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良性肿物小切口在功能性外科手术切除的临床应用

2019-01-04 03:42黄坚槐傅隆生肖秋月张杨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腮腺肿物筋膜

黄坚槐 傅隆生 刘 聪 肖秋月 张杨阳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英德 513000

腮腺肿瘤属于颌面部常见疾病,对该病治疗时,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腮腺肿瘤中75% ~ 80%为良性肿瘤,常见的肿瘤类型为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腺淋巴瘤,多年来,经典的“S”型手术切口在腮腺手术中应用较多,但在颌下区、下颌及耳前会留下瘢痕,甚至塌陷畸形,患者满意度不高,所以部分女性患者也因此拒绝手术治疗[1]。为此,微创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美观性好等优势,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效果得到肯定[2]。本组研究对本院6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6岁,肿瘤类型: 21例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2例腮裂囊肿伴感染;观察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肿瘤类型:23例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1例腮裂囊肿。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腮腺良性肿瘤,CT显示肿块界限清晰、表面光滑,腮腺区可触及肿物,无压痛及周围性面瘫;排除颈部放疗史者、腮腺炎性反应者、复发腮腺肿物者及腮腺区有可疑恶性肿物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切口为“S”型(图1-a)。直视条件下锐性翻瓣腮腺咬肌筋膜,将手术区安全暴露出来;找到面神经主干,对各分支沿主干进行解剖,结合肿瘤实际位置,选择腮腺浅叶区域性切除术或全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以耳垂为切点起点,绕乳突间至耳后,向前做弧形切口,切口长度4.0cm内(图1-b)。直视条件下推行向前分离咬肌筋膜,将皮瓣用长叶窄拉钩拉起后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对皮瓣继续潜分离,上至耳屏前、下至下颌缘、前至腮腺前缘。对结构腮腺后缘在直视下分离,对耳大神经总干及分支进行游离,同时用橡皮条向前牵拉进行保护,在腮腺后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间深面分离,于外耳道软骨下缘乳突表面下方及乳头下方1.0cm处对面神经主干进行探查,找出后沿主干将分支解剖并分离,将皮瓣用长叶窄拉钩拉起,建立操作腔,将面神经分支沿神经长面锐性分离,解剖区域按肿瘤位置确定,解剖范围以肿瘤界外1~2cm外行浅叶区域性切除术。

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术后进行冰冻并送病理检查。区域性切除腮腺者于远端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将腮腺残缘进行结扎,避免腮腺漏发生,术后放置引流条,对切口分层缝合后进行加压包扎。

图1 两种手术切口效果比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口干、Frey综合征、凹陷畸形、涎瘘、术区麻木及暂时性面瘫等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n=30) 82.7±9.1 3.0±0.4 11.2±2.8 5.1±1.3对照组(n=30) 113.6±12.8 9.6±2.3 35.6±4.7 10.2±1.7 t 5.834 4.816 4.622 3.728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口干、Frey综合征、凹陷畸形、涎瘘、术区麻木及暂时性面瘫等并发症对比,显示除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腮腺肿瘤是唾液腺组织中经常发生的疾病,该病主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传统手术方法应用中,存在并发症多及其它一些弊端等不足,如腮腺咬肌筋膜结构缺损、组织损伤严重,术后容易出现口干、Frey综合征、术区麻木、暂时性面瘫等,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3-4]。而小切口微创技术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治疗中应用,诸多研究显示,术后瘢痕恢复较好,手术安全性较好,患者对术区美观性满意度较好,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术后并发症较少,达到微创治疗的效果。且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应用理念及操作方法等方面也都在不断完善,其以人体创伤小、止血快、操作轻柔、锐性分离等诸多优势,满足患者的需求,在腮腺肿物功能性外科手术中应用也成为首选治疗方案[5]。

在手术切口设计方面,传统手术“S”型切口从耳前至下颌下部瘢痕非常明显,影响面部美观,而微创技术应用中,对耳屏切口进行了改良设计,适合腮腺区浅叶且位置处于腮腺下极主导管附近的肿瘤治疗[6]。有学者在实践中,采用改良除皱切口,切口绕至耳后,向发际内延伸,此类切口尽管可以将瘢痕隐蔽至耳后,但手术切口仍然比较大,对患者损伤较大,与微创技术不符[7]。而改良耳屏切口,将耳屏缘内侧作为切口前端,然后根据肿瘤位置对延长段进行调整,不需要进行上颈部切口操作,且瘢痕位于视觉盲区内,不但可以充分的将手术视野暴露出来,还符合美观性要求,并且切口较小,与微创原则相符[8-9]。在手术中,由于切口长度较小,诸多手术操作均无法在直视条件下进行,如尾叶处理、翻瓣、面神经解剖、耳大神经解剖等,此类操作均需要在内镜辅助下进行[10]。所以,微创技术应用中,内镜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且内镜本身具有较好的光源,对组织层次的区分及辨认非常有利,有效的弥补了无法直视带来的缺陷。有学者研究认为,腮腺肿瘤手术中,筋膜下翻瓣可有效预防Frey综合征的发生,由于腮腺与腮腺咬肌筋膜紧密结合,分离难度比较大,术中组织层次不易区分,且术中易出血,对手术操作要求及操作技术要求均比较高,也可能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11-12]。现阶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结合手术实际情况,在翻瓣建腔时,可借助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减少对面神经的损伤,降低Frey综合征的发生[13-14]。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应用小切口微创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切口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口干、Frey综合征、凹陷畸形、涎瘘、术区麻木及暂时性面瘫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学红等[15]在其研究中显示,利用微创技术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64%,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的38.54%,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腮腺肿物功能性外科手术切除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有数,治疗效果较好,方法安全可靠,符合患者对美的需求,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腮腺肿物筋膜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