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惠英,翟佳滨*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推拿正骨医学源于中医伤科推拿学,但已经从中脱颖而出,其不只是以骨折、脱位为治疗重点,而是以解除骨折后关节、软组织损害防止关节功能障碍为治疗目的,《医宗金鉴》一书,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前四种方法主要为正骨,后四法主要为推拿。正骨是校正骨折的位置,达到正确复位目的;推拿是消除肿胀,驱散瘀血,促进循环,解除粘连,达到防止关节功能障碍目的。正骨与推拿相结合可有效治疗骨折后功能障碍,推拿和正骨是治疗骨折的整套方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并且反映了祖国医学治疗骨折采用的动静结合、辨证应用的治疗原则。笔者分析骨折后发生功能障碍的原因,辨证应用推拿正骨疗法,治疗骨折后功能障碍取的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骨折不能整复,或因整复不佳,遗留一些成角、错位、短缩等畸形愈合,影响肢体的功能。
(2)附着于断骨的肌肉、韧带,骨折后失去原有张力,发生挛缩、疤痕和钙化,影响肢体的功能。
(3)闭合性骨折时,附近软组织内有很多出血和渗出。某些需手术整复的骨折,手术中也可引起很多出血和渗出。由于出血和渗出物造成纤维素沉着或血肿机化,引起骨折部和附近关节的粘连和强直,而影响活动功能。在开放性骨折时,以上影响就更大。
(4)骨折由于长时间的固定,被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不畅,可以促成纤维素沉着。同时长期固定后,使关节的滑膜发生粘连,肌肉发生萎缩、挛缩,而造成活动功能障碍。
(5)骨折并有神经、血管损伤时,也可引起功能障碍。
骨折后手法操作
(1)骨折后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的病人,当打开固定更换敷药时,骨折部和整个伤肢,就可应用推拿。推拿时,分析骨折原因辩证推拿是防治功能障碍的关键,并有助于对骨折对位好坏的判断。必要时可作进一步整复。有些骨折采用牵引治疗,在牵引后,骨折部和伤肢也可应用推拿。不需整复和不需作固定的骨折,在骨折后,对骨折部和伤肢可以应用推拿。手术整复后和开放性的骨折,在手术创口周围和整个伤肢可作推拿。少数仍用石膏固定的,只能在固定外的肢体部做推拿。
(2)上肢骨折可取坐位,下肢骨折需在卧位进行,伤肢在固定位或牵引位,或放于舒适的体位下进行推拿。
(3)骨折时期的推拿方法,主要应用掌推和掌摩法,或轻揉、轻捏法。一般由远心端推向近心端。在骨折部要轻,不在骨折处可稍重。在远离骨折处的各关节要做伸、屈、摇等被动手法。在骨折肢体的上部,可取几个常用穴位,作指掐、指推、指振的手法,最后再作推和摩法[1]。每次推拿约15分钟。
典型病例
李××,女性,54岁,教师,右手腕部因跌倒支撑受伤约3小时。检查手腕部明显肿胀,并呈叉样畸形,x线检查:桡骨远端骨折,触诊桡骨远端近碗关节处骨折,远端断骨向桡骨侧背移位。即二人牵引下,用端、提整复,前臂背侧和掌侧用小夹板固定包扎。第三天换药,肿胀仍明显,检查骨折对位较好,无移动。予推拿后再固定包扎,固定外的手部每天推拿并嘱自我锻炼。第七天,肿胀已明显消失,停止外敷药,单用小夹板加敷料包扎,并每天解除固定推拿和被动活动一次。三周后,局部已不痛,肿胀几乎全消,没有腕和前臂功能障碍。
骨折愈合后手法操作
(1)在骨折以及整个伤肢,主要应用揉、捏法[1]。可单手或双手,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上肢还可用搓法,下肢可用拿法。有时还可用掌振、轻振、轻拍法,要使推拿的作用深达肌肉。
(2)对伤肢的所有关节,要采用适量的伸、屈、摇、抖等被动运动的手法。作此种手法时,必须注意力集中,观察伤肢关节活动的可能性,使用巧劲,不能用猛力的粗暴动作,但又要使伤肢的活动功能,在每次治疗中有一些进展。
典型病例
张×,男性,50岁,工人,右尺骨中上1/3骨折,石膏固定2月余,现骨折已愈合,拆除石膏后,肘和肩关节都有功能障碍,主要是肘关节,伸只能达140°,屈在86°,活动度只有54°。右臂肌肉萎缩,握力0。经上法推拿并结合医疗体操锻炼10次后,肩关节活动已恢复正常。肘关节活动功能也已明显恢复,伸达172°,屈在50°,活动范围122°。肌肉握力已已有15公斤。可以完成一般生活和劳动。
骨折后人体肌肉筋膜、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受到损害后,在其与骨膜相连处必然产生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急性疼痛,继而造成肌痉挛或肌挛缩,逐渐演变为慢性疼痛。由此认为,炎症、疼痛与肌痉挛是骨折后病理生理机制中三个主要环节,且互为因果;伤科经验穴位多分布在肌束之间、肌筋膜间隔、肌肉与肌腱交接处、肌肉的起止点以及神经干支走行中易受到刺激压迫之处,采用不同深度力度的按、揉、推、运、压、弹等推拿手法,诱发出循行感传现象,即能松解区域性肌肉痉挛,从而达到“舒筋活络,解痉止痛”之目的[2],是防治骨折后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
人体肢体与肌肉系统无时不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骨折后人体力学结构失去平衡,最重要的因素是因为肌肉痉挛产生异常应力及其导致的四肢关节的失稳,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的移位。推拿手法分筋、理筋,消除软组织损害导致的肌肉异常应力,同时可使移位、转位或错位的关节达到正常的解剖或功能复位,重建关节的力学平衡。
骨折后人体软组织损害性疾病经躯体内脏反射可引起相应的脏腑功能改变。正如明代陆师道在《正体类要》中所提出的“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推拿手法作用于特定的软组织压痛点,会产生实时的生物信息,经过神经和经络系统传递输入到相关的脏器,调整气血,改善失常的脏器功能。
骨折的部位和创伤的程度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骨折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局部明显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开放性骨折有局部软组织开放性创口。如并发神经、血管的损伤,可有出血和瘫痪等现象。根据症状和外观现象,应仔细触诊,并结合X线检查,明确诊断后方可辩证推拿施治,如果在治疗上,只注意整复虽骨折端能有较好的对位,但肢体易发生功能障碍,还是没有达到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整个整复骨折的同时,就须辩证应用推拿疗法,而且需要经常校正骨折位置时,同时经常进行推拿,推拿疗法对防治骨折后的功能障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越早应用后遗功能障碍的就越少。已有功能障碍的,仍须应用推拿疗法和医疗体操来治疗。只要正确使用,患者能有信心的顽强锻炼,一般都可恢复活动功能。对某些不能恢复的结构畸形,坚持合理推拿治疗,顽强锻炼,发展潜在的代偿能力,也可使残废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