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两家企业摘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湖畔论剑:挑战与机遇,AI产业应用落地与产业生态建设

2019-01-03 07:32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生态环境智能化

○记者 邹孝听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简介:

于2011年1月6日正式设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得到了杰出科学家、数学大师、人工智能先驱、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吴文俊的支持。该奖项获得者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外界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人中国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全国各地提名推荐,经40余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后,共评出70个获奖项目成果。

近年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无疑是苏州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去年,《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发布更是在全国率先布局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从龙头企业引进、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优化、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据了解,目前,园区集聚了相关企业600多家,覆盖工业、通信、信息技术、交通、教育、医疗、金融和生活消费等领域。一批企业获得亿元级融资,形成估值上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12月9日,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园区举行。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清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摘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又一次受到了广泛认可。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刘宏主持了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圆桌讨论,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盛朝迅、科学技术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海峰、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温浩、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吴明辉、苏州工业园区元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李莹参与了圆桌讨论,在独墅湖畔开启了一场AI产业应用落地与产业生态建设机遇与挑战的湖畔论剑。

关键词:产业政策、生态环境、智能化

Q:人工智能要落地,要开花结果,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应用落实的解决方案,各位专家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何切身经验?

李莹:元禾重元是一家股权投资机构,我们主要关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驱动的制造升级和消费升级,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些布局,从大数据、云计算方向上我们投过像三石网科做云安全,像UCloud独立共有云公司,在NLP方向我们投了达观数据。在应用层面上投了像同盾科技,在金融领域里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我们还在智慧物流领域里面投了凯乐石还有汽车机器人方向,我们投了北人。其实我们一直都专注一个方向,定位主要在成长期。

吴明辉: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垂直行业领域,在公路安全、金融监管、制造业等一些行业有多年的积累,我们主要帮助客户把他们的多元异构的数据治理成知识图谱,再结合感知智能的技术,最终帮客户形成完整垂直行业解决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温浩:我们在应用落地上注重金融安防和机场,商业和社区三个方向,第一点要做到选准行业,第二点做到场景的覆盖,第三点关键在技术的闭环上,真正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

郑文先:在生态这块我们积极跟国内的人工智能知名高校进行合作,我们通过三年来认真打磨一款产品,把科幻片当中的天眼系统带到现实生活当中来,现在这个“深目”系统已经形成两万路全网在线前端智能摄像头,累计150亿张的动态人像数据,也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动态人像数据库,三年来也协助各地景象破获一万多起案件,找回一百多个走失的儿童和老人。

王海峰:百度多年布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深耕技术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平台化。我们打造的AI技术平台不仅在公司内使用,我们对外开放的AI大约有140多项。同时,也有大量第三方合作伙伴,把他们的AI能力放在这个平台上来供所有开发者、所有合作伙伴免费去使用。我们坚信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不仅会影响自己所在的行业,而且会影响各行各业,希望把这个能力开放出来和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享,促进社会逐渐转向智能化转型。

李修全:在打造平台、培育生态这些方面,科技部层面采取有助于平台发展和生态的培育措施,包括产业化落地的过程中,探索最佳产业化路径。

盛朝迅:我们在2016年有一个重大课题叫“培育壮大五新动能的思路和举措研究”,核心的思想就是产业政策要从从重点领域的培育向产业生态和体制机制、环境转变。

关键词:想象力、技术落地、产业革命

Q:这几年人工智能热潮应该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投资界,产业界甚至社会的普通民众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人工智能从技术到产品,到走进千家万户,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全面落实应用创新,实现应用落地的过程当中,哪个问题是最大的瓶颈?

盛朝迅:谈起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大家各抒己见,想象力十足。但其实从技术到产业化之间要构建桥梁,让科研成果不仅是实验室的花朵,还要变成真正现实的产业。我觉得最大的瓶颈就是怎么样实现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生根发芽,这将是一个很系统的问题,涉及到人才、体制机制、产业生态等,这也应该是近期产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

李修全:首先是技术本身,阶段性是现在技术落地的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技术本身的阶段性和多层次性去合理地选择,当前阶段的技术落地的模式和场景可能是一个问题;其次,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凭空的东西,是建立在整个数字化基础之上,数字化程度越高,它的空间越大,发挥作用越大。目前国内一些行业基础稍有欠缺;另外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只是从表面上,逐步深化对它的价值和能力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可能需要更多人群,尤其是企业创作行业,企业经营者自身要理解技术本身,而不仅仅是做人工智能的去寻找这个场景,所以这种双向的融合或者理解上的碰撞,可能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王海峰:我们把人工智能当成一次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从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现在的确已经能干很多事情,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催生了很多新的产品和应用,但同时我们也得承认人工智能不是无所不能的,离想象中的通用人工智能的路还很长。

比如说像现在广泛应用的语音识别,如果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说话比较标准的话,这个准确率能做到97%以上,这样一个准确率甚至比普通人去速记的准确率还高,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换一个场景,比如说噪声很大,或者有其他的原因,那可能识别率会迅速下降,远远不如人的水平。

