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平
摘要:图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我们获取知识技能的关键途径,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进程,逐渐体现出电子化、虚拟化。这一改革措施的落实,使得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高效,操作更为便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图书资料服务大众和社会的价值。但是就目前的图书管理现状来看,仍存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图书资料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如何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有效性,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亟需图书管理部门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1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1图书资源信息丰富化
互联网时代发展之前的图书以纸质为主,在进行查询、管理、阅读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摄取非常固化,只能通过人工翻阅,查找来解决。而互联网的利用,图书的基本信息、分类、关键词等在互联网平台上有效记录,在查询、使用等方面快捷简单,信息搜索方式丰富多样,资源数量成倍增长。因此,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图书信息更加系统丰富,提供了广泛的资源,有效促进全民阅读。
1.2图书管理信息化数据管理
传统方式的图书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来进行登记、编号和顺序排列,相应的档案数据也需要一定的储存空间。那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建立图书数据准确的数据库,在储存、记录、整理、查找等各方面进行计算调取数据来提供管理服务时快捷高效准确。并且,在分享方面,传统的纸质图书只能提供给一人阅读,而电子图书资源通过分享,传播速度极快,让每个有需求的人能够同时阅读。
1.3图书管理信息化数据挖掘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读者个体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通过读者经常阅读的图书内容类别,总结归纳出读者的兴趣爱好,推荐读者感兴趣的书籍题目和介绍,这样就大大节约了读者寻找书籍的时间,提供了更好的读书体验和享受。
2图书管理的问题
2.1综合素质问题
现代书籍和材料的管理技能非常高,管理者的素质不足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对新人的培训,从低完成开始,提高教育水平。我们拥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巧妙地运作,加强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分类和存储图书资源,为后代留下丰富的资源,电脑你必须拥有它应该为每一轮人提供更好的信息。对于目前的情况,图书馆书籍和材料需要非常高的整体管理质量。
2.2管理体制
问题是书籍和材料的作用是充分发挥书籍和材料的作用和价值,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以弥补过去的缺点,以及书籍和材料在长期历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利益的作用并最大化价值。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打破传统思维的旧管理模式,提高传统模式的影响力,促进读者的需求,如更好的研究,研究,实践。不仅是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差距,还有影响信息高速传输的管理设备的落后。另一方面,与现代和完整的管理系统相比,后向手动管理模式影响社会资源的使用和价值。一方面,完全。你可以喜欢每一轮的高水平的精神享受。
2.3设备创新
由于对传统技术的不断信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新型信息网络技术。收集信息,展示,做好工作,提高效率,给读者更好的演示。现代图书组织的创新带来了传统设备,阅览室,书柜,书桌,椅子,长椅等诸多优势,但却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阻碍利益最大化。我们不仅需要更新科学技术,还需要加快步伐,以管理一系列支持设施的步伐,加快节奏,创造更高的阅读环境,设备和管理需要改善问题。
3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实施措施
3.1加强人才方面的建设
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行主要依托的是人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治疗。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热爱图书馆事业,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是需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学会应用现代技术进行馆藏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要求更高素质的工作群体。知识信息的资源重在开发和应用,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应用技术,便于及时、有效开展信息处理工作。在信息化图书馆建设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语言,在搜集、分类、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时,都需要英语作为辅助工具。目前,英语在数字化、信息化图书馆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外语类图书在整个馆藏中占有较大比重,图书馆人员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灵活运用并进行信息交流,获取相应的文献信息,这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服务。
3.2优化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管理人员采用开放的思维方式,采用各种方法构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本研究为了实现图书资源的收集,分析,整合和利用的全面发展,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根据市场资源的需求和变化对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同时,确保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开辟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方法,加强图书管理的市场开发。例如,通过建立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互动电视,图书馆管理“云”平台等方法,始终提升图书馆管理信息结构的质量。
3.3加强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从计算机软件、硬件等方面完善配置,只有配备完善的软硬件,才能够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有效的资金投入,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对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从而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水平。
3.4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
为了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管理者必须首先“信息化”。在图书馆员的心目中,有必要彻底改变传统图书馆管理的概念。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实践实际信息化。同时,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不善的管理人员和缺乏图书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的知识研究。在这当中,还需要组织一套统一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5强化图书信息化管理软件支持
除了人才、硬件的支持,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开软件的支持。一是要有专业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要实时更新,数据库要与实际图书匹配,要有专业的适合图书管理的系统模式。二是要有外部登录接口,扩大阅读人员的服务面,提供外部读者进行阅读。三是要有外借系统,读书借阅是图书管理的重要内容,智能化的借出和归还系统,不但有利于图书管理人员更快捷的进行工作,提高效率,同时智能化的引入更方便读者进行借阅,简单的借阅流程,节约时间,提升阅读享受。四是要有数据分析系统,这一技术的有效利用,非常有利于读者进行图书选择,海量的图书资源在选择查找上非常浪费时间,而互联网数据分析可以通过读者读书规律,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推荐书籍和活动。
4结语
总而言之,对图书资料施以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有效性,能够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并且还可以节省很多人员开支,以及图书馆扩建成本,同时为图书馆创造更高的效益。这也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具备创新的职业素养,逐渐提高信息化意识,达成图书资料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宏.移动互联网时代医院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4):72-75.
[2]邢江平,张晓娟.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156-157.
[3]潘洁.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北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