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文华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肺动脉栓塞属于现阶段临床急诊和重诊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该病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随着我国临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致使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患者临床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在上述疾病的推动下,致使肺动脉栓塞临床发病率明显增加,使肺动脉栓塞现已成为临床问题;因此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早期诊断病治疗至关重要,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1]。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肺动脉CTA检查并最终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78例患者均已被临床疑诊为肺动脉栓塞,入院后将临床最终诊断及影像学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将其根据检查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螺旋CT技术)和观察组(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各39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8~82岁,平均(65.48±12.11)岁;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9~82岁,平均(66.14±12.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78例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标准。(2)经病理和影像学检查,均可确诊为肺动脉栓塞。(3)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临床表现。
排除标准:(1)对此次研究中对比剂过敏者。(2)严重哮喘者。(3)肾脏功能严重衰竭者。
观察组: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检查:设备选择Definition FLASH,Siemens生产的双源CT机,采用心电门控结合大螺距螺旋扫描方案。必须满足的准直宽度(2×64×0.6 mm)、机架转速280 ms、Z轴飞焦点、螺距3.2的扫描条件。扫描时启用自动选择kV扫描,使用CARE DOSE 4D,严格将参考管电流控制在160 mAs。将ROI置于肺动脉主干(Blous-tracking 技术),在肺动脉主干内对比剂浓度高达120 HU后触发扫描。将胸廓入口至肺低作为扫描范围。于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40 mL对比剂,流速控制在4.5 mL/s内,后注射40 mL生理盐水,流速控制在3.0 mL/s内。此研究所采集的数据用迭代重建(重建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5 mm)。
对照组:常规螺旋CT技术检查:设备选择Definition FLASH,Siemens生产的双源CT机,采用心电门控结合大螺距螺旋扫描扫描方案。管电压120 kV,转速0.5 s/r,螺距1,将ROI设置为肺动脉主干,CT值100 HU后延迟6 s扫描。图像重建参数同观察组设置一致。
1.3.1 对比分析两种措施下两组患者间肺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其中获得的图像使用西门子Syngo. via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邀请高年资医师对此研究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3分值评分法:支分为1~3分,分值和图像质量成反比,分值越高,图像质量越差。其中3分表示图像质量较差,仅能直接显示肺动脉不足3级的分支;并且噪声较大,无法满足肺动脉栓塞实际影像诊断标准。2分表示图像质量尚可,可以直接显示肺动脉>4级以上的分支。1分表示图像质量良好,可以直接显示肺动脉>6级以上的分支[2]。
1.3.2 对比分析两种措施下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情况;严格剂量此研究所有患者的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DLP),从而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换算参数0.017 mSv/mGy×cm×剂量长度=有效辐射剂量。
1.3.3 对比分析两种措施下两组患者图像信噪比(SNR)和噪声比(CNR)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n=39):3分22例,2分15例,1分2例,对照组(n=39)3分30例,2分9例,1分0例,数据显示两种措施下两组患者间肺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n=39):C T D I:5.48 m G y,D L P(198.26±35.26)mGy,ED(3.36±0.58)mSv;观察组(n=39):CTDI:3.04mGy,DLP(116.25±33.14)mGy,ED(2.88±0.36)mSv;数据显示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10.5840、t2=4.3911)。
对照组(n=39):SNR(25.26±1.56)、SCNR(25.69±1.45);观察组(n=39):SNR(21.23±1.11)、SCNR(21.11±1.21);数据显示观察组图像信噪比和噪声比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13.1449、t2=15.1450)。
肺动脉CTA是现阶段临床诊断肺栓塞疾病最准确的影像检查技术,并且具有无创性,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加之肺动脉CTA检查周期较短、准确性较高,现已被临床确认为疑诊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和最佳检查方法。随着双源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致使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中得到重视。经临床调查发现,对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双源CT低剂量CT肺动脉CTA 检查,影像图像可明显显示肺动脉4级以上分支,并且基本满足临床影像诊断需求,
并且患者临床辐射剂量较常规螺旋CT扫描低[3]。此研究中对照组患者DLP(198.26±35.26)mGy,ED(3.36±0.58)mSv,观察组DLP(116.25±33.14)mGy,ED(2.88±0.36)mSv;可见此研究所得“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较对照组低”结论与上述论述基本一致。
在临床实际检查中,绝大多数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较难满足肺动脉CTA检查时屏气的要求,因此导致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而此次研究中采用的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在Flash大螺距扫描时螺距高达3.4,因此确保扫描速度极大提高;并且无需患者在检查中屏气,所以适用于肺栓塞患者。
综上所述,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肺动脉CTA效果显著,不仅可以直接显示疾病影像征象,还明显提高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建议临床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