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伟
(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发展趋势更为迅速,交通事故、坠伤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导致各种骨折的发生较以往明显增多,其中肱骨骨折即是常见的一类[1]。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折会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应予积极治疗。其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而又需要给予髓内针、克氏针、螺钉及钢板等固定术[2]。本次研究即比较了两种钢板固定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即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松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研究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27~67岁,平均(47.6±4.2)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47.5±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①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②符合“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断标准,骨折发生时间<24 h。③能够接受本研究中的方案治疗者,无严重并发症者。④签署手术知情及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3.1 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手术及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方法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全身麻醉,并将患者的肩部适当垫高,选择胸大肌和三角肌中间做为入路(必要时可部分分离三角肌肉),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注意保护好神经、关节囊等。先进行骨折复位和骨折块复原,效果满意后,采用克氏针固定,同时在C型臂X线机的配合下,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处安装加压锁定钢板,再实施固定,拧入3枚或2枚螺钉锁定,最后缝合、修补,配合消毒、消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2 对照组
本组手术方法、步骤及切口等同研究组,但不选择加压锁定钢板,而是选择传统的T型钢板或三叶草钢板,术后处理同研究组。
参照Neer评分标准做为评定标准,分四级:①优:根据术后患者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生理解剖位置进行评分,Neer评分总分>90分。②良:Neer评分总分>80分,但≤90分。③可:Neer评分总分>70分,但≤80分。④差:Neer评分总分≤70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26例中,优14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25例中,优8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68.00%,研究组总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而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治疗是应在手术的同时配合固定术,其种类较多,如何选择合适的固定术是摆在骨科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的固定方法以传统钢板为主,包括T型钢板、三叶型钢板等,可到达较好的效果,但存在螺钉易脱落、愈合时间长、并发症相对较多等不足[4]。而加压锁定钢板的方法与传统钢板相比,其优势较为明显,如其设计原理主要是根据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实施,充分考虑了肱骨近端的生理特点,同时考虑到内固定支架原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实施“预弯”,更为方便,同时该方法尚有损伤小、固定佳、愈合快等优势。综上,与传统钢板相比,采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更佳,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