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翔宇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医院CT科,吉林 长春 130600)
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优化和进展,目前在临床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较多。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病因包括结核病、肺癌等,需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以控制病情,可见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1]。为探究该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次择取人民医院CT科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进行检查的7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患者开展不同形式的诊断方法比较研究,汇报如下:
择取我院CT科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进行检查的7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患者参与研究,其中男47例,女28例,年龄25~74岁,平均(50.3±2.4)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0.8)年。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癌22例,结核病12例,炎性病灶23例以及良性肿瘤18例。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的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已成年;语言功能和智力正常。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组患者分别进行CT和普放检查,其中CT检查方法如下:患者行平卧位,使用螺旋CT对其胸部进行平扫,在病灶处进行加强扫描,对比剂选择碘海醇。参数设置为200 mA电流,0.8 s/周的扫描周期,512×512矩阵,传输和分析图像。
普放检查方法如下:患者行X线机进行正位摄片和侧位摄片。参数设置为500 mA电流,50 kV电压。本组患者检查后选择至少2名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以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
研究数据统计学计算软件版本选择SPSS 17.0,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表达方式为百分比形式(%),当计算值P<0.05时,提示差异明显,统计学内认为有意义。
CT检查结果显示肺癌22例(100.00%),结核病12例(100.00%),炎性病灶22例(95.65%),良性肿瘤18例(100.00%),诊断准确患者74例,诊断准确率98.67%;普放检查结果显示肺癌21例(95.45%),结核病10例(83.33%),炎性病灶20例(86.96%),良性肿瘤16例(88.89%),诊断准确患者67例,诊断准确率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2,P=0.016<0.05)。
以往临床中诊断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的方法以普放X线摄片检查为主,该种方法在肺癌、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断中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对该类疾病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但是该种检查方式有一定的放射性伤害,且难以有效对肿瘤性质进行分辨,故有较高误诊率[2]。CT检查是继X线之后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检查方法,为探究两种检查方法对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的诊断效果,本次择取75例病理检查确诊的患者开展相应研究,结果显示CT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探究原因发现CT检查时不同病变的检查特征有差异,肺癌以致密性孤立球形阴影为主,有高度一致性的正侧形态。病情进展后肿瘤会向四周浸润,可发现病变边界出现短小的毛刺和粗糙的边缘,可高度结合病灶边缘密度,有分叶状形态和清晰边缘,周围可见钙化表现[3]。良性肿瘤和炎性病灶的CT表现有相似性,特点包括中密度,边缘模糊,个别患者有清晰毛刺形边缘。炎性病灶患者可见病灶内有肺部纹理贯穿,有胸液和粘连或肥厚的胸膜,可以此为据鉴别其与良性肿瘤。
综上所述,在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的诊断中使用CT检查效果更理想,能够有效分辨不同病灶性质,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效果确切,故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