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专专
(武汉市新洲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湖北 武汉 431400)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临床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差、喜欢独处并伴有幻听幻觉等临床特征[1]。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氯氮平、氨磺必利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大剂量服用药物容易造成患者身体严重的副作用,产生其他病症并发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次调查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2~56岁,平均38.2岁;观察组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23~55岁,平均37.9岁;两组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无妊娠期妇女和重大疾病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氯氮平初始计量为25 mg/d,逐渐增加到100 mg/d;氨磺必利初始计量为200 mg/d,逐渐增加至400~1200 mg/d。
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氯氮平治疗。初始计量为25 mg/d,逐渐增加至200~400 mg/d。
根据BPRS标准进行评价,评分减少75%以上为显效;减少50~75%为有效;评分减少低于25%为无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体重增加、肝功能、心电图异常。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9.0数据软件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计量数据,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效有17例,显效率为80.9%;有效为3例,有效率为14.2%;无效1例,无效率为4.7%;对照组显效有11例,显效率为52.3%,有效为6例,有效率为28.5%,无效为4例,无效率为19.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心电图异常1例、肝功能异常1例、体重增加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为心电图异常3例,肝功能异常3例,体重增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是由于长期心理精神压抑和不健康导致的,临床通常伴有被迫害妄想症等临床症状[2]。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控制会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氯氮平、氨磺必利两种药物在临床应用比较多,也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
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多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其可以促进多巴胺的释放,有助于缓解临床患者精神分裂症的状况,但常规剂量的使用下,临床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并发症比较多。常规治疗方式中,通常氯氮平初始计量为25 mg/d,逐渐增加至200~400 mg/d,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精神分裂症虽然有所好转,但通常会伴有不良反应,如心电图、肝功能异常、体重增加等情况,如本次调查中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为心电图异常3例,肝功能异常3例,体重增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同时对照组显效有11例,显效率为52.3%,有效为6例,有效率为28.5%,无效为4例,无效率为19.1%,无效率过高。
采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调查中观察组显效有17例,显效率为80.9%;有效为3例,有效率为14.2%;无效1例,无效率为4.7%,无效率比较低,同时心电图异常1例、肝功能异常1例、体重增加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低,而且在其他文献中国不良发生率也普遍低于10%以下,这说明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优势。氨磺必利是一种D2D3受体阻断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