另外,如何用这些技术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也是需要探讨的难题。比如某些技术互联网行业已经很成熟了,基于技术对互联网产品已有很深刻的理解,倘若换一个行业,是否也能很好地被应用呢?所以说人工智能需要真正结合应用,结合场景不断优化,才会变得更有用。

郑文先:在真正进行推动场景落地过程当中,数据有可能是今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当然除了技术层面的,更多的是在政策、伦理等方面。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过往有很多新的领域因为政策法规的跟不上,导致比如干细胞的治疗、基因编辑等等领域创新停滞。未来我相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特别在数据隐私和安全数据保护方面也会遇到这类问题。

温浩:无论是算法、场景,还是产品,其实大家进步都很快,我觉得现在影响到我们日常老百姓生活的,最大可能还是芯片,现在一般的智能门锁也就一千多块钱,加上人脸识别的话成本可能会上升一倍,所以芯片是非常大的发展制约。未来如何把人工智能系统和核心SOC芯片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除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相关法律来推动。

吴明辉:我觉得人工智能在大型的互联网企业的绝大多数场景中的应用都挺好的,但是更多产业的数字化还都没有完全落地。另外,现在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都有大量的风险投资,但是这个钱投进来以后给很多产业创造了一个很大的期望值,但我觉得现在人工智能的技术,没有办法100%解决问题,绝大多数场景下场景下算法都不可能实现100%的效果,甚至100%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这是一个挺大的痛点。

李莹:对投资来讲很重要的是timing,就是怎么样选择一个很好的时间点去投资。我经常喜欢把投资比作年份的葡萄酒,也许在某一个年份timing没有选对的话,也许那一年的酒回过头来看都不怎么好,这是很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

我们更关注场景,股权投资的结构决定了基金是有程序期的年限,因为这个时间周期的限定,使得我们对有些项目可望而不可及,没有落地场景的应用,我们很难去做投资。

现在很多人觉得人工智能项目的估值都很高了,资本都在往这个方向来。我们始终坚持认为,其实估值跟成长性一定是挂钩的,我们还是坚持基本面的判断。如果一个企业成长性足够好,那应该给到他很好的估值,但现在确实市场上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讲,现在最新出来的股权投资行业管理的基金已经是9万多亿了,从业人数是2万多人,必然存在着鱼龙混杂,也必然存在着没有经过审慎的尽调就投资而引发的一些估值泡沫在里面。我们呼吁应该是有一个健康的市场,这样无论对投资人,对创业者都是更好的生态。

关键词:科技实践、高考加分、投资

Q:将来会不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的领域的投资、股票有没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中小学生应不应该学人工智能,将来对科技实践,对高考加分会不会有帮助?中小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人工智能?各位专家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有什么建议?

李莹:其实我们最近也在关注,从娃娃抓起教育的赛道,因为我们觉得现在的家长其实都很焦虑,同时又感觉到在未来某个时代如果对这个方向无所知的话,你必然是社会淘汰的。

从就业的角度讲,我们虽然是股权投资机构,但我们的团队当中有2/3以上的同事,都是技术背景,他们或多或少都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相关性的学科背景,我觉得在座的如果说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学这个专业将来选择渠道不像20年前不会想到做投资,但是可能将来的话,你的最后职业,你可能将来会想,我先从技术入手,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投资的专家,所以我觉得这是打开就业的新渠道。

我们是投未来,所以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成长性大家还是看好的,我们觉得选好标地,选好赛道,选好基本面好的个股就OK。

王海峰:我认为今天的中小学生的确是了解人工智能,但是这个和去学人工智能犯法还不是一个概念。我不主张说中小学生也去学深度学习的算法等等,不见得是要学这些,而是要真正对人工智能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知道在未来的智能社会里学习什么样的人才,然后主动往这个方向发展。

盛朝迅:AI应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技术,能够给很多行业去赋能。同时也会对传统的行业带来一些颠覆,具体到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这个技术的通用性很强,应该说是方向、时代的呼唤,包括习近平总书记也讲了这是一个“头雁”技术。面对一个新的技术,既要有欣喜之情,激动之情去推动技术的发展。同时,对技术本身也要有敬畏之心和平常之心,这样可能我们未来路就能够走的更好,走的更远。

李修全:人工智能发展本身是处于从理论探索、实验室阶段到向产业化转折和进入产业化的起步阶段,这个方向性肯定是大势所趋,现在虽然不是产业化的全面爆发期,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应该说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不管是对于企业,对于国家,应该都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但是这个过程不是百米冲刺,不是说靠一时热情,或者是说靠集中公关就能够一切都解决的问题,很多产业化里面每一个小问题都需要大量努力。人工智能产业化,我认为更像是一个3000米障碍赛,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里面务实地推进技术创新,扎扎实实地突破一些技术,解决一些产业化的难点,这可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生态环境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交通运输监管体制的未来:从产业政策规划者到独立规制机关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