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历程和展望

2019-01-04 19:49马艺荞李彦军王剑锋姜奇峰
吉林蔬菜 2019年4期
关键词:蔬菜种子种业蔬菜

马艺荞 李彦军 王剑锋 滕 巍 张 倩 姜奇峰*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33)

关键字:蔬菜;种业;发展历程;展望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众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十七世纪之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十七世纪之后,传统农业科技仍向纵深发展。十九世纪西方实验科学传入我国,近代农业科技在我国得到发展。总之,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悠久,农业遗产非常丰富。

以百姓餐桌每餐必不可少的蔬菜为例,我国从建国以来,蔬菜种子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在2018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3亿亩以上,蔬菜年产量7亿吨以上,是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蔬菜种子产销大国。纵观我国建国以来蔬菜种子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949~1957年: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1]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尤为关注农业发展,把推广良种作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也是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起点。1949年12月,农业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制定了《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草案)》,在农村实行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方针。到1952年全国良种种植面积比建国前扩大了11倍,至1957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952年的10倍[2],良种普及率达52%。但这种农业生产举措只适用于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甚至由于种子混杂、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了良种退化严重的问题。由此我国推行了如下“四自一辅”的种子产业发展方针。

1958~1977年:种子产业初具雏形

在这一阶段,农村普遍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国家提出“四自一辅”: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以必要的调剂方针。在此时期内,国有市、县级种站、种场和各级科研机构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向农民大量推广良种及配套生产技术。许多地区在保证“四自一辅”方针顺利落实的基础上,实行了“三有三统一”的措施,即生产大队有一个种子基地、一支种子队伍、一个种子仓库,统一繁殖、保管及供种[3]。这一措施有效的防止了种子混杂退化,又调动了集体力量保证了种子队伍专业化。但这一时期,我国种子生产、加工、储运等方面的装备和设施还是处于空白,种子产业处于形成阶段。

1978~1995年:种子产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种子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978年,国务院出台了“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以县委单位组织统一供种”的种子工作方针,简称“四化一供”[4]。

在总结建国30年种子工作经验和吸取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化一供”方针,该方针政策对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为外国公司进行蔬菜杂交制种试验生产。在中国种子公司的组织下,通过培训和指导制种技术,辽宁省成为全球茄果类杂交种子主要生产基地,我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蔬菜种子出口生产基地。这种出口种子的生产合作促进我国种子产业打开对外贸易大门,为后续种子产业提档升级奠定基础。80年代中后期,农业部原全国种子总站组织引进台湾及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各类品种蔬菜种子,大大促进我国蔬菜科研育种现代化及蔬菜种子产业市场化。

至90年代初期,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形成“南进北出、逐鹿中原”态势。1992年,第一个省级种子公司—辽宁省东亚种子公司应运而生,此公司独立进行种子进出口业务,从此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独家行政垄断性蔬菜种子经营格局。至90年代中期,全国范围内一批骨干蔬菜种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激烈的竞争中相继出现,中国种业出现“南有丰乐北有东亚”格局[5]。

1995~2000 年:“种子工程”阶段

1995年,农业部决定实施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种子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种子产业为目标的种子产业化工程,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种子产业体系和富有活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种子工程”看作是由“良种引育、生产繁殖、加工包装、推广销售和宏观管理”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的系统,这其中海包括种质资源收集、选育、区试、审定、原种(亲本)繁殖、生产、收购、精选、检验、包衣、包装、贮藏、保管、标牌销售、售后服务等15个环节[6]。

到了20世纪末,我国县以上国有种子公司已超过3000家。其中,2000年进入全国百强种子企业74家,形成了以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丰乐种业集团公司、东亚种子集团公司、亚华种子集团公司、长城种子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全国十强种子集团[5]。随着2000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我国种业已初步迈进依法管理和健康、有序的发展新时期。

当时,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生产专业化、市场流通品牌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经营竞争自由化的运作格局。随着蔬菜种子全球化进程,种子跨国流通及我国农业科研育种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蔬菜新品种的选育速度大大加快,新品种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大大提升。

2000年至今:依法制种新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种业跨入新征程,即:依法治种,体制改革,市场运作,改组兼并,突破禁区,实施种子产业化,加入WTO后,中国蔬菜种业迎来了国际化新局面。

近年来,中国蔬菜育种技术与时俱进,抗逆育种(耐高温、低温、耐弱光、耐储运等)、品质育种(品质优、风味佳、颜色多)技术取得显著成效;黄瓜、西瓜、番茄、白菜、甘蓝、甜椒等主要蔬菜作物分别绘制了一批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取得重要进展,辅助选择的准确率达85%以上;各种蔬菜作物的转化体系不断完善,转基因蔬菜育种技术不断提高;单倍体技术在多种蔬菜作物中获得成功,细胞工程技术已经成为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众多蔬菜种业企业技术上以科研单位为依托,具有较强的育种实力,育成品种数量多,初步形成中蔬、京研、津研、湘研等品牌[7],目前营业额最多的已达一亿元左右;民营育种型企业规模较大、年销售额5000万左右的有5~8家[8、9]。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科研育种人不畏艰苦、凝心聚力的努力下使得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百姓餐桌蔬菜品种繁多、种类齐全,中国已成为全球蔬菜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忆往昔,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如今辉煌的成果,同时蔬菜育种技术迭代更新的进度也逐步加快。看今朝,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将建立起专业、精准、高效的全新育种体系。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必将促进蔬菜种子市场的健康、规范的运作,也促使我国该领域产业体系向专业化、基地化、集约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向发展。目前中国蔬菜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农业部发布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是[10]:稳定面积、提高单产、降低损耗、增加效益。要实现上述目标,科技创新特别是蔬菜种业发展是关键。因此,做好蔬菜育种、发展民族种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我们青年科研育种人,能够参与到国家迅猛发展的蔬菜种子产业进程中倍感自豪,而且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蔬菜种业也必将走向世界。希望在壮大民族种子产业的伟大事业中,写下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猜你喜欢
蔬菜种子种业蔬菜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镉胁迫对3种蔬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蔬菜种子催芽技术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奇怪的蔬菜
山西省7.42吨蔬菜种子出口海外
蔬菜
全国邮购总代理蔬菜种子、农药激素、农业资材价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