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生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东路143号,甘肃 平凉 744000)
酶制剂是近年来研发生产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发现,在猪的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促进猪生长,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并降低养分排泄。酶制剂在养猪业使用效果受到下面一些因素的影响。
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具有显著的底物专一性特点,饲料原料组成不同,酶制剂作用的底物就不同,发挥作用效果也不同。陈小玲(2004)认为,小麦中非淀粉多糖(NSP)主要为木聚糖、β-葡聚糖和纤维素,添加的酶种为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豆粕中NSP主要为纤维素、果胶和甘露聚糖,添加的酶种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和甘露聚糖酶;玉米中NSP主要为木聚糖、纤维素和β-葡聚糖,添加的酶种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麦麸中NSP主要为纤维素、木聚糖和β-葡聚糖,添加的酶种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1]。梁海英(2004)研究发现,饲粮添加NSP酶有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趋势,NSP酶能明显提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的消化率,且饲粮质量越低,提高幅度越大;NSP酶对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消化率的改善以全植物型饲粮最大,含优质动物蛋白(鱼粉和乳制品)饲粮添加NSP酶对养分消化率的改善不大;饲粮蛋白质质量差,添加NSP酶降低腹泻率更显著,全植物型饲粮添加NSP酶较不添加NSP酶腹泻率降低27.61%[2]。霍文颖等(2006)无论在玉米-豆粕型饲粮还是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复合水解酶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肥育猪生长性能,但在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水解酶,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改善更为明显[3]。黄欣彦(2007)在玉米、小麦和糙米分别构建3种低磷(有效磷含量0.13%)典型饲粮中添加750 FTU/kg植酸酶饲喂生长猪,均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而糙米加酶后显著降低了料重比,小麦加酶降低了料重比,而玉米加酶反而提高了料重比;小麦、糙米、玉米处理组加酶后粪磷排放分别降低21.8%、15.4%和 9.7%[4]。赵静杰等(2008)对断奶仔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0.1%复合酶(试验1组)和以3%的次粉和2%的豆粕替代等量的玉米和鱼粉+0.1%复合酶(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6.6%和5.8%,料重比分别下降5.93%和4.71%,毛利收入分别增加9.62%和10.42%,仔猪腹泻状况也有所改善[5]。孙杰龙(2009)在菜籽粕饲粮中分别添加500、1 000 U/kg植酸酶,生长猪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2.99%和4.27%,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6.62%和7.30%,料重比分别下降3.48%和2.85%;在棉籽粕饲粮中分别添加500、1 000 U/kg植酸酶,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9.81%和13.92%,料重比分别下降3.16%和6.65%,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6]。于明等(2013)添加植酸酶使生长猪对小麦、高粱和稻谷中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27.64%、47.87%和41.84%,磷的沉积率分别提高27.98%、47.35%和40.63%,钙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加酶组均高于对照组[7]。李建沅等(2015)在玉米-豆粕型、玉米-杂粕型、小麦-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0.1%复合蛋白酶,对鲁烟白猪养分消化率及氮平衡有显著影响,其中蛋白酶组合对玉米-杂粕型饲粮效果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和小麦-杂粕型饲粮[8]。杜彦龙等(2016)在豆粕型、杂粕型及高粱型饲粮中分别添加200 g/t蛋白酶进行体外消化,小肽增量分别为9.35、8.06和6.31 mg/mL,豆粕型饲粮酶解效果显著高于非常规饲粮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中,高粱型饲粮最低为67.72%,其他2种饲粮均高于75%;干物质消化率方面仍以豆粕型饲粮为最好,较对照组提高约0.58%,显著高于高粱型饲粮0.42%[9]。
磷对猪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饲料中植酸磷不能被猪吸收利用而需补充无机磷源。饲粮中的磷含量不同,酶制剂发挥作用效果不同。当饲粮磷水平不能满足猪生长需要时,添加植酸酶可以显著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当饲粮磷水平满足猪生长需要时,添加植酸酶不能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徐建雄等(1998)对生长猪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0.8%磷酸氢钙、总磷0.56%、植酸磷0.26%),试验组分别以200 g/t植酸酶取代2/3和全部磷酸氢钙(总磷分别为0.48%和0.42%,植酸磷均为0.26%)饲喂56 d,结果取代2/3磷酸氢钙组生长猪日增重、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取代全部磷酸氢钙组则上述指标明显下降[10]。