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邵文超
(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宁夏 银川 750004;2.宁夏贺兰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宁夏 贺兰 750200)
脊髓损伤后神经痛是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已消失区域出现的慢性疼痛。1982年,Donovon等提出了脊髓损伤后5个不同的疼痛综合征,即中枢性疼痛、根性或节段性疼痛、内脏性疼痛、肌肉骨骼性疼痛、精神性疼痛[1-2]。有资料表明,肌肉骨骼痛是最常见的类型(损伤后6个月有60%患者发生),损伤后疼痛36%属于神经性疼痛[3]。本研究用针刺配合呼吸训练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痛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共40例,均为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男15例,女5例:年龄 22~68 岁,平均40.1岁:颈髓损伤7例,胸髓损伤10例,腰髓损伤3例:受伤时间4~24个月,平均16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4例:年龄 21~65 岁,平均43.3岁;颈髓损伤9例,胸髓损伤9例,腰髓损伤2例:受伤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性别、年龄、脊髓损伤部位、损伤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1年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诊断标准[4]:②同意并能按时接受治疗,完成治疗计划:③VAS≥5分,且疼痛发生在脊髓损伤之后:④神经病理性疼痛被描述为烧灼痛、轻触痛、刺痛、麻木、束带感、蚁行感等:⑤无严重并发症及认知障碍:⑥参加本研究之前已经服用过镇痛药物,但在试验开始前需停药2周。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不能按时接受和完成治疗计划:③由神经痛区域软组织损伤、骨折未愈合、内脏疾病、癌症、骨骼疾病等非原发于脊髓疾病导致的疼痛: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⑤合并认知障碍。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用针刺损伤节段上下各一节督脉穴、内关、通里、后溪、百会、阳陵泉穴及阿是穴,行泻法,1次30min,1日2次。针刺的同时嘱患者行呼吸训练,采用膈肌呼吸训练及缩唇呼吸训练。膈肌呼吸训练也叫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卧位,颈部垫一软枕,两膝半屈使腹肌放松,一手放腹部,一手自然放于体侧,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尽力将腹部挺出,腹部的手有向上抬的感觉: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呼吸频率保持在1min6次左右[5]。缩唇呼吸方法为先用鼻吸气时嘴唇紧闭,再用口呼气,呼气时尽量将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约为1:2。膈肌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交替进行。医师边讲解边示范,并反复强调这种方法可达到全身放松、减轻疼痛的效果。每次训练15min,每日2次。
对照组单用针刺损伤节段上下各一节督脉穴、内关、通里、后溪、百会、阳陵泉穴及阿是穴,行泻法,1次30min,1日2次。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观察疗效。
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疼痛程度由低到高依次计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大程度的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s)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s)
1.88±0.27 3.51±0.31<0.05组别 例 治疗前 第 1 周 第 2 周 第 3 周 第 4 周试验组对照组P 20 20 8.41±1.36 8.32±1.37>0.05 5.22±1.22 6.19±1.23<0.05 4.37±2.13 6.12±2.11<0.05 2.71±0.61 4.18±0.56<0.05
中医认为,督脉循脊髓而行,脊髓损伤导致督脉受损,经脉不通,血行受阻,且督脉为阳脉之海,总司人体之阳气,督脉损伤,阳气受损,失却温煦作用,则气滞寒凝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针刺百会、相应节段的督脉穴及阳陵泉可顾护阳气、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再加上“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可激发气血运行,起到“通则不痛”的作用。另外,《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针刺内关、通里、后溪穴可起到“养心通督” 的作用[7]。
呼吸训练目的是改善呼吸功能,尽可能建立生理性呼吸模式,恢复有效呼吸,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研究指出,呼吸训练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协调的发挥功能,降低应激水平[8],另外还有增强副交感神经张力的作用[9-10]。呼吸训练能增强肺的顺应性,能改善患者因疼痛导致的浅而快的呼吸模式,同时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症状也可得到改善[11]。可见,呼吸训练有助于机体放松,减轻压力,从而减轻脊髓损伤后并发的神经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