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作用分析

2019-01-03 17:44侯志红
关键词:抗血栓氯吡脑梗塞

侯志红

(平遥县中医院,山西 晋中 031100)

脑梗塞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危害性,不但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还有较高的后遗症发生率,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是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脑梗塞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受到了临床医学的广泛认可。

1 脑梗塞

脑梗死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缺血细胞的急性坏死和迟发性坏死。缺血细胞的急性坏死中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临床研究证实炎症反应与神经功能缺失密切相关[1]。炎症因子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以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一系列小分子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细胞分化与发育等作用。根据炎症的发展可以细分为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在炎症进展过程中相互抗衡,形成一种平衡状态[2]。若促炎因子表达水平过高,会加重患者的炎症反应,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炎症因子水平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炎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从而使得血管直径缩小,加重了脑血循环障碍。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药物来改善患者的脑血灌注量,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2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脑梗塞中的治疗作用

在脑梗死出现后,血小板首先被糖蛋白复合体与胶原蛋白结合产物激活,而被激活的血小板会产生大量的凝血酶因子,包括二磷酸腺苷,5-羟色胺等。同时,花生四烯酸会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与血栓素合成形成血栓素A2,而其在血小板正反馈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3]。因此,通过阻碍这些反应的出现,能够起到抗血栓的效果,也是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环节。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脑梗塞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较好的血栓烷A2拮抗作用,是临床最早应用于血栓疾病治疗的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动脉血栓的发生率[4]。阿司匹林能够进入血小板,激活环氧煤第530位丝氨酸残基,促使其乙酰化,从而破坏其活性,能够有效阻碍环过氧化物的合成。同时,阿司匹林对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效果。有大量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在高危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中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WHO调查显示,女性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文献通过观察发现,脑卒中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前TG、TC分别为(1.81±0.72)mmol/L和(5.93±1.64)mmol/L,用药后降为(1.01±0.40)mmol/L和(3.25±0.95)mmol/L[5]。

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拮抗剂,能够阻断二磷酸腺苷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现象的出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比,其不影响环氧化酶的活性,但是能够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结构改变,从而降低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抑制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以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现象。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够作用于血栓形成的不同靶点,从而各自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现象。因此,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有研究通过观察发现,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观察组在脑卒中、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单药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治疗效果。

C反应蛋白能反应人体炎症情况,并与血小板活化有密切关系。国外有学者指出,在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得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活化以及减轻炎症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研究观察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后遗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抗血栓氯吡脑梗塞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红花二米粥抗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改良皮下注射抗血栓的临床效果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阿加曲班的合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