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穗
(福建省福州市畜牧站 350007)
大部分肉种鸭开产期在26周龄,而在饲养管理良好的情况下,母鸭在28周后产蛋率达15%,在33~35周时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高达90%以上[1]。产蛋期的鸭子新陈代谢较旺盛,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且性情较温顺。此时的管理应根据鸭子生理特征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与条件,以此提高产蛋率。
设置产蛋箱时每个箱子可以设置为长40cm,宽30cm,高40cm,一般情况下,一只箱子能让4只鸭子产蛋,摆放时可以将6个产蛋箱列为一组。其底部需铺设干燥且柔软的垫料,并坚持更换垫料,每周至少要更换2次,产蛋箱越干净种蛋孵化率越高。
鸭是耐寒动物,但在管理中也要为其创造适宜的保温条件,冬天鸭舍温度应该在5℃以上,夏天温度应保持25℃以下,若温度过高应对种鸭进行洗浴或淋浴。冬天温度一旦低于5℃,鸭舍内应最好防寒准备,夏天鸭舍内温度一旦高于32℃应立即做好防暑通风准备。
通常情况下,种鸭的饲养密度低于肉鸭,其饲养标准为2~3只/m2。若有露天运动场可以增加1~2只。户外运动场的面积一般较大,且需为鸭舍的2.5倍左右。且鸭群规模一般以每群300只母鸭,50只公鸭为宜。
产蛋期鸭子须每日为其提供17h的光照,光照时间过短会影响产蛋率。
通常情况下,公鸭与母鸭配种的比例大致为1∶6,也可将其改为1∶5或1∶7。但若种公鸭的数量较少,会导致精液质量差,而公鸭太多会发生争配,降低鸭子受精率。对性成熟的公鸭应定期检测精液,淘汰不合格的种鸭。
产蛋期的种鸭对营养需求较高,不仅要保证基础的生命活动营养,还须保证产蛋所需营养[2]。能量保持在10.88~11.30MJ/kg可基本维持产蛋与日常需求,产蛋初期,即产蛋率低于50%时,日粮蛋白质控制在15%左右可维持肉鸭产蛋需求。而进入产蛋高峰期,即产蛋率在50%以上后,应适量增加日粮蛋白质水平,可增加5%~6%。日常饲料中应注意添加钙、磷的含量与比例。
母鸭开产时间为22周龄,产蛋后应根据鸭子体重提供饲料,饲料供给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产蛋开始按每周5g或10g的幅度逐步增加,以增加种鸭产蛋率。
产蛋上升期种鸭的喂食量应快速增加,使其尽快达到产蛋高峰期,尤其是在产蛋高峰期的前3周,饲料的喂养量应逐步达到最大值,以使其为后续产蛋高峰期储备充足的营养。
研究显示,产蛋高峰期每头肉种鸭每日须消耗饲料220~250g,且在整个高峰期,种鸭的喂养量不能降低。但在高峰期过后,应逐步降低其喂养量,降低幅度为10%~15%,若不降低喂养量会使鸭子过肥,降低产蛋率。
一般母鸭在31周龄后进入产蛋高峰后期,此时饲料喂养量可适当减少,在两周后对其进行恒料喂养。而在产蛋后期及鸭子48周龄后,其产蛋率会以每周2%得速度降低,此时肉鸭完全成熟期,且蛋重基本稳定,母鸭对营养的需求逐步减少,此时需要减少饲料喂养,否则会使鸭子脂肪堆积过多,造成鸭型肥胖,减少产蛋数量。
母鸭所产的蛋出现薄壳,且薄壳数量逐步增多时说明种鸭缺钙、缺磷或缺维生素。此时,应适量增加饲料中的钙、磷含量,并观察蛋壳厚度,若蛋壳变厚,说明种鸭缺钙。若蛋壳出现畸形说明饲料中应加VD3。应定期检查种鸭饲料配方,并对其磷钙含量进行调整,同时加强管理,保持鸭舍的干净与安静,减少外部原因对鸭子造成应激反应,为其提供较好的产蛋环境。
若发现鸭子出现脱肛要立即进行隔离并治疗。症状轻微的母鸭可以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脱出物,然后热敷托回去,每天进行3次,如脱出物出现炎症,需为其涂抹紫药水,并撒上土霉素粉,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对于缺乏营养而导致的种鸭腿病,加强其营养,提高饲料中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分别将其增加30%、25%,尤其是在夏季及种鸭产蛋后期。降低鸭群应激反应,管理时切勿动作粗暴,造成种鸭的损伤或刮伤。
综上,种鸭饲养种要注意营养及疾病预防,对鸭舍做好卫生控制,定期使用消毒水进行消毒,并清理运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