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心脏病类型,会造成房室传导异常,引发心室肌预激,危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一[1]。本研究以4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评价三种治疗药物(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纳入标准[2]:(1)均确诊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2)对治疗药物均无过敏史或禁忌症;(3)患者自愿参与,随机分组经伦理部门批准,病例的纳入和选择也经过批准。
A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30~76岁,平均(45.28±2.63)岁。B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7岁,平均(45.17±2.86)岁。C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0~76岁,平均(45.85±2.89)岁。使用统计学分析发现,三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临床对照。
三组患者均接受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输氧,给予电复律治疗。
A组:给予患者100 mg利多卡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148)稀释后进行静脉推注,若无效,则在半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
B组:给予患者70 mg普罗帕酮(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208)进行静脉推注,若无效,则在半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
C组:给予患者150 mg胺碘酮(法国 Sanofi-Aventis France,注册证号H20120496)稀释后进行静脉推注,若无效,则重复给药一次。
以心房颤动消失、恢复窦性心律为治疗成功的标准,计算并对比三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转复率。
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录入三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对比数据,计数型指标用n/%表示,x2检验,以P<0.05说明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
A组中,复律2例,转复率为13.33%。B组中,复律12例,转复率为80.0%。C组中,复律12例,转复率为80.0%。经统计学分析,x2=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
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病症加重的情况。
预激综合征是房室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室部分或全部提早兴奋,心室肌发生预激现象。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预激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心房纤颤,而其中有80%以上的患者均会出现心动过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电复律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首选方案,旨在使患者转为窦性心率,已经有报道证实了这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复律治疗方法。
临床上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药物较多,但不同药物获得的治疗效果不一。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通常要遵循以下两项原则:(1)药物的选择要能够延长心房和旁道前传有效的不应期[3];(2)药物的选择需要具备减慢房室传导的功效和作用。基于以上两种药物选择的选择,我院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治疗上选择了三种药物,分别为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三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一,临床上要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用药情况予以选择。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转复率仅为13.33%,而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的患者转复率均达到80.0%,明显高于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这说明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而言,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临床上要优先选择电复律治疗,当排除临床症状后可使用药物治疗。在治疗药物中,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是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治疗的两种首选药物,但相对而言,利多卡因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用药时要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