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利敏,沈文星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自2009年起,美国跃居中国首位林产品出口目的国,中美双边林产品贸易的地位举足轻重。中美两国林产品市场容量都很大,中国借助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容纳了很多美国低端林产品产业的转移,加之近几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双边贸易的走向再次引发关注。本文从林产品整体角度出发,全面阐述近20年中美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角度进行中美林业产业发展对比分析,最后从多角度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尝试为政府贸易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林农的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1990年以来,中美两国林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中美互为彼此重要的林产品贸易伙伴。二十多年来,中美林产品贸易额总体上处于增长状态,从1996年的15.57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27.14亿美元,贸易总额增长了14.6倍,年均增长率为14.34%,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对美国的林产品贸易从1998年开始由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此后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趋势,且顺差差额逐年扩大。总体而言,中国对美国的林产品出口大于进口,且贸易净额呈现波动性增长。其中,2004年中国林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额度为50.84亿美元,占同年中国林产品对外出口总额的31.19%,是中国对美国的历史最高出口比重;1996年中国从美国的林产品进口额为9.99亿美元,占同年中国林产品进口额度的17.37%,是中国对美国的历史最高进口比重。可见,中美林产品贸易在中国的林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丝毫的波动都会影响到中国国内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中美林产品贸易结构呈现很强的互补性。根据中美林产品年均贸易额及比重可以发现,在1996—2016年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林产品以木家具、纸及纸制品、木制品和人造板四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它们的共性是在生产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中国以美国进口的林产品主要有锯材和原木等资源密集型产品,同时大量进口回收纸、木浆、纸及纸制品几类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林产品。中国出口美国的非木质林产品年均贸易额为1.7亿美元,进口年均贸易额为4.2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37%和10%。虽然两国的非木质林产品贸易额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很明显两国的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够高,尤其是中国远没有充分利用非木质林产品的经济价值。
林业的发展受到森林资源的约束,一国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与其森林资源的丰裕程度有很大关系,因此研究林业首先要谈及的便是森林资源状况。中国和美国都是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从拥有量来说,中美相差无几,但从相对占有量来说,美国更具优势,体现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及人均林地面积均不敌美国。
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等优势条件,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位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21.63%,长期保持生长量大于采伐量的趋势,森林蓄积持续增长,达到151.37亿立方米。美国同样是森林大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及太平洋沿岸等地区。美国在2014年公布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美国拥有林地面积3.1亿公顷,居世界第四位;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33%上下,是中国的1.5倍。美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内林产品的木材消耗提供了优良条件。
从生态效益视角来看,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道路漫长且曲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坚持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森林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和濒危物种保护,防沙治沙步伐加快,林业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生态建设效果显著。美国林业发展也经历了从掠夺式开发到有节制采伐的转变,最终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凭借着相关法律的出台、优惠政策的鼓励及科技的进步,美国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已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森林结构。
从林业产值来看,中国林业总产值在1997—2016年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9.3%,2004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17年更是首次突破7万亿元。同时,人造板、木制品、木家具等优势林产品产量也在稳步增长。下表中美国的林业产值数据只是汇总了四类大宗林产品的历年数据,从中可以发现美国这四类林产品的总产值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且波动幅度不大。美国林业企业的规模普遍比中国大,林产品研发生产技术领先,整体素质高,国际竞争力更强,且美国林产品多处于价值链高端,产品附加值高,这也是我国的主要差距所在。
从社会效益来看,截至2017年,林业相关单位发展到5万多个,从业人员200多万,每年为居民创造非常多的就业机会。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教育也在不断加强,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毕业生数在逐年增加,2014—2015学年度达到15万多人,为林业系统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美国,林业的繁荣发展也带动了就业,据统计,近年来美国林业相关就业人数在就业总人数中占到1.5%;森林旅游的兴起丰富了美国人民的生活。同时,美国林业的发展也为林业高等教育提供了机遇,人们对林科专业的观念也逐渐在改变,林业人才储备又进一步推进了林业的发展。
1997—2016年中美林业产值 单位:亿美元
在产业结构方面,从图1可以大致看出,随着中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林业内部三大产业的产值也在逐年增加,且各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有所改变。结合表1数据可以发现,总体而言,在近二十年期间,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先上升后下降,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持续上升。林业内部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由1997年的72∶23∶5,发展到2006年的44∶51∶5,再调整到 2016 年的 33∶49∶18,可以看出林业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图1 1997—2016年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及总产值趋势图
美国林业内部没有三次产业划分,在此仅根据中国的划分标准简单进行分析。从2016年度林业总产出数据来看,林业及相关产业产值为524.2亿美元,占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16%。美国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森林旅游已是美国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名词,每年有数十亿的美国人将收入和精力投入其中。总体来看,美国林业的产业结构同样为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其次是第一产业,但第三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中美林业产业结构存在很多共性,都是林产品加工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现代化、标准化、生态化。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森林管理更为先进,林农素质普遍比中国的高,科技含量高,林产品生产效率更高、流通渠道更加完善,更注重品牌战略,竞争优势更强。美国主要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林产品,产品的附加值更高;而中国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林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低。这些都导致美国的林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各产业之间比例更加协调,值得我们学习。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成效显著,我们要继续保持森林防护,同时减轻林业税赋负担,加强政府对林业建设的帮扶促进,精神鼓励结合物质刺激,从根本上加强造林、营林的管理。同时,完善森林结构,协调森林不平衡的地区分布,强调树种之间的搭配,建立合理的森林形态。在森林经营方面,我们要学习美国的森林管理经验,分类管理、分级确权;要进一步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体系,将环保法的内容不断拓展,做到制度先行、有法可依。以生态建设为主,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借鉴美国“农林复合”的林业管理模式,将农作物的生产与畜牧业和林业的生产在林区内相结合,同时或交替使用同一块土地,提高林区的利用价值。促进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的协调合作,定期召开生态交流会议,关注土地的有效利用。我国应该系统考虑林业的发展,继续完善林产结构。借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木培育及采运;借助劳动力的优势,壮大林产品制造业;借助地貌及气候优势,推动生态服务。将林业各产业结合起来,激励林业三大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林业的竞争力。
随着国际林产品竞争环境的变化,必须努力改变我国林产品贸易粗放型增长的模式,促进林业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大木质原材料的进口,通过精加工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成品再出口,提高林产品附加值。重视非木质林产品的采集、出口,积极开发非木质林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完善流通机制,占领国际市场。增加科研投入,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业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林产品的水平差异化,促进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同时促进中国林产品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迈进。
由于我国对美国的林产品市场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因此我国的林业企业容易跟随美国政策、需求的变化而波动。为了分散出口风险、保障企业利益、掌握定价主动权,我国应逐步实现林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在巩固维持美国市场的前提下,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等资源禀赋强、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加强生产、贸易合作,积极扩大欧洲、东亚、拉美等发达市场的林产品出口,着力开拓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提高我国林产品市场的稳定性。
我国的制度环境与美国相比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产品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林产品贸易认证机制,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及社会责任,如此可以降低企业的出口认证成本,提高企业声誉,减少不必要的贸易阻碍。在探索国际认证机制认可的同时,当我们与美国出现贸易摩擦时,我国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应联起手来,积极应对并解决纠纷,受到不公平对待时要勇于反抗,增强话语权,维护国家及 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产品贸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