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姣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瓣膜性房颤在临床上属于房颤病症的一种类型,其是指因患者心房射血功能的丧失而致使血液瘀滞在患者心房内,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并在临床上表现出心悸、呼吸困难以及眩晕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患有该病症后,将极易导致已形成的血栓促使患者产生脑血栓以及其他血栓类病症,致使严重性的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1]。当前临床上多使用华林法对该病症进行治疗,该治疗法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并最终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但是由于该病症的治疗周期较长,致使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容易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基于此,本文对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与连续性护理干预后对其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详细效果进行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瓣膜性房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8±5.0)岁。研究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3±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详细护理内容如下:(1)由护士长与相关护理人员共同组成护理小组,并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对各组员进行任务分配及培训,同时由组长对患者的护理计划进行制定,由组员对该计划进行执行,其中护理计划内容包括有护理评估、服药情况、病情观察以及出院随访等部分,在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的期间,若其出现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2)对患者的各项个人档案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联系方式等,使之方便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3)出院后,组建微信群,该群由护理小组组长负责管理,告知患者出院后若有疑问,可使用微信群进行交流,使之可以及时为患者进行疑难解答,鼓励患者多在微信群内与护理人员及病友进行沟通交流,使之提高其治疗信心及依从性[2]。
观察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指标及生存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性(85.42±6.30),生存质量治疗后(69.79±7.23)。研究组治疗依从性(89.74±6.89),生存质量治疗后(79.09±8.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84、4.3355,P=0.0176、0.0001<0.05)。
瓣膜性房颤属于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化,瓣膜性房颤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当前临床中多采用华法林法对该病症进行治疗,其主要是通过控制血栓形成为目的进行治疗,由于整个治疗过程漫长,长时间以来会使患者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治疗疗效。瓣膜性房颤除了借助医院的常规治疗以外,还需要在家接受长期治疗,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且没有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烦躁等。连续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方式,其可在不同场所为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一般指医院与家庭的护理连续,其中连续性具体指信息延续、管理延续、关系延续,在借助华法林治疗瓣膜性房颤的同时,通过对患者采取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的连续护理,进一步加强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管理,通过延续护理来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为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另外,连续护理的开展有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连续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