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曜瑢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拥有得天独厚的“立德树人”资源,但如果不注意教法,很容易流于抽象死板的说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心生逆反。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变死板为生动,让小学思想与品德更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呢?思想与品德教学的“三化”不失为一种好思路。
一、品德教学生活化
小学思品教学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感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据,选取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更注重开发学生自身的生活资源,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感悟。如在教学《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相片、称体重、让父母讲他们成长中故事的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的主题。课堂上,我又设置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环节,让他们互相倾述真情,彼此增进理解,从而让学生真切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的主题。在学习《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一课时,组织学生观察学校周边、社区的交通现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与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二、品德教学实践化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抽象的道德规范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因此,品德教育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以及儿童在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利用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来实践。
教学《我们的班集体》时,我把教学要点与创建文明校园结合起来,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文明标准和规范,细化制度,形成《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学生操行评分制度》《红领巾监督岗》等实践性强、操作性高的一套学生班级管理机制,让学生在参与小组、班级、学校的自我实践中,提高班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教学《我是家庭的一员》一课时,我组织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和“我是家庭小帮手”活动,让孩子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体会感恩、体验感恩、收获感恩、传播感恩。教学《历史悠久的家乡》,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平定县的“榆关”“阳春楼”“冠山书院”“平定县天宁寺双塔”等古迹,把收集来的资料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深刻地理解了平定“文献名邦”的意义,锻炼了孩子们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建设家乡的认同感。
三、品德教学现代化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的只是图片和文字,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论课或是大道理堆砌的说教课,显得枯燥和空洞。所以,除用生活化、实践化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死板为生动外,还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色彩丰富、图像逼真的画面,或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或给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配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或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认识,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拓展了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空间,增强了感染力。
北师大版《保护我的身体》一课,目的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关爱自己的身体。虽然教材提供了相關的画面和文字,但是内容比较少,仍不够直观形象,这就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从网上找了一些和本课内容相关的动画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了保护身体。再比如在进行“珍爱生命”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生命形成及生命演化的过程,以及关于生命安全的短片,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生命的可贵和易碎。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落实好这一根本任务,就需要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紧扣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改革与创新教法,提升品德教学水平,帮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郝慧然.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新课程(小学),2016(3).
[2]邱萍.思品课如何立德树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11).
[3]赵桂荣.思品课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之初探[J].山东教育,2014(18).
[4]王亚强.课前演讲是思想品德课立德树人的有效形式[J].教学与管理,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