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林秀
摘要: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不断受到各种灾害事故的威胁。建设安全矿(社)区是预防和控制人为各种事故发生的有效管理模式,也是应对生态和自然灾害难以预测风险的有效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本文针对建设安全矿(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结合石油石化企业建设安全矿(社)区的实践经历,对安全矿(社)区的建设思路和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安全矿(社)区;重要性;建设方法
安全是民众最大的幸福,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社会最大的和谐。只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关注的矿(社)区安全问题解决好,把各种矛盾化解好,实现矿(社)区小和谐促进社会大和谐。
一、建设安全矿(社)区的重要性和长远性
(一)社会稳定的需要。随着人口的增多、老龄化的突显,各种伤害的增加,个人、集体和国家的财产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导致损失增加,建设矿(社)区安全成为社会和居民稳定的迫切需要。
(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安全矿(社)区从实际出发,科学地管理生产,利用矿(社)区现有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有效整合,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保障居民健康,减少病伤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三)民众安全的需要。建设安全矿(社)区是遵从我国宪法,以人为本,全力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健康权利的举措,能有效减少人身伤害和疾病,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维护矿(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企业管理的需要。建设安全礦(社)区是加强企业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极好契机,通过开展各种安全促进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预防、自救和互救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强化、规范、拓展和延伸企业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二、建设安全矿(社)区的思路和方法
(一)加强机制建设,精心组织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创建任务。建立安全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层、创建层、执行层,细化工作职责。领导层负责制定安全矿(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计划,组织协调各类资源评估安全计划执行成效。成立生产、居家、治安、交通、消防、老年人等各类专业工作组,负责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多元参与,联合共建。
2.强化机制运行,夯实管理基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富有自身特色、体现行业特点、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矿(社)区建设方案。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及时协调和督促解决各类问题;强化集体决策机制,问计于企地单位,寻策于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集体商讨举措;强化联责联动机制,对每道环节、每项工作,由领导小组主体管控、专业工作组重点施行、居民共同参与,形成联责联动格局。
3.强化督导检查,实现整体推进。对方案实施、任务落实、时间进度、工作质量和绩效改进等工作检查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彰;对敷衍了事、工作拖沓、收效甚微的,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力、拖后腿或影响创建工作评审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加强宣传培训,凝聚智慧力量。
1.广泛宣传发动,着力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媒体开辟安全矿(社)区建设专栏,大力宣讲安全矿(社)区建设理念、标准和要求。依托群众文化团体创作节目、开展活动,寓学寓教于乐。开展安全进基层、进小区、进家庭“三进”活动,发放宣传单,张贴消防画报,巡回展出安全展板,宣传安全常识,引导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参与安全矿(社)区建设。
2.强化学习培训,着力提升能力。把安全教育与实际工作、常规培训与岗位培训、日常检查与现场考核“三结合”,采取请进来作指导、走出去学经验、坐下来促交流等形式开展全员安全技能培训。建立宣传小分队、流动小课堂,编发学习小卡片、小短信、小手册,开办“居民大讲堂”宣讲日常生活安全防范常识。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群体性事件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员工群众避险互救能力。
3.搭建参与平台,着力覆盖全员。在重要举措出台前,发放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组织专班走访,听民声、纳民言;邀请一批有能力的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建设方案制定。组织志愿者踊跃参加矿(社)区环境整治、文明交通、安全宣传、健康义诊等活动,企业党员到小区居委会登记注册,采取定点服务、承诺服务、菜单服务、组团服务等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等社区服务。
(三)突出油田特色,狠抓项目落实
1.科学辨识风险,摸清安全现状。整合矿(社)区生产、医疗、交通、消防、治安等单位,建立风险辨识网络和隐患排查机制。针对生活区、工作场所和公共设施,采取隐患排查、伤害监测、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工作。针对企业员工、离退休老同志、社区居民等,采取座谈调研、问卷走访、抽样检查等方式,了解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需求等。从严从细查找设备装置、生产环节、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汇总分析数据信息后,科学研判存在的危险因素,客观诊断安全问题,合理确定重点控制内容。
2.精心实施项目,预防事故伤害。针对矿(社)区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采用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并易于接受的形式,策划实施各类安全促进项目,降低事故和伤害。如,生产安全方面推行“排查-评估-整治”模式,实行“约谈—警告—停工整顿”三级HSE预警制度。消防安全方面实施大宣传、大培训、大排查、大演练,提高员工和居民的防火意识和扑救能力。卫生健康方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群体赠送“家庭小药箱”。居家安全方面推行“网格化”群防群治群管,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居民整体防御能力。
3.完善监测体系,积极应急响应。依托医院、交通、消防、派出所等专业部门,建立了三级伤害监测网络,实现辖区伤害监测全覆盖。定期统计分析伤害情况及发展趋势,做好运行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系统,整合区域现有组织、资源、信息等应急资源,实行区域联防制度,形成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配置各种应急装备和专兼职应急队伍,按“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的原则落实调配。
三、建设安全矿(社)区的成效与启示
(一)成效。一是矿(社)区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居民安全健康理念不断更新,伤害的危险性和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二是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全员参与、协同作战,共同商讨、决策创建举措,营造企地和睦相处、共建安全家园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开展安全矿(社)区理念宣贯、居民安全技能培训、安全项目促进与持续改进,社区安全设施得到改善,居民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四是通过强化矿区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预防和消除意外事故伤害,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社区环境和安全体系,补充完善企业HSE管理体系。
(二)启示。一是建设安全矿(社)区是夯实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基础的有力举措,是企业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向社区安全延伸的重要契机。二是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是安全矿(社)区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地开展各类安全宣传教育和学习培训,充分调动员工和居民参与安全矿(社)区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安全矿(社)区建设工作必须从员工和居民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最为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才能着力优化社区安全环境,全力提升社区安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