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重季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彭州 611930)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本身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属于一种非必需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参与多种疾病中,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除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因素外,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而本文中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参与蛋白合成,又称之为高半胱氨酸,即2-氨酸-4疏基丁酸。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体内代谢途径:(1)缩合形成胱硫醚: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在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作用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以维生素B6为辅酶,同时还可因r胱硫醚酶的作用,促使胱硫醚裂解为α酮丁酸和胱氨酸[2];(2)再甲基形成甲硫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在甲硫氨酸合成酶作用下,接受N2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以维生素B2为辅酶,重新合成甲硫氨酸[3];(3)释放到细胞外液。正常情况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浓度为5~15umol/L,其中20%~30%能够与自身结合形成Hcy二聚体,70%~80%能够与血浆蛋白结合,存在于循环血液中。hHcy可分为三型,>100umol/L为重度;31~100umol/L为中度;16~30umol/L为轻度[4]。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的因素:(1)营养因素: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中必要的辅助因子为维生素B12、维生素B6,其中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呈负相关的有叶酸水平。(2)遗传与基因突变:有研究表明,胱硫醚β合成酶909-A、T833-C基因突变,可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降低酶活性。(3)其他影响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受到性别、年龄的影响;考来烯胺、考来替泊、阿托立平、左旋多巴、环孢素、噻嗪类利尿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甲氨喋呤等药物均可引起Hcy升高;长期饮用咖啡、吸烟、饮酒也可促使Hcy升高;银屑病、恶性贫血、恶性肿瘤、肠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肝病、肾功能不全均可引起Hcy升高[5]。
(1)通过增加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可减弱血管舒张功能,增厚管壁,诱导静止期的平滑肌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增加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2)诱导细胞凋亡,改变内皮细胞基因表达;(3)在发生内皮细胞表型的改变时,可干扰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结合位点;(4)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够抑制精氨酸转运,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诱导氧化应激,促使一氧化氧合酶解偶联;(5)通过滋生氧化作用,可破坏过氧化氢自由基、羟自由基,降低内皮细胞对表面氧化的抵抗力,减少细胞外过氧化物歧化酶变位酶对内皮细胞表面黏附,降解内皮细胞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6]。
(1)影响凝血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活性疏基可作为还原集团,影响抗凝和凝血之间的平衡,破坏蛋白C、血栓调节素等物质中的二硫键,促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还可激活凝血酶因子,干扰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结合位点,改变内皮细胞表型,促使血栓形成;(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促丝裂素激酶、促有丝分裂原、ras基因、fos基因有关,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3)促使血小板聚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增加血小板聚集性、黏附性,缩短血小板存活时间,容易易发血栓[7]。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刺激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蛋白表达增高和细胞间黏膜分子1mRNA转录,激活核因子kB,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促进炎性反应,诱导血液中的血管内皮细胞间和单核细胞间黏附[8]。
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够直接刺激放大已激活的T细胞、B细胞增殖和分泌等多种免疫细胞,严重影响氧化应激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加重机体炎性免疫反应。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脑梗死等疾病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速血栓形成,影响脂质代谢,损伤血管内皮。虽然目前关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相关疾病研究较多,但尚未达成共识,对此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