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
摘要:小學语文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基本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如何让学生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育话题。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深入分析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中指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提问善思”。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教育者们都应该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一、合理转换课堂主体。创造轻松学习氛围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应注意融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语文教学课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上的教学时,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来主导这个教学课堂,由此来燃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教师在合理地设计教学课堂结构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舒适、充满求知和探索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减少学习的烦闷感和压抑感,进行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提问和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时,中途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有趣的语文小知识,比如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起源等等,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充分的理解,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还可以让大家共同讨论和解答,鼓励学生主动走到讲台上为所有同学讲解题目,在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中,与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充满求知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都被带动起来,每个学生都能有着主动的思考,并且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这无疑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方式,一个轻松舒适、充满求知欲的课堂,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疲惫感,让学生不再有畏惧提问的心理,也能够让学生把想问的问题都问出来,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活跃,更加高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质疑心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时,让学生养成自行思考、大胆质疑的心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办法。每个人都有出现错误的时候,即便是教师也有可能在教学上出现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站出来,指出教师出错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脚步,教师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
例如,教师在对《东方明珠》中生字词进行讲授时,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默写,可能在笔画上出现了错误,如果当时没有学生指出来,教师在讲解完后才发现,那么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我刚才好像有个地方出错了,有没有同学发现?可以给老师提出来让老师改正,不要让大家在错误的知识道路上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眼神鼓励班级上的每一个同学主动说出来,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心理。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以质疑为基础,激励学生去自行思考,最后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理解学生学习心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不置可否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思考过程,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那么他的学习就是短期、无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不敢问、不爱问的学习心理,逐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好是坏、是深奥还是浅显,教师都应对学生进行细致认真的解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考和提问的好处,激起学生主动提问的热情。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一节的内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无字词典”进行简单的了解和学习,在课前学习过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写下自行学习时所不懂的问题或是重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遇到的难点和重点更加集中地进行学习。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后仍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提问,并且鼓励学生主动举手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亲切和蔼的微笑。教师在给予学生鼓励的情况下,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和关心,不要去故意抽取学生起来提问或是勉强学生提问,只有让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才是走上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个阶段,也让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形成“提问没什么可怕”的思想。
总而言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件事给重视起来,让学生能够去自行思考问题,并且学会主动地发出问题,充分融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把教学做真正结合起来,一个学生拥有了问题意识,也就代表他真正学会了如何思考,并且在思考中逐渐掌握知识,发现自我,最后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