张克英等(2001)降低饲粮有效磷水平后,断奶仔猪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分别下降17.2%、7.4%和11.2%;添加植酸酶后,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0.8%、6.5%和3.5%,低磷饲粮加酶的改善程度高于高磷饲粮加酶;高磷饲粮添加植酸酶对磷、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及磷的沉积率没有影响,但蛋白质生物学效价有提高趋势;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明显提高磷消化率、磷沉积率和蛋白质生物学效价[11]。陈文等(2003)在饲粮中添加750 FTU/kg植酸酶,改善仔猪蛋白质利用率,对能量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降低饲粮能量水平则降低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降低饲粮有效磷水平则降低蛋白质利用率,低磷饲粮中添加750 FTU/kg植酸酶时蛋白质利用率相似于或高于高磷饲粮[12]。高俊杰(2005)在断奶和生长阶段,添加植酸酶替代50%或75%磷酸氢钙组,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饲料利用率(G∶F)与采食正常磷饲粮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添加植酸酶替代100%磷酸氢钙组,ADG、ADFI及G∶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13]。邓近平等(2007)研究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生长猪植酸磷利用的影响,发现 500、750、1 000 FTU/kg植酸酶分别可替代 1 kg玉米-豆粕饲粮中 0.09 g、0.44 g和0.72 g(折断强度)或 0.23 g、0.58 g、1.06 g(灰分磷)无机磷[14]。闫俊浩等(2009)在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猪生长性能,提高钙磷表观消化率,但对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常磷饲粮添加植酸酶对猪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15]。黄少文等(2013)在植酸磷含量较高的大麦型生长猪饲粮中添加植酸酶等酶制剂后,少量(3、6 kg/t)添加或完全不添加磷酸氢钙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试验猪采食每千克低磷酸氢钙水平饲粮或不添加磷酸氢钙饲粮之粪磷排泄量减少13.25%~22.29%[16]。郭文文等(2015)研究发现在低无机磷、低钙磷比(1.25∶1.00)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提高妊娠母猪养分消化率的效果更显著;以表观可消化磷为标准,母猪饲粮的钙磷比为1.25∶1.00时,添加植酸酶可减少1.27 g/kg的磷添加[17]。孙国庆(2016)配制 9组饲粮,研究植酸酶(0.05、0.1和0.15 g/kg)对不同钙(0.5%、0.7%和0.9%)、磷(0.4%、0.6%和0.8%)含量母猪饲粮中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断奶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饲粮中添加植酸能显著提高断奶窝重和钙、磷养分表观消化率,其中当饲粮中磷水平为0.4%,钙水平为0.5%时,添加0.15 g/kg植酸酶效果最好[18]。
酶制剂有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单一酶制剂仅对特定的底物有催化作用。复合酶是由催化水解不同底物的多种酶混合而成,主要含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在复杂饲粮中可发挥各酶制剂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充分催化水解饲粮中的多种成分。酶制剂组成不同,来源不同,对猪作用效果也不同。许尧兴等(1993)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饲用酸性蛋白酶和复合酶CA-Ⅱ制剂饲喂乳猪及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7.77%和5.50%,料重比分别提高4.71%和3.41%,每头猪盈利分别增加5.75元和3.75元[19]。怀明燕等(1998)对生长猪分别饲喂含1 000 mg/kg红八利酶制剂、溢多利酶制剂和万达福酶的饲粮29 d,前两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92%和3.87%,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72%和5.50%,经济效益分别提高5.04%和9.36%;而万达福酶对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有负效应[20]。李德发等(2001)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发酵复合酶制剂、0.2%发酵单一纤维素酶制剂和0.2%赤峰宝山复合酶制剂饲喂生长猪4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9.1%、7.3%和2%,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7%、4.1%和3.3%;表明复合酶制剂和单一酶制剂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长猪的生产性能,复合酶制剂效果好于单一酶制剂[21]。戴腾飞等(2006)在生长猪饲粮中添加饲乐酶和酸性蛋白酶,饲乐酶组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酸性蛋白酶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3.53%,增重成本下降6.7%,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对照组[22]。王前光等(2009)在小麦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酶制剂[E1、E2、欧蒂酶(OT)、木聚糖酶] 饲喂生长猪 8 周,与小麦对照组相比较,E1组全期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木聚糖酶组和E2组差异显著,欧蒂酶组差异极显著;小麦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均能显著降低生长猪全期料重比,酶制剂能显著降低生长猪4~8周及全期的腹泻率,E2组、欧蒂酶组、木聚糖酶组达极显著水平;E2、欧蒂酶、木聚糖酶的添加能显著提高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率,E1组差异不显著[23]。