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 张茜 姚瑶 孙婷婷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 北京 100038;2.北京丰台医院手术室,北京 100038;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手术室,北京 100038;4北京丰台医院院务办公室,北京 100038)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血管疾病或其它疾病导致的患者心肌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均下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输出,从而影响血液供应,并因此诱发一系列体循环和肺循环障碍等症状[1-2]。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救治和适宜的护理干预,最终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很大威胁[3-4]。最新的研究发现,长期不良的心理会降低患者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增加儿茶酚的分泌、增加血凝,降低患者免疫功能,从而加重心衰;这种患者身体上的严重不适又反过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恢复[5-6]。心理评量技术在心理学上属于常见的一种评估技术,它主要是借助数值的评量将分制等级划分为0~10级,以帮助受试者将自身抽象感受进行具体化表达[7]。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评量技术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128例确诊为心力衰竭且具备手术指征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30~75岁;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可有效沟通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并发神经系统病变者;因急症入院者;近期发生家庭变故者;高度浮肿、过度肥胖患者;应用精神类药物者;患者或家属自动放弃;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而停止手术者;因个体原因而自行退出者;实验过程中服用抗焦虑药物等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男32 例,女32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年龄为(62.13±3.34)岁;实验组男31例,女33例,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61.80±1.91)岁,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监护,由护士长负责调配抢救流程,由护士长分配站位安排参加抢救工作。患者有危急情况后依据患者情况确定其病情的优先级别,然后通知护理人员进行抢救,护士需积极配合医生操作,明确分工,保证抢救过程顺利。抢救期间,护士管理好患者的呼吸系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严格遵循医嘱给药,做好抢救工作,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当患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常规治疗、减轻心脏负荷、输液护理、心脏监护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护理6个月。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抢救监护的基础上采用心理评量技术,根据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及其身体状况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评估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紧张急躁型:针对此类患者,应介绍各种器械和心电监护仪器的用途,减少患者对冰冷仪器和紧张环境的恐惧感。另外要积极引导,善于倾听,缓解其紧张感。焦虑抑郁型:对于此类患者,应倾听病人的诉说,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给病人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恐惧失落型:对于这类患者,应详细介绍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并建议患者家属多进行探望和交流,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实施过程由经过系统培训的9名护士对患者评估,护士需具备护师职称、有过科研、普查以及护理经验,同时拥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护理前需通过理论知识、操作培训、现场讨论以及干预方法训练等方式培训护理干预操作技能、问卷调查、资料的收集、填写等。实施过程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健康教育护士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并建议家属共同参与,以增强干预效果。两组量表的重测信度、评价者之间的信度以及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信度κ值均在0.511~0.874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
1.2.3 评价方法和指标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脏功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和护理6个月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排血量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量,统计得分。其中NYHA分级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8]进行心理评分评估,焦虑自评量表含有20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具体分级:A没有时间,B部分时间,C很多时间,D全部时间,依次计分为1、2、3、4分。在计分时,对第5,9,13,17,19条必须反向计分(即4、3、2、1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得到粗分,再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四舍五入)得到标准分,标准分总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精神病性情感症状2个项目;2精神运动性障碍2个项目;躯体性障碍8个项目,;抑郁的心理障碍8个项目。评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至重度抑郁,70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CK低于入院,左心室射血分数、排血量高于入院;而实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CK减小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排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比较结果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admission
注:与入院时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出院时相比,②P<0.05
表2 两组排血量和心功能指数比较结果Table 2 Comparison of exhaustive blood volume and cardiac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注:与入院时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出院时相比,②P<0.05
2.2 两组NYHA I级和NYHA II、III级比较 两组出院时NYHA I级较入院时增加,而出院时,实验组NYHA II、III级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心理评分 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出院时较入院时减小,而出院时,实验组心理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重症监护室 (ICU)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病情较重,疾病进展较快,常常需要借助机械辅助治疗,并且需要更加专业的护理[9]。重症监护室收纳的治疗对象是危重抢救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综合素质和工作作风也有较高的要求[10-13]。ICU病房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配合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有效稳定患者病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院内外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14-15]。心理评量技术通过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进行量化,使患者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评量方式得到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心理状态[16-17]。心理评量技术的应用并非是采用某一特定的标准进行规范,或是对“正常”“异常”等状态进行界定,它仅是针对病人的内在完成评价,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的主旨。评量结果有助于护士对病患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和针对性护理,然后根据对评量结果的分析针对性地对某一因素进行干预,实现心理干预的个体化,有助于提高心理干预的成功率。因此,心理评量技术在ICU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值得提倡[18]。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NYHA I级和NYHA II、III级比较结果(n)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discharge
注:与入院时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出院时相比,②P<0.05
表4 两组患者心理评分结果分)Table 4 At the admiss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scale score results
注:与入院时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出院时相比,②P<0.05
通过心理评量技术对实验组的心衰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然后根据量化得分判断患者状态,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在出院前对病患进行心脏功能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19.20]。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经过入院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心脏功能均有改善,具体表现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NYHA 分级指数增加,但是实验组改善更明显,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通过认知干预和放松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应激引起的心率、血压波动,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做功。其原因可能是心脏手术本身作为一种严重的创伤,由于体外循环、失血等原因导致患者心排血量降低,通过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前恐惧感,让其更加配合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恢复方案的实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NYHA 分级[21]。出院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是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呼吸肌收缩力、降低呼吸阻力、改善呼吸功能,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有氧代谢能力;此外,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来转移其注意力,让患者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因此,对心衰患者进行心理评量干预后可改善心脏功能,并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2-24]。
本文结果显示,对ICU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理评量技术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