于津与血的互渗,汗又是津液所化,所以大出血的病人不宜用发汗法,汗出过多的病人也不宜用耗阴血的药物。《灵枢·营卫生会》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有“津血同源”之说。唐容川《血证论》更是指出:“血与水皆阴也,水为先天阴气所化之阴液,血为后天胃气所化之阴汁”,又认为:“血得气之变蒸,变化而为水”“水为血之倡,气行则水行,水行则血行”,说明了水与血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1.2 病理上水血互累

《血证论》曰:“病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未尝不病血”“血积既久,其水乃成”“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利则为水”。表明血病不离水,水病不离血的病理关系。《金匮要略》云:“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表明血病及水,水病及血;失血家多出现水肿,瘀血化水,亦发生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可见,在病理上水病可以影响到血病;血病亦可以影响到水病,从而为水血同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治疗上水与血同治

目前,针对玻璃体积血的治疗,综合历代医家的观点,可归纳为辨证论治、分期论治、辨病论治、通用方等一系列治疗手段[3-9]。根据水与血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古代医家提出了水血同治原则即水病治血、血病疗水。唐容川提出:“凡调血,必先调水”,他认为“皆水与血不和之故……,但就水血二者立法,可以通一毕万矣”,从而提出滋水止血、化水止血、逐水活血等13种血证治水法则,继承和发展了血证治水的方法。上世纪90年代初,彭清华教授在眼科领域首次提出水血同治的理论,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疗效,在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相关的实验数据论证。彭教授认为,玻璃体积血的早期应当辨证论治,中、后期可采用血水同治之法。因玻璃体是透明的屈光间质,内无血管,一旦出现积血则较难吸收;积血日久则成瘀,单纯用活血化瘀药难见成效。《审视瑶函》在论治云雾移睛时云:“物秽当洗,镜暗须磨,脂膏之釜,不经涤洗,焉能洁净?”说明瘀血相对于透明的玻璃体即是污秽之物,应当用滋养阴液的药物浸泡,然后用活血利水药以去除。临床中玻璃体积血较久,兼眼涩、口干、舌质暗有瘀点或舌下脉络瘀紫,脉细涩时,应辨为水血互结之证,根据中医水血同治的原则,可采用养阴增液、活血利水法,方蒲田四物汤合四苓散加减。

3 病案举例

案例一黄某,男,60岁,干部。2017年6月19日门诊,自诉右眼视物模糊3个月,加重10 d。既往史:有闭角型青光眼病史。既往因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致玻璃体积血,至北京某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右眼视力0.6。近10 d因右眼视力明显下降前来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1,左眼裸眼视力1.5,右眼眼压11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5 mm Hg。眼底检查:右眼人工晶体正位,玻璃体腔呈暗血红色混浊,眼底窥不进;左眼C/D≈0.8,黄斑部(-)。眼部B超:右眼玻璃体积血。患者因病情反复,情绪稍许低落,纳寐欠佳,舌质偏暗红,苔薄黄,脉弦涩。西医诊断:(1)玻璃体积血(右眼);(2)玻璃体切除术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右眼);(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中医辨证:血溢神膏(血水互结证)。治疗原则:养阴增液,活血利水。方药:自拟蒲田四物汤合四苓散加减,药物为牡丹皮 10 g、赤芍 15 g、生蒲黄15 g、生地黄 15 g、当归尾 10 g、茯苓 15 g、白茅根 20 g、栀子 10 g、墨旱莲 15 g、车前子 30 g、柴胡 10 g、田三七冲服3 g,共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配合口服散血明目片 (系根据彭清华教授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经验方制成的院内制剂),每次8片,每日3次。二诊:服上方7剂后,右眼视力上升至0.3,玻璃体较前清,右眼底结构已模糊可见,视乳头淡白,C/D≈0.8,网膜面呈白色弥漫丝光水肿,后极部可见散在暗红色瘀血,黄斑部无反光;在原方基础上加猪苓15 g以加强利水功能。三诊:再服7剂后,右眼视力0.6,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网膜面水肿消失,黄斑部反光暗,患者出现咽干口渴,心烦,因利水化瘀太过伤阴,原方将茯苓、车前子、猪苓剂量减半,加玄参、麦冬各15 g以加强滋阴凉血之功。四诊:继续服14剂后,右眼视力增至0.8,右眼玻璃体积血完全被吸收。嘱患者每1个月复查1次,至2018年3月12日门诊,视力维持在0.8,右眼玻璃体透明,视神经乳头色淡白,C/D≈0.8。

