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芳 徐成体 王伟 魏希杰
(1,青海省草原总站 810008;2,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810008)
作为畜禽的主要食物来源,饲料质量直接决定畜禽肉质好坏。饲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在加工、运输及储藏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感染。微生物大量繁殖不仅会导致饲料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同时会使饲料内产生带有毒性及致癌性的毒素。调查表明,青海省部分地区商品化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率达到79.49%,自制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率甚至达到91.84%。本文就污染饲料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对饲料造成的危害进行介绍,同时提出了饲料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饲料微生物就是指一系列寄生于饲料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及各种病毒。
1.2.1 降低饲料品质
饲料中的微生物会分泌出大量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这些酶会将饲料中的淀粉、脂肪及蛋白质进行有效分解,导致脂肪酸含量增加,淀粉减少,水分增加,蛋白氮含量减少,非蛋白氮含量增加,使饲料的营养价值有所下降,还有一些微生物会使饲料颜色发生变化,使饲料酸度增加,出现酸味,降低适口性。总而言之,饲料中的微生物会导致饲料品质降低,甚至完全失去饲用价值。
1.2.2 产生毒副作用
霉菌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低,在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长的条件下仍能生长繁殖,与此同时,霉菌在繁殖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真菌毒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给动物造成严重危害。真菌毒素能对动物机体肝、脾、肾、肺及大脑等各器官及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侵害。一方面,作为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能导致肝中毒、癌变及免疫抑制等;另一方面,赭曲霉毒素能对动物肾脏造成极大的危害,引起肾癌、肝脏损害及免疫抑制等,甚至会导致畸形;此外,玉米赤霉酮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及致畸作用,容易使动物患上雌激素亢进症,从而导致动物不孕及流产发生;伏马毒素容易使马出现脑白质软化症,使猪出现肺水肿症。
首先,有效控制饲料原料的品质;其次,在饲料加工、储藏及运输过程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第三,对饲料含水量,环境温度、湿度及气体成分进行综合控制,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第四,定期对饲料中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检测。
在我国,对饲料微生物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沙门氏菌。
2.1.1 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一般通过菌落总数来表示,即在30℃的条件下培养72h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出现细菌的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代表饲料卫生质量的优劣。
2.1.2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主要用来显示饲料是否存在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量的高低代表饲料被粪便污染的程度。粪便中除正常细菌外,还含有一些肠道致病菌,所以饲料中存在大肠菌群说明饲料中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从而导致动物饲料中毒或者流行病的发生。由此可见,饲料中大肠菌群数代表饲料对动物健康危害性的高低。
2.1.3 霉菌
霉菌作为饲料对饲料安全造成危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其含量高低直接代表饲料对动物健康危害性的高低。
2.1.4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容易引起动物伤寒、副伤寒及急性胃炎的发生。
2.2.1 琼脂平板培养法
琼脂平板法是多年来我国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方法,即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后,通过菌落情况来判断微生物含量,这种方法通常需要2~3d才能完成,费时、费力而且复杂。
2.2.2 电阻电导测定法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以将培养液中蛋白质及糖类等大分子物质进行有效分解,形成氨基酸及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使培养液的导电度发生改变。通过测量培养液电阻及导电度的变化,即可以得到样品含菌量。
2.2.3 ATP检验法
ATP检验法就是将ATP检验仪与计算机相连后,通过计算机将ATP检验仪的检验结果显示出来。其检验原理为:任何生命体种均含有ATP,通过荧光酶、荧光物质或者氧及镁离子ATP发出的光量与ATP含量成正比,通过光量既可以得到饲料种微生物的含量。
2.2.4 PCR技术
PCR技术主要通过对微生物DNA或者RNA片段进行扩增,检测其扩增产物,得到饲料中致病菌的含量。
2.2.5 基因探针法
基因探针能够对特异碱基序列中一段单链DNA或者RNA分子进行识别。标记后的基因探针与靶细胞杂交后,通过对杂交产物进行检测即可得到微生物含量。
饲料微生物不仅会降低饲料营养成分,还容易对动物机体造成威胁。因而,应加大对饲料安全性的控制,从而保证其饲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