任建波等(2012)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复合酶A、B、C后,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7.58%、10.15%和5.74%,饲料增重比分别降低5.47%、8.59%和6.25%,有机物、粗蛋白质和磷消化率显著提高,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2.96%、3.3%和2.26%;试验发现复合酶B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复合酶A和C[24]。王苑等(2014)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复合酶A、复合酶B和复合酶C饲喂生长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0.69%、12.59%和15.31%,料重比分别降低6.86%、3.28%和7.78%;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4.46%、5.46%和5.30%,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提高7.35%~8.57%,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6.75%、15.00%和11.51%,钙和磷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侯玉煌等(2018)添加3种蛋白酶饲喂苏淮断奶仔猪45 d,酸性蛋白酶提高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的效果较好,而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在减少营养性腹泻方面的效果较好,中性蛋白酶在提高苏淮断奶仔猪免疫力和抗氧化性方面的效果最好[26]。
目前生产的酶制剂有粉状、颗粒状、液体状、微丸状和包衣状几种剂型,酶制剂剂型不同,对猪作用效果不同。罗长财等(2008)测定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微丸酶在耐热性及贮存稳定性方面都要优于粉状酶制剂[27]。朱忠珂等(2008)对杂交仔猪分别饲喂以粉状、颗粒状和液体植酸酶(添加量为100 g/t或100 mL/t)代替1/2磷酸氢钙(另1/2磷酸氢钙用石粉和载体代替)的颗粒料30 d,粉状植酸酶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颗粒状和液体植酸酶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30%和6.14%,料重比分别降低3.08%和4.10%,表明在制粒温度不超过83℃时,仔猪颗粒料中添加颗粒型和液体型植酸酶,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28]。董其国等(2010)在断奶仔猪正对照组(基础饲粮,未添加植酸酶)、负对照组(降低有效磷水平,未添加植酸酶)及在负对照组饲粮中分别添加500 U/kg包衣、粉状和微丸植酸酶饲喂100 d,饲粮中添加不同剂型植酸酶均可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包衣植酸酶添加效果最好;添加包衣植酸酶能显著提高干物质、能量、粗灰分和磷的消化率,而粗蛋白质和钙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添加植酸酶的各处理组中,包衣植酸酶有提高赖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消化率的趋势,但效果不显著,而其他氨基酸的消化率也无显著变化;表明包衣植酸酶对猪生产性能及饲料养分利用率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微丸植酸酶,粉状植酸酶的效果最差[29]。
酶制剂发挥作用有适宜的剂量,酶添加量大时,底物降解产生的产物浓度高,反馈性调控酶的活力,抑制了后续底物的有效降解,因此降解效果不如适宜添加量时。所以添加剂量不同,酶制剂作用效果不同。尹清强等(1992)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和1.2%复合酶制剂饲喂生长肥育猪30 d,日增重分别提高16.48%和21.85%,料重比分别下降9.64%和12.50%,可降低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30]。侯万文等(1995)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酶对提高猪日增重贡献大小顺序为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脂肪酶;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预测日增重达540 g以上时,应在100 kg饲粮中添加α-淀粉酶19.21~24.42 g,脂肪酶0.85~1.26 g,中性蛋白酶 3.44~4.74 g;中性蛋白酶与脂肪酶间、α-淀粉酶与脂肪酶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31]。高玉红等(2000)对早期断奶仔猪分别添加0.1%、0.5%和1.0%复合酶,试验1~2周日增重分别提高8.15%、13.37%和15.50%,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8%、16%和17.2%;试验3~4周,3个加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以添加0.5%和1.0%酶其日增重和饲料增重比较对照组提高的幅度最大;从整个试验期来看,添加0.5%复合酶制剂其经济效益最好[32]。胡骁飞(2005)在低磷饲粮中分别添加500、650和750 U/kg植酸酶饲喂生长猪,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性能,低磷饲粮添加650 U/kg植酸酶效果最佳,可使日增重、日采食量分别比低磷饲粮组提高21.9%、13.9%,料重比、单位增重成本分别降低9.0%和8.6%;低磷饲粮添加650 U/kg植酸酶,日增重、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8%、12.2%,但料重比、单位增重成本不如对照组,分别高出2.7%和2.3%[33]。