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兴,石 荣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病理性管道,其临床特点是肛旁脓肿、流脓、瘙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肛瘘在我国占肛门直肠病发病人数的1.67%~3.60%;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婴幼儿发病亦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1[1]。现代医学以手术治疗肛瘘为原则,传统手术一般采取挂线术、瘘管切开术等,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切断部分肌肉组织,破坏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引发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术后切口过大等严重的并发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微创手术应运而生。近年来研发的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正不断应用,现将治疗肛瘘的微创手术综述如下。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Arroyo等[2]在2016年治疗肛瘘的首次描述。PDT是基于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诱导的生物材料的光氧化的治疗模式。给予足剂量的药物后,在一定波长的照射下,这些细胞被破坏。手术步骤大致是:自外口注入过氧化氢找到内口位置,然后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内口,将2% 的5-ALA 2 mL自外口注入瘘管,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外口,让病人静卧2 h后拆除外口缝线,自外口将14F的塑料导管插入瘘管至内口位置,使用导丝自外口将激光纤维引入导管至内口位置,拔除导丝、导管,将激光纤维与1 W/cm红色激光器连接,然后使用630 nm光的连续波持续照射瘘管壁3 min。Arroyo等选取10例复杂性肛瘘的患者进行PDT疗法,平均随访14.9个月,结果显示:8名(80%)愈合,2名(20%)术后仍有化脓,未有并发症。该研究表明,PDT手术成功率高,同时采用激光微创,保护了肛门括约肌,术后并发症少。但该技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PDT疗法需要昂贵的设备以及手术时间,包括2 h的照射温育。在临床上还属于试验阶段,需要大量样本进行研究,才能进一步普遍用于临床。
瘘管激光闭合术( fi stula-tract laser closure,Filac)是Wilhelm[3]在2011年报道的一种新型括约肌保留术式,操作方法主要是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局麻成功后取截石位,从外口注入亚甲蓝或双氧水确定内口位置,并用导丝或刮匙清除瘘管内坏死组织;将径向发射的400 µm光纤从外口探入直至内口位置,光纤在360°空间范围内均匀地释放激光能量闭合内口,同时以1 mm/s速度自内口向外拖拉光钎闭合瘘道。Giamundo等[4]对35名患者进行Filac手术,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结果显示,中位手术时间20 min,25名(71.4%)愈合,术后3~6个月内有8名(23%)失败,术中无并发症,术后无失禁发生。根据近期的芸萃分析[5],Filac的并发症少,小部分出现术后短暂性疼痛和出血,初期治愈率在64%~82%,手术时间在6~35 min。Wilhelm等[6]近期对5年内117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初期治愈率为64.1%,再次手术治愈率达88%,并推荐为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一线术式。
Filac采用脉冲技术,在瞬间蓄积能量,并用环状(360°)光纤头发射激光,使能量均匀作用于靶组织,破坏瘘道上皮组织并使组织变性、收缩闭合,同时也减轻了正常括约肌组织的热损伤。一方面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另一方面,激光设备成本昂贵,且样本量较少,其安全性和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松弛挂线术(loose-seton technique,LST)又称括约肌保留挂线术,其方法主要是在挂线之后,不离断患者的括约肌,使挂线起到引流作用,待瘘腔被肉芽组织填满后再抽出挂线。松弛挂线术通过引流和异物刺激,促进瘘管的闭合。挂线而不紧线,避免了因紧线而离断肛管直肠环,从而保护了肛门括约肌。郑志杰等[7]采用松弛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与对照组“勒割挂线”术相比,认为松弛挂线术疗效好,对肛门节制功能损伤小,具有痛苦小,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Sungurtekin等[8]对50名复杂性肛瘘患者行松弛挂线术,研究表明患者愈合率高,复发率低,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术式。
松弛挂线术保护了肛门括约肌,术后并发症、失禁率低,即使再次手术也能最大程度保护肛门的功能,但也有文献报道称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复发率也逐渐增加,且有并发肛周脓肿的风险[9]。