按语:患者因玻璃体切除术后2个月余出现玻璃体积血,运用了西医疗法,但是积血一直未消。彭教授认为手术也是一种人为的损伤,络损出血,导致气滞血瘀,但瘀血不消,神水瘀积日久,神膏失养,混浊不清,结合舌象、脉象,辨证为血水互结证。故采用蒲田四物汤合四苓散加减,本方以活血利水法为主,同时配伍养阴凉血药,以防利水太过。

案例二丁某,男,59岁,退休职工。2017年12月25日门诊,自诉双眼视力下降1年余,加重1周。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近1周双眼视物下降加重前来就诊。眼科检查:右裸眼视力0.25,左裸眼视力0.15,右眼眼压:13.1mmHg,左眼眼压:16mmHg。 眼底检查:双眼晶体在位,呈皮质型混浊,玻璃体暗红色混浊,双眼视盘周围大量片状出血累及黄斑部,C/D≈0.3,黄斑部中心凹反光暗。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双眼底后极部可见片状出血,遮蔽荧光及无灌注区。自觉口干,易怒,时有手足心发热,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细涩。西医诊断:(1)玻璃体积血(双眼);(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3)白内障(双眼)。中医诊断:血溢神膏(血水互结证)。治以养阴增液,活血利水法。自拟蒲田四物汤合四苓散加减,药用牡丹皮10 g、赤芍10 g、生蒲黄15 g、生地黄15 g、熟地黄 15 g,玄参 15 g,当归 12 g、茯苓 15 g、栀子 10 g、车前子 20 g、柴胡 10 g、田三七粉冲服6 g、黄连 3 g、黄柏 6 g、知母 10 g、甘草 6 g,共 14 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建议住院行玻璃体体切除术治疗,患者因拒行手术,门诊予以全视网膜光凝术。二诊:服上方14剂后,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2,口干缓解,手足心已无发热。眼底检查:玻璃体轻度混浊,视乳头及黄斑部周围可见散在出血点,可见大片激光斑,因为激光手术属于火热之邪,易耗伤阴血[9],予以继续服用原方加生地黄、熟地黄各至30 g,再服20剂。三诊:患者自觉视物较前清晰,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4,玻璃体清,眼底片已无出血。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嘱患者服滋阴明目丸3个月(院内制剂),每次10 g,每日3次,三餐后温开水送服,严格控制血糖并进行定期复查。

按语:本病患者因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变病导致眼底出血。该患者阴虚燥热日久,循经上承,蒸灼目窍,眼底脉络灼伤,眼底出现渗血水肿,日久脉络瘀阻,神膏失养,混浊不清,结合舌象、脉象,辨证为血水互结证。故采用蒲田四物汤合四苓散加减,本方采用活血药与利水药消散瘀血同时加大了养阴药的剂量,因为眼底激光术是运用热凝固效应,使视网膜细胞凝固成白色斑点,这种热固效应在中医学中属于火热之邪,而火热蕴结易耗伤阴血[10]故加大养阴药物的剂量。

