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2019-01-04 05:10文_周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政治体制人民政协协商

文_周 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把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性质定位之一写入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成为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行动指南。在新时代,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含义,对发展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内涵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一)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在成立时虽然是统一战线组织,但它代行人大职权,民主议政,协商建国,建立新中国,实际上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确立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的法定地位。1954年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作为统战组织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形成了从上到下的政协系统,重构了我国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组织结构上形成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位一体”的国家政治体制框架,确立了政协作为“四套班子”之一的政治地位。在运行机制上赋予政协参与国是协商之权,初步明确了“党委动议—政协协商—人大决策—政府执行”的政治运行机制,确立了政协在国家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协商地位。这样,人民政协很自然地就成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是重大的政治体制创新,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他们的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对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统一战线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统战组织,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方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界别设置,扩大统战范围,拓展团结面和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代表人士。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已经成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战组织,目前全国政协有34个界别、2100多位委员,地方政协有3100多个组织、66万多委员,如果加上委员背后所联系的群众,规模更加庞大,而且这些委员多是社会精英和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把这些委员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共同推进国家治理,将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但它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而是位于体制之内、权力之外的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政治组织。这种性质定位,为人民政协履职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弹性,也有利于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治理。人民政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比如重视情谊、珍视友谊、发扬民主、讲求协商、团结合作、照顾同盟者利益等,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鼓励参与主体充分发表各种意见建议,让各种观点充分交流交锋交融,减少分歧,增进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政协成立以来,人民政协始终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革命胜利前夕,人民政协协商建国,参与创建了新中国,随后便积极投身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团结各界人士,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人民政协事业,充分发挥这个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把人民政协确定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快推进人民政协系统自身治理现代化。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应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政协系统自身治理的现代化。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政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协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应抓住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契机,统一规范各级政协组织的机构设置、名称和人员编制等。应大力加强政协履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应加强全国政协系统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统一建设覆盖全国各级政协组织的履职云系统,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动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应切实加强与下级政协组织的联系和对其指导,提升整个政协系统的履职水平。应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和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代表性强、结构合理、服务人民、履职水平高的政协委员队伍。应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三能”干部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跟得上、干得实、扛得起、行得正的高素质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应着力加强以宪法和政协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政协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制度保证。

(二)推动完善国家政治体制运行机制。当前,我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位一体”的国家政治体制框架,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奠定的,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运行机制始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1990年3月,江泽民曾经重提人民政协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多党派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行决策,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这样一种政治体制集中体现了我国广泛的人民民主,对于我们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489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决策程序,……对明确规定需要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第2版)。这样就可以把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地位确立起来,赋予其协商国是之权,完善国家政治体制,从制度层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同上)“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有效克服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中无法表达、难以参与的弊端”(同上)。人民政协是联系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可以有效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适当调整政协界别设置,把新社会阶层、工人、农民代表吸纳入政协组织,扩大覆盖面,增强包容性。应精心设计履职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履职内容,选择履职时间,让所有委员都有时间有机会参加政协活动,展示才华,贡献智慧。应如实反映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推动党政部门认真办理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让委员感受到履职实效,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强化界别活动,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吸引更多界别群众参与政协活动。应探索设立“政协开放日”,邀请群众代表走进政协,旁听政协会议。应研究设立政协智库,吸收专家学者、有关代表人士参与政协调研、监督等活动。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协商议题,应邀请相关群众参与协商讨论,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应加大政协向青年开放力度,推动更多学校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吸引更多师生观摩政协履职,体验协商民主,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增强政治认同、制度认同。

(四)促进各种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要通过沟通协调,促进各种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统战组织,有34个界别,包括了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青妇等8个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和五大宗教团体的代表人物,港澳特邀人士和台湾同胞,其他各个界别的代表人士,反映了我国社会结构和主要社会关系。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主要履职方式就是协商民主。在人民政协,充分尊重各界人士在信仰、习俗、观念和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尊重他们表达不同意见建议的自由和权利,让各种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充分表达,让各种观点充分交流交锋交融,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增进共识、加强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应承担起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重任,勇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动者和传播者。应积极参与人大协商、政府协商等其他协商形式,参加劳动调解会、社区议事会等,参与社会基层治理,身体力行践行协商,弘扬协商精神,培育协商文化,营造协商环境,厚植协商土壤,促进各种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献计出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治国理政、管理社会。”“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同上)广大政协委员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的依靠力量。人民政协拥有众多分散在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够广泛收集各种社情民意,为党政部门提供多元快捷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谏睿智之言,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献务实之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政协委员都是社会精英,都有各自的专业专长,通过政协开展各种义诊、支教等活动,能够直接参与到国家治理实践中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政协委员都是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在工作岗位上有突出表现或者作出过重要贡献,鼓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本领域的领头羊,做到行为世范,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政治体制人民政协协商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力作
——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有感
预算改革的体制约束:基于国家模型的一种分析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北欧经验与协商民主
领导干部选拔与协商民主
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体制倒退及其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