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9-01-05 11:33段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血栓下肢静脉

段威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深静脉血液的异常凝结,其是一种静脉回流阻塞性疾病,也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对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需要给予早期有效护理。本研究分析了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 例。综合化护理干预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51~82 岁,平均年龄(63.13±7.65)岁。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52~83 岁,平均年龄(63.21±7.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综合化护理干预组开展围手术期综合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基本干预: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肢的血供和足背动脉的搏动,与对侧肢体比较肿胀、颜色和皮肤温度。询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是否有患肢肿胀和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科学、通俗的教学,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手术方式和护理要点,并确定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易感因素和预防方法,提高医患之间共享疾病风险的意识。③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喝水,食低脂肪,高纤维蛋白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感冒。④正确使用抗凝、溶栓、解聚药物,并避免在静脉输注期间在同一肢体上重复穿刺。⑤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于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疼痛水平,并按照指示使用镇痛或镇痛泵。同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下肢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疼痛。⑥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的状况,包括皮肤的温度、颜色和弹性,患肢是否肿胀或麻木,应测量患肢的平面周径。密切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性和引流的性质、颜色和数量。

1.3 观察指标 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VAS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分值均为0~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④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值为0~100 分,60~100 分为满意,0~59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综合化护理干预组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04±1.46)、(61.56±5.11)、(66.21±5.21) 分,与对照组的(6.11±1.21)、(61.67±5.47)、(62.33±5.2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化护理干预组的疼痛程度评分(1.03±0.22)分低于对照组的(4.21±1.03)分,关节功能评分(91.21±2.26)分、生活质量评分(97.21±2.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22±1.21)、(81.02±1.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综合化护理干预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37±2.70)、(7.31±2.21)d,均短于对照组的(8.31±2.11)、(12.57±2.7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综合化护理干预组发生并发症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7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综合化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综合化护理干预组满意35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满意28例,不满意7 例,护理满意度为80.00%。综合化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受影响的肢体的凝血因子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流速度缓慢,并且在手术操作期间过度拉动血管,使得患者易于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指出其发生主要与下肢静脉血粘度增加或凝固有关,与静脉腔狭窄和血液反流障碍有关[2-5],因此如何降低术后血液粘度,改善凝血功能,并采取减少和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措施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既往病史、麻醉、使用抗凝药物、卧床休息时间和术后康复运动[6-8]。通过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素,同时注意患者的身心问题,及时缓解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和疼痛引起的生理问题,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综合化护理干预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化护理干预组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血栓下肢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