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燕
(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福州 350206)
福州市长乐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夏季日照强烈、多台风暴雨,秋冬季干旱少雨[1];土壤质地偏沙,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效果差,再加上灌溉不便利,属于典型的旱作区,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种植的作物种类较少。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种植模式一直以西瓜-甘薯套作或轮作为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沿海的松下、江田、文岭和漳港等乡镇;20 世纪90 年代初,长乐区西瓜-甘薯种植面积最高时达2 000 hm2。由于夏季光照充足,在沙质土上进行垄畦栽培,透水性好且增加了昼夜温差,种出的“下沙西瓜”含糖量高、水分充足、品质优良,深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2];且长乐区种植的甘薯出粉率高,适合加工成地瓜粉,一直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由于大量耕地被征用,西瓜、甘薯的种植面积下降,但仍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进一步提高西瓜-甘薯套种模式的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当地农业生产,本文在对当地该种植模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良措施。
4 月中下旬移栽西瓜苗,采用宽垄栽培,垄宽2.4 m,西瓜苗栽植于垄中间,甘薯苗栽于垄两边,大果型西瓜每667 m2栽植200 株左右,小果型每667 m2栽300 株左右。8 月初西瓜收获以后,在种植西瓜行开沟施肥,甘薯11 月收获。此栽培模式西瓜每667 m2产量达2 000 kg,甘薯每667 m2产量约2 000 kg,高的可达3 000 kg。
基肥每667 m2施用腐熟的鸡粪2 000 kg 或者商品有机肥500 kg+复合肥25 kg(16-16-16),在距离西瓜苗20 cm 处穴施。6 月中旬第1 个瓜鸡蛋大小时进行追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50 kg(16-16-16),追肥20 d 后,移栽2 叶1 心甘薯苗,每667 m2栽植2 000 株。
由于沿海沙地多为偏沙性土壤,土壤沙粒多、粘粒少,有机质含量低,导致土壤肥力低,且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养分供给对西瓜和甘薯生长极为不利。在20 世纪80~90 年代,长乐本地农户有养殖牲畜家禽的传统,畜禽粪便是优质的农家肥,作为主要肥源施用后可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肥力。随着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有机肥用量逐渐减少,沙土地粘粒少、保肥能力弱,导致耕地肥力及土壤结构变差,不利于西瓜生产,也对西瓜果实风味产生了不良影响。曾有农民施用沿海滩涂的淤泥,当年西瓜增产明显,但停止使用后产量逐年降低,这说明施用有机肥对维持沿海沙地土壤肥力十分重要。
长乐区以西瓜、甘薯种植为主,多年连作导致西瓜枯萎病和炭疽病以及线虫发病严重,发病较轻的地块减产20%~30%,严重的甚至绝收,还影响了西瓜和甘薯的品质。常年连作导致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甘薯瘟病发生频率也逐年增加,再加上生产中缺乏抗薯瘟病的甘薯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如采用脱毒薯苗扦插等,得不到大面积推广,这严重影响了甘薯种植的经济效益。
福建沿海7~8 月是台风多发季节,而此时正是西瓜果实膨大期,大风或强降雨会导致瓜蔓脱落、西瓜开裂,严重的会造成绝收。目前抵御台风的措施不多,其中一个方法是采用大棚早栽,在台风季节来临之前西瓜采摘完毕。但大棚设施投入成本高,在当地推广面积有限。
东南沿海缺少灌溉水源,而且地势有起伏,传统的灌溉方式难以实施,再加上沙质土蓄水保水能力差,因此属于典型的旱作区,特别是冬春季节容易出现干旱,种植的作物必须是抗旱性较强的品种,这也是一直选择甘薯作为冬种作物的原因之一。而为了达到高产优质,必须解决目前生产中灌溉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
长乐区习惯种植大果型西瓜,该品种耐存储,品质好,曾一度得到大面积推广。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小果型西瓜日益畅销。长乐区当前推广的大果型西瓜出现滞销,品种更新没有跟上市场的需求。甘薯品种也仍以新种花和金山57 为主,新种花从20 世纪80 年代引进种植,由于良好的抗旱和抗薯瘟病能力,种植30 多年而未更换,导致当地的甘薯每667 m2产量始终保持在2 000 kg 左右。
当前长乐区无论是西瓜苗还是甘薯苗都是以外引为主,一般从附近的育苗公司引进,这限制了甘薯苗的繁育能力,不能根据生产的需要来调整适宜的品种。而且外引品种数量难以保证,影响了甘薯的播种面积。为了解决连作造成的西瓜枯萎病、炭疽病和薯瘟病而采取的嫁接苗移栽种植模式一直推广不利。
为了避开台风多发月份,采取早春大棚栽培西瓜,在7 月之前完成采收,且提早上市,价格较高,有利于提高西瓜的经济效益[3-4],为后茬甘薯的生长提供条件。长乐3月份日最低气温已高于10 ℃,采取大棚单层覆盖即可满足西瓜苗期对气温的要求[5-6],3 月初移栽,5 月中旬开始采摘,6 月采摘二茬瓜。近年在福建东南地区引进种植的早春西瓜品种较多,建议采用生育期短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例如新天玲、黑武士、新小兰、大果黑美人和早春秀玉二号等[7-8]。
西瓜引进则应以小果型瓜为主,利用沙地优势种植礼品型西瓜,定位中高端。甘薯品种的引进则以出粉率高的品种为主,为当地的甘薯粉加工提供原料。
为解决连作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选用抗枯萎病的西瓜品种和抗薯瘟病的甘薯品种;选用脱毒苗种植;采用瓠瓜作砧木进行嫁接[9];科学水肥管理,重视有机肥施用,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与其他作物如花生、萝卜、马铃薯轮作。长乐区甘薯品种一直得不到更新,主要是日益严重的连作障碍所致。甘薯传统栽培多采用垄畦栽培,每667 m2种植甘薯2 000 株,为了降低薯瘟病的发生几率,当地农民创造了一种新的栽培模式,改垄畦栽培为堆栽,每667 m2种植200~300 株,第2 年在堆的中间继续种植甘薯。此栽培方法降低了薯瘟病的发生程度,而甘薯产量与传统栽培相比并未降低。田间水肥一体化配套设施能为引进高产优质品种创造条件;而且沙质土有利于甘薯膨大,种出的甘薯薯皮光滑、外型美观,适宜鲜食。
每年甘薯收获后,利用冬春季节几个月的空闲田种植绿肥,改“西瓜-甘薯套作(轮作)”模式为“西瓜-甘薯套作(轮作)-绿肥模式,可提高复种指数。绿肥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在沙质土上种植绿肥要解决绿肥腐解的难题。由于是沙质土,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远低于粘性土壤,而且含水量不高,绿肥腐解缓慢,分解程度低,可能会影响下茬作物生长[10-11]。因此要求绿肥还田和下茬作物间隔时间长一些,在绿肥粉碎后还田添加一定量的氮肥和腐熟剂加速秸秆腐解,同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70%~75%,创造有利于绿肥腐解的环境。
完善田间灌溉设施能够改变目前沿海沙地靠天收的现状。尽管当地缺少地表径流,但地下水水位高、易开采,因此尽快完善以地下水开采为主的灌溉设施对西瓜-甘薯套装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点,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模式,根据作物生长需要补充水分和营养,实现水肥同施,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同时也能降低人工投入成本[12]。同时完善灌溉设施也为引进新的甘薯和西瓜品种提供保障,特别是高产的甘薯品种,往往抗旱性不足,且需肥量大。水肥一体化可以少量多次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满足西瓜和甘薯生长对水肥的需求,从而达到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