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昊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23)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对动物营养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研究重点则是提升饲料资源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动物对饲料干物质的消化率为50%~80%,由此可见,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克服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不良作用,进而有助于提升饲料的消化率。这既有助于提升饲料的利用率,也能更好地保证动物的营养,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饲料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会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释放产生限制作用,再加之动物胃肠道中消化酶的不足或者缺失,进而导致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较低,影响饲料的利用率,也不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而酶制剂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克服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充分发挥出饲料原料的潜在营养价值。酶制剂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极大地提升了饲料原料的可选性,有助于降低饲料的成本,同时也能有效扩展原料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还有助于降低原料中营养价值的差异性,进而降低原料品质差异对饲料质量的影响。酶制剂的应用,还能够降低动物粪便中的水分含量,对于腹泻也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还有助于促进动物肠道的健康,同时提升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率,进而降低动物粪便中营养素的排泄量,既有助于保障动物营养,也能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酶制剂的应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效果也不一致,如饲料的构成成分、相应的环境以及应用条件等都会对使用效果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动物的品种也会影响到酶制剂的使用效果。例如通常情况下,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差,而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则更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猪与家禽在消化道容量上以及食糜通过消化道时长等方面存在差异。相较于家禽,饲料在通过猪消化道的时间则更长,因此猪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效果更好,同时,猪的胃肠道容量比家禽更大,因此受黏性食糜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家禽而言,其嗉囊、前胃以及肌胃可以为酶的作用创造出更为稳定的环境,因此酶制剂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猪来讲,其胃内pH值相对较低,因此相较于家禽,其胃部环境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酶的作用。除此之外,动物的年龄也是影响酶制剂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如果动物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则使用酶制剂的效果更好,比如在幼龄动物的饲料中添加酶制剂,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酶制剂的作用和效果。这是因为幼龄动物分泌消化酶的能力有限,因此添加酶制剂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其自身分泌消化酶的能力会逐渐提升,因此酶制剂的作用也会随之降低。另外,饲料的品质也是影响酶制剂使用效果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品质主要取决于饲料原料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含量越高,则饲料的品质越低,反之则饲料的品质越高。例如小麦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等均属于抗营养因子。在品质较差的饲料中应用酶制剂,能够更好地发挥酶制剂克服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因此酶制剂在差品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而品质高的饲料中,由于抗营养因子含量少,因此酶制剂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饲料的品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酶制剂的使用效果。
此类酶制剂主要包括β-葡聚糖酶以及木聚糖酶,大麦和小麦中含有β-葡聚糖以及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通过此类酶制剂可以有效克服大麦与小麦中的抗营养因子。通常情况下,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大麦与小麦的低营养价值,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化物的黏性,影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导致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率降低。与此同时,黏性增加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食糜在胃肠道内的通过速率,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会严重威胁动物的肠道健康。对酶制剂的应用,尤其对那些劣质小麦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而对于那些品质较高的小麦而言,酶制剂的使用效果则不够理想。
非黏性谷物主要包括高粱和玉米等,非黏性谷物通常是家禽的主要日粮,通过添加酶制剂(含有活性的淀粉酶),可以进一步提升家禽对非黏性谷物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专门针对以高粱和玉米为基础饲料的酶制剂,合理应用能够提升非黏性谷物中淀粉的消化率,但是具体的效果尚无法证实。
微生物植酸酶的作用底物为植酸,植酸是磷的主要存储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动物对植物性原料中的植酸磷利用率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种情况会导致大量的磷随着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不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而微生物植酸酶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因此,微生物植酸酶的使用率十分广泛。植酸酶能够释放不同饲料原料中的植酸磷。
淀粉酶与蛋白酶主要添加在幼年动物的日粮中,以断奶仔猪为例,由于断奶会导致自主酶分泌突然下降,会对仔猪的消化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影响仔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而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添加,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情况,起到改善仔猪消化功能的作用,提升仔猪的机体免疫力,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
近年来,大豆以及植物性蛋白原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类原料主要包括葵花粕、谷物豆科以及棕榈仁粕等。以这些植物性蛋白作为原料的饲料已经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这些原料中所含有的高纤维以及非淀粉多糖等会严重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而应用非谷物类的酶制剂,则能够改善高纤维或者非淀粉多糖所导致的低营养物质消化率的问题,为大豆及植物性蛋白原料的应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酶制剂在猪日粮中的应用,幼年猪的效果更为显著,尤其对于断奶仔猪的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利用酶制剂克服仔猪内源酶产生不足的问题,进而避免仔猪出现营养不良或者消化不良等问题。除此之外,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这会给仔猪的消化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而酶制剂的添加,则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提升仔猪的消化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猪的体重处于8~20 kg时,酶制剂促进饲料转化率的效果能够达到10%左右;当猪的体重处于20~40 kg时,酶制剂促进饲料转化率的效果能够达到5.5%左右;而当猪的体重处于40~60 kg时,酶制剂促进饲料转化率的效果能够达到3.5%。由此可见,随着猪的体重与年龄的增长,酶制剂的作用和效果会随之下降,这是因为随着猪年龄的增长,其自身分泌酶的能力不断提升,进而会使得酶制剂的作用和效果逐渐降低。酶制剂在鸡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受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类型的影响,同时,鸡的年龄以及酶的类型等因素也会影响到酶制剂的应用效果。一般来讲,酶制剂在黏稠性的水溶性NSP含量高的谷物中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价值。
目前,应用于饲料中的酶制剂都是由微生物生产的,其生产方法分为固体发酵法以及液体发酵法两种,而固体发酵法的应用更为广泛。应用固体发酵法生产的酶制剂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发酵水平较低,同时酶蛋白的产量不高。除此之外,在颗粒饲料的制作过程中,高温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导致酶制剂的作用和效果随之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在酶制剂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减少对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结合饲料成分复杂的特点,应尽量添加复合酶,相较于添加单一酶,添加复合酶的效果会更为显著。同时,在酶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固体发酵法生产出来的酶制剂多为复合酶,这种复合酶通常以一种酶为主,同时含有其他几种酶,并且具有较强的活力,能够充分发挥出酶制剂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家畜的饲料类型有所不同,再加之我国一些厂家生产的酶制剂种类比较单一,进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酶制剂的应用范围。面对这种情况,应结合地区的实际需求来研发酶制剂,使酶制剂更具针对性,结合动物的需求以及动物日粮的特点来使用酶制剂,这样才能保障酶制剂的使用效果。
酶制剂在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能够克服抗营养因子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升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饲料的转化率。与此同时,酶制剂的应用,还有助于改善动物肠道的微生物群落,提升动物的采食量,既能促进动物的快速生长,也能降低发病概率,并且还能减少动物的排便量,降低规模化养殖以及集约化养殖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