黄怡等(2007)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和0.3%植酸酶和纤维素酶的复合酶制剂饲喂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效果最好,但各组的采食量差异不大[34]。戴求仲等(2010)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40、60、80和100 g/t α-半乳糖苷酶饲喂断奶仔猪35 d,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56%、9.28%、4.05%和2.29%,腹泻率分别降低1.88倍、2.58倍、2.17倍和2.49倍,料重比以60 g/t组最佳,本试验条件下α-半乳糖苷酶的最佳添加剂量为60 g/t[35]。黄忠阳等(2014)在28日龄断奶杂交仔猪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0、500和700 g/t葡萄糖氧化酶饲喂30 d,采食量差异不显著,500和700 g/t葡萄糖氧化酶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末重分别提高4.2%、8.2%和6.0%,料重比分别降低5.9%、10.6%和9.9%,头均毛利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500 g/t葡萄糖氧化酶组头均毛利润比对照组多获利28.70元,为适宜添加量[36]。魏立民等(2016)在海南黑猪肥育后期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1.5%复合酶制剂饲喂40 d,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6.50%、10.54%、8.11%,日采食量分别显著提高4.49%、5.71%、4.15%,料重比分别降低 1.77%、4.30%、3.54%;宰后24 h的pH对照组分别显著低于3个复合酶制剂组,屠宰率、滴水损失和熟肉率各组差异不显著;以在海南黑猪肥育后期饲粮中添加1.0%复合酶制剂效果为好[37]。郭玉光等(2018)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300、500、1 000 g/t复合酶饲喂 30 d,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养分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500 g/t的添加效果最佳[38]。
不同添加剂有各自作用,酶制剂与其他添加剂配伍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效果。黄健等(1997)在玉米-大豆-鱼粉-麦麸为基础饲粮中将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糖化酶单独或适当结合使用可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提高程度随猪龄增长而降低;酶制剂适当结合使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酶,后两周尤其明显[39]。刘长忠等(2002)将夏盛复合酶和低聚果糖在一定范围内组合添加在荣昌生长猪饲料中饲喂35 d,可提高生长性能,最适两因素组合水平为:夏盛复合酶0.112%~0.150%、低聚果糖0.081%~0.090%[40]。蒋治国等(2006)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益生素、0.2%酶制剂和0.2%益生素+酶制剂饲喂断奶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1.85%、3.00%和8.99%,料重比分别降低2.98%、3.83%和4.68%,腹泻率分别下降20.38%、8.81%和30.04%,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5.01%、1.92%和2.90%,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27.88%、18.80%和1.96%[41]。郝瑞荣等(2009)在断奶仔猪低磷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或木聚糖酶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仔猪生长性能,促进了蛋白质的利用,二酶同时添加对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有显著的协同效应[42]。李吉祥等(2010)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2%复合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饲喂早期断奶仔猪30 d,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8.28%、20.00%、31.38%,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2.55%、12.99%和17.75%,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0%、30%和10%,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分别降低0.45、0.45和0.54元,以添加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复合剂最好[43]。程志斌等(2011)将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和植酸酶组合使用,有效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改善对饲料氮、磷养分利用并降低养猪粪便排放污染,是新型环保猪饲料必须使用的高效饲料添加剂[44]。刘桂武(2012)在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可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其中0.03%脂肪酶提高效果优于0.02%,1%脂肪粉和0.03%脂肪酶搭配添加效果最为显著[45]。吴先华等(2014)在夏季妊娠80 d经产母猪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0.02%、0.03%)脂肪酶和(0、1%、2%)脂肪粉饲喂至分娩后,结果在饲粮中添加2%脂肪粉+0.03%脂肪酶对母猪产仔性能、体况以及断奶发情间隔方面效果最好[46]。
