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熟料开放式栽培技术分析和探讨

2019-01-05 10:18陈克华
中国食用菌 2019年5期
关键词:竹荪熟料培养料

陈克华

(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镇三农服务中心,福建 邵武 354002)

南平市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人工栽培竹荪技术,栽培品种为棘托竹荪[1](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Zang,Zheng et Hu)。目前,年栽培面积超过2 000 hm2[2],福建省竹荪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邵武、建阳、顺昌、武夷山等县(市、区)。早期主要采用生料栽培法栽培棘托竹荪,具有技术简便、成功率高的特点,但产量较低,667 m2的竹荪干品产量为40 kg~60 kg[3]。2000 年后,栽培技术逐渐过渡到发酵料栽培,极大地提高了产量,667 m2所产竹荪干品产量为100 kg~140 kg,极大提高竹荪栽培技术。但发酵料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劳动强度较大,稳定性稍差,因“氨害”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4]。近年来,进行了竹荪熟料开放式栽培技术的栽培试验,并指导邵武、建阳等地少量农户在生产中应用该技术。2018年又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以菌草为原料进行了竹荪熟料栽培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栽培方法

1.1 原料处理

熟料开放式栽培竹荪在栽培材料、出菇方法方面,与竹荪的其他栽培方法并无本质区别,其技术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原料处理方法的不同。熟料栽培是先将培养料加水调湿,使其含水量达70%左右,而后将培养料装入编织袋中。将装培养料的编织袋置于灭菌灶中进行高温、湿热灭菌。目前采用常压灭菌灶灭菌,当灶内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2 h~14 h。

1.2 栽培管理

灭菌结束后,趁热将培养料运到栽培场地,并按常规方法铺成畦。当料温下降到30℃以下时进行播种。将菌种掰成半个鸡蛋大小的块状,按梅花形排列,播种点间间隔5 cm~6 cm,播种深度以培养料能将菌种覆盖为准,667 m2用种量约300 kg[5]。将畦与畦之间走道上的表土挖起、敲碎覆在料面上,覆土颗粒的粗细度约3 cm~5 cm,覆土厚度约5 cm~8 cm。播种3 d~5 d后,当覆土表面链孢霉消失后,在畦面盖上黑色地膜,以保温、控湿,并控制畦面杂草的生长。播种后定期检查发菌情况。发菌阶段,通过畦面薄膜的掀、盖,控制培养料的温度、湿度,并使料畦通气增氧。当密集的羽绒状菌丝陆续露出土面时,搭建阴棚,并掀开覆在畦面的地膜2 d~5 d,以降低畦面的湿度。此后竹荪菌索将陆续纽结,当畦面陆续出现竹荪菌球且菌球直径为3 cm~5 cm时,掀去薄膜。此后通过排灌或喷水,将环境湿度控制在85%~95%,从现蕾到采收需约15 d~20 d。

1.3 注意事项

与发酵料栽培不同的是,熟料栽培中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灭菌结束后,应尽可能早地将培养料趁热铺于栽培场地,若灭菌后停留时间太长,培养料完全冷却,易发生链孢霉污染;二是灭菌前培养料湿度可稍微调高,因为在开放条件下,趁热将培养料铺到栽培场地部分水分会被蒸发;三是培养料温度冷却到30℃以下时,即按常规方法进行播种、覆土;四是播种2 d~3 d后,畦面覆土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发生链孢霉污染,这是熟料开放式栽培必然出现的现象,但这不影响竹荪菌种萌发和菌丝吃料,并且几天后链孢霉将自行消失;五是当覆土表面链孢霉消失后再覆盖薄膜。

2 优势分析

2.1 出菇时间早

在发菌过程中,熟料栽培的菌丝较为粗壮、浓密,菌丝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在出菇时间方面,相同原料的情况下,熟料栽培比发酵料栽培现蕾和采收时间提前约10 d。这可能是由于培养料经灭菌后,其理化条件更适合竹荪菌丝的生长,养分更易被吸收利用。

