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硕
摘要:人类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而成语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成语精辟生动,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语言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积淀。对其它民族的人而言,不了解成语的来源,就无法理解使用者的意图,所以学习成语至关重要。选取汉语成语与英语成语比较为切入点,对汉英成语的特点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汉语成语与英语成语中所体现的中西跨文化因素上的特点。不仅能够为准确而精炼的表达语意,更能深刻体会语言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成语;对比;语法结构;跨文化因素
正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的定义范围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是很多本族语使用者表达自身观点的一个主要方式。它们经过了历史的积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往往是语言里的关键和精华,难免成为理解和翻译上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学习研究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德国学者哈曼说:"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从事精神活动和维持社会联系的必要基础,一个民族的语言记录着该民族走过的漫长历史道路。"通过对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来源、语法结构等方面一系列的对比,进一步分析它们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在生产劳动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于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一、汉英成語的来源及对比
汉语成语意义精辟,源远流长,其主要来源分为以下方面:首先是来源于诗文作品。中国历史上的诗文作品浩如烟海,大量成语与之密切相关。很多成语源自《诗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者是来源于神话寓言。如“精卫填海”源自《山海经》,“刻舟求剑”源自《吕氏春秋》,类似这类的成语还有很多。其中有些是经过大量的素材精炼改造或者总结概括出来的,有些则是直接引用的。但是这些习语或者俗语,也具备了成语的特征,从而作为成语留存了下来。
英语成语的来源与之存在相同和差异之处: 也有一些源于历史事件和寓言故事:西方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历史事件,也被人们用一种简洁说法加以概括,形成了成语。这些成语大多有其历史渊源,通过了解背景知识,可以较为准确地理解典故性英语成语。如:meet ones Waterloo,就是关于滑铁卢战役,逐渐成为惨败的代名词。又如英语成语The Trojan Horse,直译"特洛伊木马",实指“奸细,暗藏的危险”,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不同的是西方很多成语来源于来自来源于《圣经》。例如The salt ofme eaml(人中之龙)。这个成语来源于《新约·马太福音》,更有一些来源于生活习惯与风俗: 英语成语中有一部分是与动物相关。动物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A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black sheep(害群之马)、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一丘之貉)等等。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与运动相关的成语。在英语成语中,人们平时的运动生活展现在丰富的成语中。这也是英语成语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其中一定数量的成语来源于运动,比如射击、拳击和篮球等,例如stand up for a few punches(忍辱负重)。
二、.汉英成语的语法结构对比和翻译方法
人类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而翻译则是不同语言进行交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成语的翻译关键在于形象的处理。在明确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还要根据上下文做具体的斟酌,才能恰当的翻译出来。对此,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处理:
最常用的是直译法,我们经常能够找到形象和意义相同的成语来直接译出,明白易懂简单明了。例如No smoke without fire.译为“无火不生烟”。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译为“趁热打铁”。还有意译法,能够解决直译所不能解决的困难。在一种语 言里可以找到形象不同但意义相同或十分接近的成语来翻译另一种语言里的成语。例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ill.译为“有志者,事竟成”。这类通常使用类比,找到适合上下文的译法。为了弥补直译和意译的不足,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如果略加注解,可以产生画龙点睛之效。例如a shed crocodile teers.译为“鳄鱼的眼泪,假慈悲。”另外一部分成语具有较深的文化背景,我们不能通过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的比喻意义,更要注重对比喻意义的翻译,注重翻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学习成语一方面使得用进行日常沟通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清晰巧妙地表达其它词语无法表达的内容。与其它语种一样,成语尽管有些约定俗成的特征,但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肯定会有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一方面,原有的规矩或被破除原有的意思或失去生命力、或有新的意义产生;另一方面,还会有一些表达会逐渐成为成语的新成员。我们只有系统地学习中外历史知识,了解相关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并掌握相关翻译技巧,才能领略到成语的文学灵光之美,才能够克服跨文化交流障碍,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期待着在了解中外文化的同时,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美的词句, 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获得滋养。
摘要:参考文献:
[1]【1】张霞《英汉互译中数词的对应问题及其翻译》
[2]【2】倪清泉《英语比喻的汉语翻译》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3】马俊波,胡平《带专名的英语习语及其汉译》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