2017年由Garg[10]提出。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ansanal opening of intersphincteric space,TROPIS)首先明确内口位置,然后使用纹式钳经内口进入瘘管的括约肌间部分,打开纹式钳,电刀沿纹式钳切开直肠黏膜、黏膜下组织、部分内括约肌,直至将括约肌间瘘管部分完全切开,搔刮该处瘘管壁炎性组织,清除感染灶,使创面完全敞开,保持引流通畅,直至创面愈合。Garg通过前瞻性研究纳入61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男59例,女2例,其中22例为马蹄型肛瘘,随访6~21月,术后总复发率85.2%,马蹄型肛瘘复发率36.1%,瘘管完全愈合率84.6%,未愈合率15.4%。研究结果显示,TROPIS术治疗高位复杂性马蹄型肛瘘不损伤肛门外括约肌,可保护肛门功能,具有一定优势,但术后复发率高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瘘管搔刮术(proximity superficial cauterization,emptying regularly of fistula tracts and curettage of tracts,PERFACT)指烧灼瘘道邻近表面组织,有序挖空瘘道并搔刮瘘道周边。主要原理是烧灼内口表面及周围黏膜,有序完整地切除瘘道组织,达到治愈的目的。Garg 等[11]在2015年纳入了51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结果显示,完全愈合率79.5%,术后复发率20.5%。术后疼痛小,所有患者在手术72 h内恢复正常活动。对于手术失败的原因,Garg 等进行了分析,有可能是因为术后清洁不到位,阻止伤口和内口的愈合。一方面,该手术操作简单,低复发率和高治愈率,切口很小,几乎没有疤痕,患者能够在1~2 d内恢复活动。成本效益显著,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手术时间15~30 min,住院时间仅为12~24 h。另一方面,该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较高位的肛瘘的病例无效,术后2周内要求严格的护理。由于方式新颖,且病例数据小,临床并未大量实践,仍需进一步研究。
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ndorectal advancement fl ap,ERAF)是一种保留括约肌型手术,治疗原则大致是精确探查瘘管走形及内口;充分引流使瘘管简单化;确保血液供应充足,保持张力;对瘘管处理到位防止脓肿。Lee等[12]回顾性选取61例高位肛瘘患者,行直肠黏膜瓣推移术,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结果手术成功率86.9%,失败率13.1%。肛门控制功能是行直肠黏膜瓣推移术的关注点之一,本次研究中,2例肛门失禁,严重失去肛门控制功能。
Göttgens等[13]在2015年将直肠黏膜瓣推移术与自体血清干细胞(platelet rich plasma, PRP)结合注入瘘管管道内。流程是患者先接受非切割固定器治疗瘘管进行引流,并在放置固定器后至少3个月内,用直肠黏膜推移联合注射PRP进行治疗。PRP是用患者自己的55 mL血液制成,重力血小板分离III系统用于制备PRP。与基线全血相比,PRP的血小板浓度高6~8倍。凝血酶涂层的注射器在注入瘘管期间激活PRP。Göttgens等选取了10例与克罗恩病相关的高位肛瘘患者,采用黏膜瓣推移术结合PRP术,平均随访时间23.3个月,结果显示,7例手术愈合(70%),余下3例,复发1例(10%),两例瘘管未愈合(20%)。中位愈合时间为52.5 d。该项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临床病例小,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撑,是以小型试点为前瞻性研究。另一方面,与纤维蛋白胶相比,PRP除了凝血外还释放了许多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修复。
2016年版美国《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治疗指南》[14]证实ERAF是一种成熟的保护括约肌术式。该术式的治愈率高,仍有术后复发及肛门失禁的风险,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对医生的技术和临床经验要求较高。
2007年泰国学者Rojanasakula[15]提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 stula tract,LIFT),其操作方法是将位于括约肌中的瘘管结扎后剪断,刮除瘘管壁的感染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Xu等[16]回顾性分析了55例行LIFT术的肛瘘患者,中位随访16月,其中33例(60%)痊愈,22例(40%)复发,6例出现并发症。该回顾性研究认为此术式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Sileri等[17]选取2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接受LIFT手术,随访16个月以上,治愈率73%,术后复发率27%,3例再行LIFT手术,随访20周内无复发。刘宁等[18]将10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3例,A组采用改良LIFT术,B组采用切开挂线术,结果显示,A组痊愈率和复发率与B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第3 d与第7 d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A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一方面,与其他术式相比,LIFT术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与创口愈合时间及改善术后肛门功能上均有较大优势。2016年版美国《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治疗指南》[14]也认为LIFT术式适合逐步推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对于瘘管较短的括约肌间瘘,分离结扎难度大,相比于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肛瘘切除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王振军[19]针对LIFT手术的不足,将微创的生物材料和彻底清除感染肛腺的方法结合,取名为LIFT-Plug术。