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的手术配合体会

2019-01-05 18:08:22刘剑涵刘常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肺动脉溶栓栓塞

刘剑涵 刘常莉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1]。国外文献报道,DVT早期病死率达3.8%,伴发肺栓塞时早期病死率可达38.9%。目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准治疗仍为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复发,但无法有效清除血栓,在血栓形成早期,有效清除血栓可解除静脉梗阻,预防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2]。AngioJet 血栓抽吸系统是应用流体力学机械血栓抽吸设备,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3]。本文旨在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手术配合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10月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于血栓抽吸前行滤器置入,抽吸后将滤器取出;其中4例同时行下肢静脉血管成形术。

1.2 治疗方法 手术中患者取平卧位,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局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腘静脉逆行穿刺或对侧股静脉穿刺,引入导丝、导管后造影。引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由远及近喷洒尿激酶25万U,20 min后造影,观察静脉有无明显改变,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由远及近行血栓抽吸。再次造影,观察静脉再通情况,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再次行血栓抽吸。手术结束后压近穿刺点无出血,包扎后送回病房。

1.3 护理方法

1.3.1 手术前准备 ①手术前评估: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检验结果,特别注意肾功能、凝血功能。了解患者术前是否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向患者简单介绍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使患者对其有初步了解,避免术中产生紧张的情绪。②执行水化方案: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破坏红细胞,为预防血红蛋白尿的发生,围术期需大量水化[4]。术前3~6 h持续至术后6~12 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为每小时输液量=(1.0~1.5)ml×体重(kg)。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血压、尿量及心功能的监测。

1.3.2 手术中配合 AngioJet设备操作:打开AngioJet机器电源,将Solent导管套装与机器相连接,按照屏幕提示进行导管冲洗排气,遵医嘱配制所需溶栓药物挂于机器上,将机器切换到PP模式。将Solent导管沿导丝送至血栓部位,持续注入所需剂量的溶栓药物,撤出导管至体外,等待20~45 min,至溶栓药物充分起效。将机器切换至常规模式,重新送入导管进行血栓的抽吸,准确记录抽吸时间。在全血栓的病变中,6F导管最多抽吸8 min;在有血流的血栓病变中,6F导管抽吸≤4 min。

1.3.3 手术中并发症的观察 ①继发急性肺动脉栓塞:手术中护士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备好急救的药品及物品。在血栓抽吸过程中可能有微小的血栓块脱落导致继发急性肺动脉栓塞,常不会导致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处理措施:高危患者应该考虑置入滤器保护;如果术中仍然出现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可以行肺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肺动脉血栓抽吸或者溶栓[5]。术中出现轻度肺动脉栓塞表现,如突发胸闷、胸疼(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停止操作、吸氧处理,观察2~3 min后可以逐渐缓解,不影响后续治疗[6]。②一过性心动过缓:其原因可能是AngioJet吸栓过程中导致红细胞破坏,细胞内钾、腺苷酸等物质释放入血可引起心动过缓[7]。处理措施: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可以适当缓解患者术中一过性心运过缓的症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③肾功能损害:术中应观察患者的尿量及颜色,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在吸栓过程中会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的红细胞可引起血红蛋白尿,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处理措施:术前遵医嘱行留置导尿,并在手术当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尿量、颜色及性状。导尿后使用自制的引流管和输液器组合的方式,将尿管的末端固定在透明量杯口,可便于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状、滴速,并能准确监测尿量。④术中失血: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在吸栓过程中,有少量血液会随着血栓一起被抽吸出体外,尤其病情严重需要反复进行抽吸的患者,会造成血红蛋白量降低。处理措施:继续静脉输注足量的生理盐水,准确计算失血量。根据抽出液计算失血量,实际失血量≈50%抽吸液体量(其他为生理盐水与血栓混合液)。以6F的Solent导管为例,抽吸力60 ml/min,失血量则约为30 ml/min。术后根据血红蛋白检测结果适当输血。

1.3.4 手术后回访 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渗血,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尿常规及凝血、肝肾功能等。使用尿激酶的患者术后要常规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患者遵医嘱卧床,减少活动,适量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2000 ml/d,帮助造影剂代谢。准确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及颜色,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来碱化尿液,并继续执行水化方案至术后6~12 h,血红蛋白尿可于术后24 h消失。根据患者病情及出现的问题给予个性化护理指导。

2 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均消失,造影显示血栓完全或部分再通。其中9例患者于术后2~4 h出现血尿,于24 h后尿液颜色逐渐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无肾功能损害、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世界范围内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经历了从手术取栓、抗凝加外周溶栓术,到单纯抗凝,再到抗凝加导管溶栓手术的过程。每种方式都有其相应的适应人群,也都有其相对不足之处[8]。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经皮介入途径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具有微创、安全、失血量少的优势,用于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在短时间清除静脉主干内血栓,对于存在溶栓禁忌、出血风险高、高龄等患者更为适合。与单纯应用溶栓导管置管溶栓相比,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可以更快地降低血栓负荷,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缩短清除血栓的总体时间。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术前准确评估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充分的手术物品准备;术中熟练掌握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的操作流程,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处理并发症;术后通过回访,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指导,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是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成功的保障。

猜你喜欢
肺动脉溶栓栓塞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医药(2015年40期)2015-02-28 14:28:47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