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夏公路管理局石嘴山分局丁玉录
对于道路治超检测站拥堵问题治理,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设计规范和准则。本文针对平原区等级公路,以G109石嘴山黄河桥为例,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交通流量、检测口服务水平、交通管控,提出G109石嘴山黄河桥拥堵治理方案,为G109安全与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为其他平原区等级公路类似拥堵改善提供了技术示范。
旧桥位于北侧,为单向(由东至西)双车道,仅供内蒙至银川方向小型车辆通行。新桥位于南侧,为双向五车道。其中由西向东(银川至内蒙方向)为三车道,客货混行;由东向西(内蒙至银川方向)为双车道,仅供大型车辆通行。
目前,由于治超站入口处交叉口线型不顺、转弯半径较小(约18m),导致由北向南方向大型货车驶入治超站时间较长。同时,由于入口车道数较少,并且未在时间上分隔对向上桥车流,使得此交叉口处经常发生车辆拥堵和积压,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交通事故频发。
同时,车辆驶出大桥后,客货混行形成交织,并且此交织段车道宽度(约8.5m)无法满足两辆货车同时通过,通行能力急剧下降。出口治超站由于检测车道不足(2个货车检测车道),通行能力受到限制,形成交通瓶颈,并造成上游车辆排队积压。
图1 石嘴山黄河桥交通现状示意图
图2 2017年9月6日进出黄河大桥车辆比例图
图3 滨河大道园艺路处交叉口交通组织示意图
非冬季日均进出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的车辆约11000辆至12000辆,其中货车约7000辆至8000辆,而货车又以六轴货车为主,占70%左右。上行(进桥):下行(出桥)货车比例约为2:3。按比例计算,下桥车辆约为8000*0.6=4800辆,上桥车辆约为8000*0.4=3200辆。
按照出口处检测单车道平均通行能力每小时70辆、入口处每小时110辆计算,全天出口处(3个检测车道)仅能通过5040辆货车,入口处(2个检测车道)可通过5280辆货车。但通行车辆呈现早多晚少的规律,全天分布不均匀,所以出口治超站远不足以应对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
现有治超站超限超载检测车道较少(出入口各两个货车检测车道、一个小型客运车道)。由于冬季黄河结冰,浮桥被迫禁止通行,石嘴山黄河大桥的交通流量压力较往常更大,出口治超站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冬季高峰时段的大货车交通量,因而造严重成拥堵。
引桥急转弯下坡,司机只能减速慢行至治超站,加之出口重车较多,称重速度慢,使得货运车辆通过检测车道速度较慢。
拓宽园艺路交叉口由南向北检测站,调整车道功能。在现有滨河大道园艺路交叉口检测站基础上,通过路面拓宽改造,在进入检测站之前由普通路段的2个车道调整为4个车道,并对车道功能进行调整,具体为:原有的2个检测通道保留,作为由南向北上黄河桥货车的专用检测通道使用;最外侧的绿色车道调整为小客车专用道,供北上直行和北上黄河桥小客车专用;专用检测通道和小客车专用道之间的车道,专供由南向北行驶的货车专用。由于客货车行驶于不同的车道上,存在直行和左拐上黄河桥的交织冲突问题,可以通过设置信号灯进行路权分配来加以解决。
图4 出口治超站检测通道分布示意图
图5 减速丘断面尺寸图(尺寸单位:mm)
图6 减速丘纵向边缘处理示意图(尺寸单位:mm)
拆除北上黄河桥检测站,由滨河大道园艺路交叉口检测站实施检测。上黄河桥检测站处于多路交叉汇合之地,且处于上坡位置,不同方向的车流集中汇合于此,形成大量的车辆冲突点和交织点,是一个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效率,且易生交通事故的地段。此外,由于进站检测口设置强制性减速带,货车过站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因此,强烈建议拆除该检测站,把该检测站的功能移至滨河大道园艺路交叉口检测站实施检测。由北而来上桥的货车,通过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严禁右拐,由原来右拐上桥改为直行,再从园艺路交叉口(或更远的地方)调头后,经由滨河大道园艺路交叉口检测站,再左拐上桥;由北而来上桥的小客车,可以右拐上桥,上桥的车道由现在的中分带位置改为右拐绿色的内侧专用车道。经过调整和优化,原来的冲突点、交织点均得到了消除,客货车各行其道,不冲突、不交织,即使发生局部拥堵也不会产生相互干扰,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上桥效率。
重新调整滨河大道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模式,对车流路线进行管制。滨河大道园艺路交叉口处中分带位置设置护栏进行封闭,整个交叉口采取“右进右出”交通组织管控,并同时在此交叉口南侧设置若干掉头处,满足客货车左转和掉头功能。
研究表明,通过对比国内外减速丘的应用情况和观测分析车辆通过大尺寸减速丘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大尺寸减速丘在速度控制方面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有助于增加行驶舒适性和噪音。大尺寸减速丘具体优势有:大尺寸减速丘可以有效地使通过车辆速度降低,尤其是大货车;货在通过大尺寸减速丘的过程中,行驶速度趋于一致,有利于运行安全;大货车通过减速带产生的噪音较大。将减速带替换为大尺寸减速丘,可减小对周边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中的建议,大型减速丘的宽度宜采用6600mm,中心高度宜采用76mm,减速丘的纵向边缘应逐渐降低至与路肩齐平,如图5、图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