袁浩等[20]采LIFT-Plug术,将48例肛瘘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LIFT-Plug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面积均少(小)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LIFT-Plug术在临床上治疗肛瘘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NealEllis[21]针对LIFT手术的不足,将生物假体材料移植置入括约肌间隙(Bio-LIFT),且生物假体材料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无排斥性,能够完美地置入括约肌间隙。Tan和Lee[22]回顾接受Bio-LIFT手术的13例肛瘘的患者,随访12~56周,结果显示愈合率68.8%。Bio-LIFT的总愈合率较高,保护肛门括约肌,无肛门失禁。但是生物假体材料成本过高,瘘管开放愈合时间长,并且生物假体材料移植肛瘘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王振军[19]认为,LIFT-Plug术继承了LIFT和Bio-LIFT微创和切除感染源的优点,但避免了LIFT和Bio-LIFT将瘘管开放愈合时间长的缺点,且LIFT-Plug术愈合率高、愈合快。
视频辅助治疗肛瘘(video-assisted anal fi stula treatment,VAAFT)是在 2011年由 Meinero等[23]提出,原理是通过内镜确定内口,处理瘘管,无需瘘管切开或切除,保护了肛门括约肌。Venkatapuram[24]通过前瞻性研究,在2015年将50例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行瘘管切除术和VAAFT,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术后疼痛积分A组为3.64±1.4,B组为0.96±0.2; 并发症A组3例,B组0例;A组复发5例,B组0例。通过此次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瘘管切除术相比,VAAFT术的复发率、并发症、疼痛程度明显较低,患者满意度高。Seowen等[25]采用VAAFT治疗41例肛瘘患者,平均随访34个月,治愈率为70.7%,术后复发率为29.3%。
有学者评估VAAFT对儿童肛瘘患者的治愈率。Pini Prato等[26]对9例肛瘘儿童行VAAFT术,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结果显示,复发率44.44%,总治愈率100%;中位手术时间为41 min;平均住院时间24 h;没有出现疼痛、肛门失禁等并发症。Pini Prato等认为,VAAFT治疗儿童肛瘘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应用于不同病因的瘘管;同时表示,VAAFT更适合于大龄儿童和青少年肛瘘患者。总体来说,VAAFT作为新型微创手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为前提,能准确判断内口,患者手术创伤小、疼痛出血少,初期疗效令人满意,但在国内外临床试验数据尚不全面,缺乏长期随访数据,还要进一步临床研究,才能更好的验证VAAFT的疗效和安全性。
肛瘘栓(anal- fi stula plug,surgisis,AFP)由美国开发用来治疗肛瘘的方法,取材于猪小肠黏膜组织可吸收的生物材料,AFP植入患者体内3~6个月内吸收或崩解,促进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繁殖[27]。AFP术大致流程是,先搔刮清创瘘管,接着瘘管冲洗消毒,肛瘘栓填塞,最后内口缝合。Johnson等[27]首次描述了AFP治疗肛瘘的效果,选25例经括约肌肛瘘,其中15例进行AFP植入,10例进行生物蛋白胶填充术,随访时间13.8周,60%的生物蛋白胶填充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等[28]比较AFP与ERAF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AFP组较之ERAF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复发率、术后感染率及治疗成本较低。
但并非所有文献资料都高度评价AFP的临床价值。Xu等[29]对行AFP治疗的294名肛瘘患者进行芸萃分析,结果显示治愈率44%,复发率34.8%,失禁率16%,其中术后疼痛和肛门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术后发生AFP移位,部分患者早期排出肛瘘栓,是导致成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纤维蛋白胶封堵术( fi brin glue sealant,FGS)是通过对内口和瘘管搔刮后,在瘘管内注入纤维蛋白胶,与创面接触形成凝块,从而填堵瘘管的治疗方式。但研究表明纤维蛋白胶封堵术治愈率波动较大,治愈率从14%~90%不等[14],其主要原因是无法彻底清除瘘管内炎性肉芽组织,导致感染灶的残留及引流不畅。2016年版美国《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治疗指南》[14]认为,AFP和FGS的疗效尚不确切,但可保护肛门括约肌,术后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治愈率,仍可作为治疗肛瘘的选择。
综上所述,这些术式都体现了新的理念和模式,从之前创伤大的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从切开性手术转变为修复性手术。但是,对于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两大难题(术后复发和肛门失禁)上,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笔者认为,取得好的疗效的前提是,诊断内口应明确详细;以保护肛门括约肌和肛门功能为前提,术后采取积极护理,并结合中药特色治疗,尤其是术后的护理等方面。以这些前提为基础,在实践中发展,不断创新治愈率高、复发率低、预后性好、手术创口小、经济效益高的新型手术,提升微创手术的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