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在当前人们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医院医疗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此时,医院护理科室管理工作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增强医院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1-2]。在本研究中,笔者旨在分析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区域化负责制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见如下报告。
本研究分析资料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护理工作报告资料,我院共设置护理单元36个,特殊护理单位为10个,开放病床1000余张。我院自2018年1月开始实施区域化负责制,而2017年1月~12月期间未实施区域化负责制则为实施前。
2017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护理管理工作均实施常规管理,2018年1月伊始则实施区域化负责制,具体措施如下文所示:
(1)强化护理质量: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各科室护理工作的综合目标,并督促各科室管理工作负责人严格按照管理目标制定科室护理工作细则,从而使得每位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能够不断强化自身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每月组织各层级护士开展质控反馈及安全分析会议,总结一段时间以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在保障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全面提升科室管理水平。
(2)运用走动式管理:走动式管理即对不同护理区域进行串联,与定点式管理有机结合强化现场护理管理。首先,不同区域的护士长针对本区域制定好相应的护理单元计划,并指导检查护士长做好全程定点监督指导。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并帮助其不断优化护理工作流程。而区域护士长在巡检时发现违反操作流程情况,则可以及时召开区域会议,定期分析护理工作失误案例,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整改措施。
(3)追踪式质控: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一段时间内各区域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或实际实施过程中的不到位情况总结、反思、分析,寻找原因及时纠正、及时制定新的应对策略,对整改后的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从而将管理工作做到更好,防患于未然。
对比实施区域化负责制前后,我院护理工作质量情况,其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以及操作规范性等,以100分为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总分,分数越高,表明工作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护理区域化责任制前,我院护理工作整体质量评分为(91.45±0.69)分,区域化责任制实施后其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为(96.78±0.65)分,实施后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常规的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相比,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开展相应的区域化负责制,可以有效提升各层级护理工作的实践、管理效率,督促护理人员能够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职责。各科室护理职责也更加细分,区域护士长与科室护士长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此时,不仅有利于增强其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更有助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为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风险,提升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区域化负责制中实施的走动式管理与追踪式质量控制都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纠正护理不规范行为,优化护理流程,从而进一步促进护理管理水平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自2 0 1 8年1月开始实施区域化负责制工作模式,其护理质量评分提升至(96.78±0.65)分,与该模式实施前的(91.45±0.69)分相比,其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显著。综上所述可得出本研究结论:运用区域化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可有效提升医院护理工作整体质量,该护理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