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

2019-01-03 19:43王君殿刘宏超
报刊精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王君殿 刘宏超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一些认识与思考,以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途径。

关键词:“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 教学改革  ;相关认识

目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来。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历来有争议:有人说,模式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给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推进教学改革的载体;也有人说,模式是僵化教条的体现,容易禁锢教师的思维,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工作者,我认为,教学模式之所以产生,必然有与之相应的“气候”与“土壤”,是一种实际需要,并且不少模式与尝试教学法、成功教学法、主体教学法等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有着一致的理念,不能全盘否定,需要在实践中扬弃、丰富、发展。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是众多“模式”中的一个突出代表,是基层教研部门积极作为的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一)是改造传统课堂的需要

传统课堂历来讲究师道尊严。课堂上教师居高临下,是主宰,是权威,是支配者,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是服从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反应顺乎教师,成为缺少思想的知识容器,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前提下交流和探讨。在这种单调乏味、缺少生气的课堂的调教下,一茬又一茬听话的孩子被培养出来,他们循规蹈矩有余,却少有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对学生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举一个例子:许多来华讲课的学者,经常不满意中国大学生埋头记录、一言不发的场面,因为面对这种没有回应的课堂气氛,他们困惑于自己讲课的内容是否有恰当的效果,进而影响了讲课的热情。他们不知,中国的大学生缺乏积极发言的习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甚至缺乏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说话的勇气,缺乏在众人面前流畅自如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我们在为大学生们的表现感到遗憾之时,更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感到不安,因为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能力的形成产生了波及一生的消极影响。

显然,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改革,而课堂教学必然是改革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担当起开发培育创新精神的时代责任,为社会、为未来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我们应当给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度,充分解放其个性,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完满地展现,达到全面发展的境界。

(二)是基层教育实际的需要

世纪之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深山县来说,却举步维艰:师资力量薄弱——从2001年到2005年全县初中、小学未进一名教师,青黄不接,相当多的教师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年龄老化,教法陈旧;教师们对新一轮课改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新教材怎么用?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领和改造我们的课堂,成为我们基层教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是学习借鉴先进课改经验的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我县于2004年开始在全县试验、推广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改经验,然后在认真消化、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围绕“疑”、“探”做文章,探索出具有本土意义、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的“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于2006年在全县推广。

模式创立后,《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周刊主编赵小雅女士、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等课改专家深入西峡县中小学课堂实地调研,给予了好评和指导。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课堂教学有不同的课型。这里以新授课为例,介绍一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流程及操作要领。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将指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一)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围绕自探提纲独立自学探究问题。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1、教师在课前把自己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 2、通过口头(肢体)语言表达、实验操作、播放音像资料、复习、快速浏览等办法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2、教师补充、梳理,形成自探提纲。(由学生自己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是学生“自探”。应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

(二)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生自探结束后立即安排学生学习小组(含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交流讨论自探的问题,发挥“兵教兵”的作用。二是让小组代表(中差生)口头或书面展示探究成果,之后让小组代表(优中生)进行点评,台下学生也可进行补充、发表不同意见。三是教师讲解,主要是强调和补充,深化探究效果。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三)质疑再探。是指在学生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或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继续探究。这一方面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学以致用,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包括变式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纠正、补充、反思和归纳。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