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
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首个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主题的中央文件,更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重大政策利好。“互联网+医疗”这一概念并不新鲜,也掀起了几轮投资热潮,但医务人员和虚拟网络之间似乎总是隔着“云端”,如何让“互联网+”真正落在医疗健康这块坚实的土地上?让我们听听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意见。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原副院长蒋健:
包含临床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海量标准化的医案病例数据库,是建立AI医疗的宝贵资源。美国IBM公司的沃森医疗AI项目由于受制于数据库资料总量不足,难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屡发误诊误治,其可靠性受到诟病。国际上其他医疗AI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但是,医案病例数据库如同矿产资源一样,依然具有巨大的转化利用价值。
中国每年诊疗量巨大,仅一年肝癌的诊疗病案就达十几万例,病例医案资源极其丰富,拥有研发AI医疗诊疗系统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优势。
但是,一方面当前中国医疗机构对医案病例尚停留在档案化保存的程度,数字化应用水平较低;即使是电子化的病案,由于缺乏统一的录入格式、索引项等标准化要求,多是无法兼容互通、难以有效检索的“死数据”;很难实现跨医疗机构间的数据调用,也难以直接为研发AI医疗诊疗系统所用。
另一方面,目前还缺乏医案病例类数据合法有序的交易流通体系,尚未形成交易途径和监管规则。医案病例数据的持有方与AI辅助医疗系统集成或开发商之间缺乏合法化、市场化的流通交易平台及路径;缺乏合法高效的交易审批、转让程序、监管流程等交易规则和主管部门。
因此,应加紧制定中国医案病例类数据商品的标准和法律依据。可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制定医案病例档案电子数据标准或交易商品级标准,制定统一的录入和索引标准(标准化的数据库模型),该标准制定应引入境内人工智能辅助医疗产品开发商的参与。应明确医案病例类数据的知识产权权力人是进行临床诊疗的医疗机构及其相关医务人员,以法律形式赋权医疗法机构及医务人员拥有智力成果的财产权。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
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的五大基础性、系统性制度设计之一,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还在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与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医疗产业效率和服务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作为高效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在强基层中也大有可为。
然而,由于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不均衡,当前基层卫生工作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存在,院内各个系统不联通、医联体内部信息不共享、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数据无法接口等问题。同时,数据采集困难、手工填报、重复劳动等问题广泛存在,给基层医生的日常工作带来较大负担。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基层医务人员投入大量精力,但由于利用不足,大多数居民健康档案存在“建了看不见,百姓不想建;建了不好用,医生不愿建”的尴尬局面。如何高效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价值,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接口形式实现数据共享利用,是基层卫生信息化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因此,建议基于区域人口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卡等相关工作,实现区域内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利用,打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壁垒,联动双向转诊,使健康档案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情况下,通过有线电视、移动终端设备、网站等形式将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本人开放;推行智慧家庭医生服务,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辅助基层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及照护服务。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波:
为缩少各省区域医疗卫生能力和水平差距,减少跨省异地就医现象,目前,国家已着手在每个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事实上,各省在不同地市医疗卫生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建议以地级市为单位,建设省综合型区域医疗中心,并在地级市全覆盖,实现 “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疑难杂症不出省”。
此外,建议以政府或医保购买服务为主导,建立“互联网+医疗”,利用现代科技,为老百姓进行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理等诊断,从而在基层诊断人才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基层操作、上级医院诊断的模式,填补基层医技人才“真空”。
政府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主动购买服务,建设发展远程医疗系统,可以有效缓解山区医学诊断人才的紧缺问题,提高百姓就医质量和安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政府通过向依托的公立龙头医院支付建设和运营成本,避免了牵头医院的逐利趋动。同时,防止避免市场主导建立区域远程医疗系统,检查收费只能留少部分给连网基层医院,从而严重影响医院正常收入的现象。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雅丽:
山西是内陆欠发达省份,县域人口占70%以上,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为抓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尤其是医联体的不断完善发展和远程医疗的建设,为分级诊疗畅通了渠道,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山西省医联体形式逐步正规化,通过国家顶尖医院、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建立多种形式医联体,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帮扶直通到乡村,横向帮扶发展到多学科,使基层医院解决重大、疑难疾病的能力大幅提高。
同时,在山西省各级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地市级医院远程医疗的设立基本达到全面覆盖,使得尖端医疗资源得到共享。远程医疗由本单位临床医生、患者或家属、国内外顶级专家三方共同参与,通过网络在线语音视频,针对疑难病症,听取顶级专家的建议,使老百姓面对重大、疑难疾病时,在家门口看病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