酶制剂有适宜的pH环境,家畜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pH接近于中性,但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饲粮酸化在胃肠道给酶的作用提供了适宜的pH环境,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Eidelsburger(1998)报道,单独添加酶他富使猪的平均日增重增加12%,单独添加甲酸则提高10%,而酶他富和甲酸组合使用,则使日增重提高26%;对饲料消耗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得到类似结果,以对照组为100%,单独添加酶他富为92.7%,单独添加甲酸为93.1%,二者同时添加时饲料消耗下降到80.7%(张兴会等,2003)[47]。陈忠法等(2000)在28日龄断奶仔猪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5%酸化剂+0.1%酶制剂、0.15%酸化剂、0.1%酶制剂饲喂28 d,日增重分别提高18.61%、9.78%和8.83%,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3.5%、8.19%和7.56%,腹泻率分别降低28.58、19.05和14.29个百分点,酸化基础饲粮加酶制剂的效果更佳[48]。徐建雄等(2001)在断奶仔猪玉米-豆粕-鱼粉型饲粮中分别添加125 g/t植酸酶、3 kg/t复合酸+125 g/t植酸酶饲喂40 d,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4.55%和6.72%,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提高8.25%和7.62%;饲粮中同时添加植酸酶和复合酸可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7.7%,降低料重比10.9%,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降低粪中钙和磷的排泄量[49]。吴天星等(2002)在玉米-豆粕-乳清粉型饲粮中添加1%甲酸钙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仔猪采食量,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频率、结肠Coliform总数;添加0.2%酸性蛋白酶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频率、结肠Coliform总数;两者在提高仔猪采食量上存在协同效应[50]。高俊杰等(2007)在断奶阶段猪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或植酸酶和柠檬酸可代替部分磷酸氢钙,促进钙、磷消化利用和骨骼生长,也促进了植酸磷的利用,降低了粪磷排出;植酸酶与柠檬酸合用,有助于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和降低粪磷排出,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51]。
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消化道内各种消化酶分泌量少,对人工配制饲粮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利用,因此需要补充酶制剂,促进生长效果比较明显。生长猪和肥育猪消化系统发育完善,消化酶分泌量增加,添加效果不如仔猪显著。饲料酶制剂的应用效果与猪的生长阶段密切相关,猪生长阶段不同,对酶制剂的种类和要求有所差异,效果也不同。朱建津等(1994)在仔猪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糖化酶(4 000 IU/kg)、低水平 α-淀粉酶(1 000 IU/kg)和高水平果胶复合酶(2 000 IU/kg),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降低耗料增重比,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正交分析表明,糖化酶对仔猪生长的提高起主要作用[52]。李同洲等(1996)结合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及饲粮特性,认为蛋白质酶是断乳仔猪酶制剂配方首要考虑成分,其次是淀粉酶等;粗纤维酶是肉猪酶制剂配方首要考虑成分[53]。王修启等(2002)在小麦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日增重的提高幅度大于肥育猪[54]。吕东海等(2005)在中猪饲粮中添加150~180 g/t溢多酶P8102,对中猪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趋势;在大猪阶段,试验各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6.78%~7.62%;从生长肥育猪全期来看,饲粮中使用180 g/t复合酶制剂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5.07%[55]。钟正泽等(2007)在大麦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仔猪日增重、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5.8%~15.45%、8.49%~17.2%、8.6%~17.2%;生长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8%~9%、3.17%~12.49%、3.1%~12.4%;但对肥育猪效果不明显[56]。刘桂武等(2010)分别在保育猪、育成猪和肥育猪基础饲粮上添加0.05%和0.1%复合酶制剂,保育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1.6%和14.0%,平均采食量分别提高4.0%和6.7%,料重比分别降低6.8%和6.3%;育成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7.56%和2.87%,平均采食量分别提高2.50%和2.70%,料重比分别降低4.72%和0.17%;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8.83%和31.79%,平均采食量分别提高6.67%和12.78%,料重比分别降低10.24%和14.53%;各试验组经济效益增加明显,腹泻率降低不显著[57]。陈静等(2018)在高粱-豆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饲喂10周,可以提高仔猪生长前期(1~35 d)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氮利用率和沉积率,降低粪氮和尿氮排泄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