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交通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1-03 07:25
物流技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嘉兴市物流业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嘉兴 314051)

1 引言

2017年4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但受限于土地、人力成本等问题,其产业、资本、人才等资源开始外溢,嘉兴市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可以承接上海资源外溢。

嘉兴地处长三角地区核心腹地,区域内“三纵三横三联”的高速公路网络交错贯通,沪杭复线铁路、沪杭高铁、320国道、08省道、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嘉兴的经济是“两头在外”的“无资源经济”特点,自身的货物运输量有限,严重制约了交通物流业的发展。而上海城市的定位未来会聚集高端的产业、资源、要素,而物流产业属于非核心功能,嘉兴在这次接轨上海的背景下,应把握机遇,承接上海物流业发展的溢出效应,通过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一体化物流高地和聚集地。

2 嘉兴市交通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嘉兴市交通物流业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物流组织、信息化、市场主体、载运装备等方面建设,“大物流”发展成效显著。

2.1 交通物流业保持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8.75亿t,货运周转量1 187.08亿t·km,年均分别增长8.29%和13.2%。2015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27.7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6%。“十二五”期间,嘉兴市物流业增加值实现5年“连增”,年均增速超过12.96%,物流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1]。

图1 “十二五”嘉兴市物流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2.2 物流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嘉兴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物流集疏运通道[2]。该市公路总里程达8 088.3km,公路密度为206.6km/百km2,居全省首位,其中高速公路已基本形成“三横三纵三连”的骨架网络,通车里程393km,密度10.04km/百km2,居全省首位。水路通道提档升级,全市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1 957km,航道密度50km/百km2,航道密度约50km/百km2,均居全省首位,新增三级航道里程50.8km。依托发达的公路、水路网络,嘉兴市形成了一系列物流枢纽节点,其中国家扶持示范园区1个、省部级示范园区2个,物流枢纽初具规模。

2.3 物流组织模式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嘉兴市涌现出一批先进的物流企业,积极探索创新物流服务产品,开拓新兴市场,并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先进物流组织模式。

(1)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截止2015年,嘉兴市共有部级甩挂运输试点单位2家,省级试点单位3家,试点开行线路16条,共有牵引车268辆,挂车454辆,甩挂比为1:1.69,业务范围辐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广东等省市。

(2)开展“两业联动”示范建设。浙江宇石物流、方元物流等企业先行先试,探索与大型制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模式,并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强化双方战略合作,实现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共赢发展。在推进“两业联动”发展中,还积极开展天然气新能源牵引车、散粮运输、PTA粉散装运输、钢质托盘租赁等绿色物流项目。

(3)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嘉兴市以海河联运为特色,积极拓展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等联运方式,充分利用产业环境或区位优势,发挥水路、铁路的运输成本比较优势,致力于在最低成本条件下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例如,浙江义信物流开展的“公铁联运”柴油消耗降幅达52.2%,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创新“散改集”,实现货物零损耗等,均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4 物流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不断推进地区物流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加大物流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模式的资源整合,截止2015年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32家,其中4A级企业3家、3A级企业14家、2A级企业15家。

2.5 物流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十二五”期间,嘉兴市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专用车辆数量和技术水平都有显著提高。道路运输方面,厢式货车和专用货车占全部营业性货车比重达到46.58%,年增长2.37%。水路运输方面,运力逐步朝着大型化发展,拥有营运货船(含货驳)3 532艘、113.64万t、平均吨位321.74t,运力规模比2014年同期净增3.19万t。其中,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增至7家,集装箱船舶(含多用途船)达30艘,1 321TEU,31 401载重吨,平均吨位1 047t,为发展海河联运提供了坚实基础。

3 嘉兴市交通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尚需完善

嘉兴市交通网络仍然存在“通而不畅”的问题,农村公路虽已形成网络,但技术等级仍然偏低。港口功能布局分散,港区疏港道路等级偏低且布局不合理,进港内河航道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且等级偏低,“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缺少信息共享,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水运和铁路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整体运输效益的提升。