案例三彭某,男,52岁,农民。2017年11月20日门诊,诉双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5个月,加重10d。既往病史: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近10 d来自觉双眼视物模糊加重来就诊。 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0.25,左0.05,右眼眼压10.6 mm Hg,左眼眼压 11.3 mm Hg;双晶体透明,玻璃体血红色混浊,眼底检查:双眼底模糊可见,视乳头淡红,C/D≈0.3,网膜面后极部大量片状出血,右眼黄斑部中心凹反光消失,左眼黄斑结构不清,中心凹无反光。眼底荧光造影:双眼大量遮蔽荧光,静脉期可见黄斑区强荧光,右眼后期黄斑区花瓣样改变。患者自觉午后烦热明显,小便偏黄,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1)玻璃体积血(双眼);(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3)黄斑囊样水肿(右眼);(4)黄斑前膜(左眼);(5)高血压病 3 级。 中医诊断:血溢神膏(血水互结证)。治以养阴增液,活血利水法。自拟蒲田四物汤合四苓散加减:药物有牡丹皮 10 g、赤芍 10 g、生蒲黄 15 g、生地黄 15 g、茯苓20 g、川芎 10 g、车前子 20 g、柴胡 10 g、田三七粉冲服3 g、白术 10 g、甘草 6 g,共 14剂,水煎服,每日 1剂,早、晚饭后温服;配合口服散血明片,每次8片,每日3次;行全视网膜光凝术;二诊:服上方14剂后,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1,双眼眼底可见大量激光斑;右眼底出血较前明显减少,左眼较右眼出血吸收较慢;在前方基础上加车前子45 g、田三七粉冲服6 g加强活血利水,加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以增强养阴作用。三诊:服上方14剂后,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3,双眼底出血基本吸收,双眼底可见视乳头(-),黄斑部反光可见;患者视力得到提升,嘱控制血糖、血压,继续口服散血明目片3个月巩固疗效,定期复查。

按语:该患者因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变病导致眼底出血。该病可以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结合活血利水中药行保守治疗,但是视网膜光凝视术后应酌情加清热及养阴的中药以治光热毒之邪。

玻璃体积血可由眼外伤、眼内手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引起。本文案例1因玻璃体切除术后2个月余出现玻璃体积血,运用了西医疗法,但是积血一直未净;案例2和案例3都是因为相同的糖尿病史,血糖未予控制,导致眼底出血,视力下降之后来我院就诊;手术后出现的玻璃体积血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玻璃体积血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是早期在视力未下降之前,来眼科检查就诊者极少,当患者感到视物模糊时来就诊,此时多已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增殖期,很难让视力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4 小结

彭教授认为玻璃体积血的中、后期属于血溢脉外,日久络脉瘀阻,气血运行受阻,形成异常络脉,异常络脉易出血导致视衣水肿,神膏失养,则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玻璃体积血日久,耗伤营阴,出现眼涩、口干及五心烦热,舌质有瘀点或偏暗,脉细或涩,此为血水互结之证,是大部分眼底出血后期的基本病机,故养阴增液、活血利水法是通用法则。彭教授自拟蒲田四物汤合四苓散进行治疗,方中生蒲黄、田三七粉、牡丹皮凉血活血化瘀,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养阴活血,茯苓、猪苓、车前子、白术健脾利水,活血药与利水药配合使用,既可加快眼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视神经、视网膜的营养,又可促进积血的吸收;如果积血较多,三七可以酌情加至6 g,水肿偏重则加大利水药的剂量,并适当配伍养阴药防止活血与利水太过伤阴[11-14]。如出现眼底新生血管等,需激光或者手术者,应结合激光或者手术治疗,进而有效的控制眼底病变的进一步发展。综合上述,玻璃体积血早期应该辨证施治,而中、后期,尤其是采用其它疗法治疗1个月以上仍不见效者,均可采用水血同治的方法,常用蒲田四物汤合四苓散加减以养阴增液,活血利水。如果能注意守方2~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往往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黄斑部视物利水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3-26 23:04:13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
家庭医学(2019年6期)2019-06-27 01:37:34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长寿(2019年6期)2019-03-23 01:47:57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19:46
湿性黄斑部病变成老年人视力隐忧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大自然探索(2017年3期)2017-04-07 08:43:10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眼科视网膜黄斑部体检中的应用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