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峰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现传感器定位的方式,采用该种方式,可以准确识别动作传感器位置,便于及时查找到故障点,节省故障处理时间,能够帮助维修人员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实现思路具有通用性,可以扩展到其他类似场合。对挖掘现场电控设备潜力,提高维护人员创造性具有积极的价值。
为了减轻矿井井下工人劳动强度,集团公司机电处规定:上下垂直深度超过50米的巷道要安设架空乘人器装置。现在我矿井下现在有多部架空乘人器,随着矿井掘进水平的延伸,将来还会安装更多的架空乘人器。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加,维护量也随之增多。然而根据公司“减人增效”的实施,不断优化精简操作人员,增加维护人员毫无可能。如何在不增加维护人员的情况下,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转,快速处理故障,减少故障影响时间,只有在不断分析现场故障,快速找出解决办法上下工夫。
一般来说,使用架空乘人装置的地方都是斜巷,一旦设备出现问题,维护人员现场上下查找问题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还会耗费很多体力。在电控点附近的问题因为设备集中,便于排查,而一旦是现场传感器的故障,查找起来就费时费力,需要把一个一个的传感器打开,用万用表检测通断,一个一个进行排除。针对这一现象,不断思考,如果能够及时把发生故障的传感器的位置报出来的话,那么就省去了现场检查所耽搁的时间,能够及时准确的定位故障点,帮助维修人员快速找到发生故障的传感器位置,及时快速的处理问题。
经过查询资料,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恒流源法,主机上使用恒流源芯片,根据系统传感器数量、芯片输出电流稳定范围将芯片输出的电流值调整到合适值(一般为100-200微安),每个设备上加一个精密电阻,主机产生的恒流源每经过一个传感器就会得到一个确定的电压值,当某个传感器动作时,根据主机所测得电压值即可计算出动作传感器的位置;优点:接线简单;缺点:需要恒流源芯片,且电路容易受温度影响;
单独引线法,多用于早期PLC控制系统,每个传感器单独占用一根控制线和PLC上一个独立的输入点。当某处传感器动作时,程序内部进行标记从而识别传感器位置。优点:逻辑清晰;缺点:现场用线较多,占用PLC输入点较多;
通讯法,为每个传感器增加一个带有通讯功能的芯片,并为每台传感器设置唯一的地址,当某台传感器动作时,会向主机发送本机地址及故障信息,主机接收到信息后,就可以识别并显示是何处传感器动作。优点:编码值多;传输距离远;缺点:需要为每个传感器增加一个带有通讯功能的模块,而且需要编写通讯程序,每台设备都要供电,当传感器数量较多时,通讯时间较长,且对通讯质量要求较高。
经过对以上几种方式优点、缺点对比,考虑到恒流源不好设计,且受温度影响较大,而电压源比较常见,借鉴设计了分压法来传递信息的方式。主机和传感器之间仅需要2根线,分别是公共端(电源+)、输入端CH。从逻辑关系上看,任意一台传感器动作后,主机都会做出同样的保护动作,区别仅仅时显示的地址不同。以4台传感器为例,原理如下图所示:
以常见的三菱PLC为例,模拟量数字量转化模块选用带有4路AD通道的模块,测量精度为12位,满量程值为4000。4通道分配如下:CH0通道用于检测测试系统所提供的电压VCC,CH1、CH2、CH3三路通道用于接传感器。
由欧姆定律可知,当某处传感器动作时,CH1上所测得的电压值Vn=R5*VCC/(Rn+R5);Rn=n*1K;n值即为动作的传感器编号;
为计算方便,元件采用以下数值R1=R2=R3=R4=1K,精度1%,2W,R5=10K,精度1%,2W,主要用于限制电路电流不超过AD模块允许值。VCC取9VDC;
先计算出每处传感器动作时所测得的电压值及转换后的数字量,整理成表格,程序中测得现场电压值进行判断,当在某个计算值的一定区分范围内时,即可认为是该处传感器动作,将标志位进行置位,液晶屏上显示的数据根据标志位的不同而现实不同的值,该值就表示该传感器的编号,在现场传感器外部贴上对应的标签即可。
根据数模转换模块的精度,对本系统所选择的参数进行计算,可知系统对多可识别50个。提高R5电阻值可增加识别数量。
为了保证信号线上只有一台有效,特意设计了信号线的传输方式:第N+1台设备的信号线串接在第N台设备的常闭触点之后,当第N台设备动作时,其常闭触点打开,其后的所有传感器信号线都被断开,不会再有信号叠加在信号线上,保证了信号线上不会出现信号叠加的情况,保证了一种电压对应唯一一个传感器,简化了主机的逻辑处理。为了保证测量的电压值不随参考电压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将公共端电压也接入到AD转换中,将其转换后的值作为参考值。从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即便是电压随负载、温度变化有所变化,也不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另外,恒流源路中对输出电流的精度要求很高,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误差,这里就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对参考电压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
经过这样在硬件设计上优化,使用仿真电阻对检测系统进行测试,所得结果满足设计需求,系统具有很好的辨识度,误差极小,程序稳定性、通用性很强,实验测得最大准确识别编号为30,按照现场50米一台来算,能够实现1500米距离的可靠编码,可应用于1KM左右的生产系统,可满足绝大部分应用场合。
与前文提及的三种编码方式相比,该种编码方式简单、可靠,节省了恒流源芯片,连接简单,布线少,且适应性强,不受现场温度影響,传输距离较远,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