2.2 产量高、质量好

从产量方面看,笔者曾以菌草粉为原料进行小规模的熟料栽培试验。结果是第1潮菇比发酵料栽培产量提高53%;采用该方法的菇农普遍反映产量提高40%~50%;在质量方面,同一潮菇同时采收成熟的菌球进行称重对比,熟料栽培的比发酵料栽培的平均朵重提高38%~51%。菌柄长度达30 cm的占30%以上,而发酵料栽培的不足5%。按照目前市场对竹荪干品的要求,朵型大被认为是优质指标之一。因此熟料栽培产品质量方面有优势。尽管这些数据都不是在严格意义上的试验条件下获得,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趋势,熟料栽培比发酵料栽培的竹荪产量高、质量好。

2.3 栽培成功率高

与发酵法栽培相比,熟料栽培的技术更简单,操作过程中不易出现偏差。发酵料栽培的技术核心是发酵工艺,培养料发酵好是栽培成功的关键。发酵不到位则有可能导致减产甚至栽培失败。发酵过程时间较长,期间需要多次翻堆。翻堆的最佳时间又受环境气温、培养料质地、培养料含水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发酵法还在培养料中添加尿素等含氮物质[3,5],这些情况都加大了发酵料栽培竹荪的风险,是发酵料栽培竹荪产量悬殊较大,并不时出现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熟料栽培原料处理上只要求培养料含水量调整到位,灭菌时间有保障便可,各技术要求均可控、易控。因此,相对于发酵料栽培,其成功率会更高。

3 问题探讨

3.1 效益问题

一项新的栽培技术是否能在生产中得以推广,除了产量、质量、栽培成功率外,最重要的是生产效益。在同等生产条件下,667 m2熟料栽培比发酵料栽培竹荪产量高40 kg计,扣除质量因素,每千克价格按180元计,熟料栽培667 m2,产值增加7 200元,按目前闽北燃料、材料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价格水平,熟料栽培667 m2增加投资1 000元~2 000元,667 m2可增加收入5 200元~6 200元。因此,熟料栽培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此外,还可通过在栽培场地搭建简易临时灭菌灶、委托专业菌袋制作企业进行灭菌等方法,使熟料栽培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与发酵料栽培的接近,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

3.2 链孢霉的危害

培养料灭菌后在开放条件下接种,污染成为熟料栽培的障碍。实践中,播种后必然出现链孢霉,而且肉眼可见的杂菌仅链孢霉一种,但对竹荪菌丝生长没有任何影响。这里有2个问题值得研究,首先是链孢霉生长速度非常快,是否是因为链孢霉的率先生长,抑制了其他竞争性真菌的生长,从而确保竹荪菌丝可正常生长;其次链孢霉作为食用菌生产中严防死守的竞争性杂菌,但笔者于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推广毛木耳栽培技术时,就有不少菇农反应,存在链孢霉生长的毛木耳菌袋的菌丝生长更加旺盛,产量更高。竹荪熟料开放式栽培中又发现类似现象,因此链孢霉与竹荪或其他食用菌栽培的关系值得探讨。

3.3 其他技术问题

笔者试验时曾少量添加10%麸皮的熟料进行栽培,结果发现对产量、质量影响甚微。但考虑到试验面积较小,采收统计精确度不足,因此添加麸皮或其他含氮物质的必要性或者添加比例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此外,笔者试验和推广中采用常压灭菌,100℃后保持12 h~14 h。是否可采用高压灭菌,或者常压灭菌时间是否可缩短或延长,也值得进一步研究。熟料开放式栽培刚刚起步,类似技术问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栽培工艺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猜你喜欢
竹荪熟料培养料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水泥熟料优选原燃材料及改善配料方案的实践探讨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率值对含磷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水泥熟料线烧成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草菇出菇为何怪
2020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水泥熟料量增长迅猛
“竹君”食疗菜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