3.2 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尚未实现

近些年嘉兴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但现代物流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物流园区虽已初步形成网络,但部分地区物流园区建设存在一定盲目性。目前,嘉兴市已建或在建的11个重点物流园区已初步形成了网络,基本覆盖五县两区,但物流基础建设起步比较晚,已建的物流基地存在同质化现象,物流产业集聚态势尚在形成之中,尚无功能完善的综合物流园区。

3.3 物流运行主体社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有待提升

嘉兴市企业自营物流比重高,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小,从事传统装卸、储存、专线运输服务的物流企业依然占很大比重,无序竞争还比较严重,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截止2015年底,嘉兴市道路运输企业中拥有车辆数在10辆以下的企业有7 086家,占比达97%,平均拥有车辆数不足2辆;内河水路运输仍然以个体经营为主,运量占比达87.79%,运力占比达77.46%;海运企业8家,平均拥有船舶吨位6 216.09t,总体竞争力仍不强。

3.4 特色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嘉兴市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冷链物流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运作,没有形成社会化的资源,因此,从仓库容量和配送能力上,企业都以自身的业务量为标准建设,导致存储能力过剩或者配送能力过剩的问题。2015年,嘉兴市县域农村电商迸发出巨大发展潜力,以27个淘宝村的数量位列全国第十,但是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农村物流发展滞后于农村市场的崛起速度。

4 嘉兴市交通物流业发展对策

4.1 突出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重点

解决影响物流效率发挥的瓶颈路、断头路建设,尤其是影响水运物流比较优势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加强港区疏港道路建设,完善港口的水路、铁路、公路集疏运设施,提升临港铁路场站和港站后方通道能力,推进公铁、铁水、公水、海河联运衔接,促进多式联运、无缝连接发展。在海河联运集疏运通道方面,加快推进海河联运主通道杭平申线建设,重点推进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全面推进连接海盐港区、乍浦港区、独山港区的海河联运通道建设,海河联运通道的改造可以实现“乍浦港区内河码头与宁波舟山港、独山港区内河码头与上海港、海盐港区内河码头与宁波舟山港、嘉兴内河多用途港区(七星)与上海港和太仓港”的无缝对接,促进海河联运的顺利开展,达到降低运输成本、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显著效应。

4.2 构建产业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多层次物流网络

实施大嘉兴物流园区发展。着力构筑以省级综合物流基地为核心、市级物流基地为基础、县级物流基地为补充的三个层次的物流基地,其中省级综合性物流基地重点建设为物流园区,市级交通综合物流基地重点建设为公共型物流中心,县级交通综合物流基地重点建设为公共型物流配送中心,明确三级网络结构的功能定位、建设标准,推动大嘉兴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协调统筹各大物流园区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优化物流枢纽节点空间布局。实施物流枢纽节点布局评估研究,因地制宜整合或新建物流园区,避免重复建设、同质无序竞争。加快航空、铁路、公路物流枢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货运站场、编组站、仓库、批发市场等场地设施资源,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企业进驻园区。

4.3 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布局物流新高地

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溢出效应,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建设以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四新”产业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围绕“招大、引强、选优”目标,加快推动嘉兴主导产业和特色园区与上海重点产业、平台开展对接交流。整合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功能,加强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整合。积极引导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释放的物流需求。统筹规划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服务体系,倡导集聚区内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的共享共用,为制造业物流需求释放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要面向周边制造企业,充分发挥园区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等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提高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

4.4 推进专业特色物流发展

支持专业化物流发展。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建设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加快发展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着力提升面向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

支持冷链物流发展。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形成重点品种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升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的冷链设施水平,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支持农村物流发展。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强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邮政终端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和通行管控措施,鼓励节能环保车辆在城市配送中的推广应用。

4.5 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嘉兴市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广泛的智力保障。从上海引进物流紧缺人才。制定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引进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和业务操作人才,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嘉兴市教育资源优势,支持物流相关学科建设和“产、学、研”物流基地建设。发挥高校和各类社会教育机构作用,培养物流业发展急需的管理型、技能型人才,为物流企业提供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物流企业与上海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各种方式,强化物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提升物流人才队伍专业水平,培养一批物流业适用技能人才[3]。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嘉兴市物流业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物 流 业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