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霞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手术室,青海 海南 813099)
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均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据临床研究指出,这三种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高血压患者可合并糖尿病,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合并出现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出现对心血管造成损害,进而导致脑出血,这对患者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1]。本次分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报告如下所示。
选取高血压糖尿病并发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4~85岁,平均(66.78±8.89)岁,高血压病程9~30年,平均(15.63±8.89)年;研究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5~87岁,平均(66.93±8.90)岁,高血压病程8~30年,平均(15.52±8.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气道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研究组行以针对性护理干预:①血糖护理。因手术、麻醉均会给患者带来较强的应激反应,使得血糖急剧升高,另外禁食也会导致低血糖,对于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定时测量,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状态,若患者空腹血糖在10 mmol/L以上,则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干预,避免感染,促进切口愈合。②血压护理。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术后的安全隐患比较大,若未有效控制血压,可能发生脑疝现象,为避免术后因血压升高导致再次出血问题,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血压状态予以密切监测,并行以小剂量降压药物干预,使血压水平保持稳定状态,在警惕血压升高的同时,也需要避免低血压出现。③脑出血护理。术后通过降温措施,使机体组织代谢减少,避免在出血问题,必要情况下可予以冬眠疗法干预,另外若患者体温明显升高,应予以物理降温,使用冰毯降温,并对体温进行密切监测,另外对皮肤接触部位进行观察,避免皮肤冻伤问题。
统计两组高血压、高血糖、低血压、低血糖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高血压、高血糖、低血压、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03%、9.09%、6.06%、3.03%,对照组分别为18.18%、21.21%、12.12%、15.15%,研究组高血压、高血糖、低血压、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高血压已经发展成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一旦出现脑出血,将会给临床医护人员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另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脏器功能均比较差,预后效果一般。因此需要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利用生命体征观察可以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了解,对脑疝等症状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在出现异常情况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使治疗时效性提升,同时也使护理质量得到改善[3]。通过血糖、血压护理可以使患者血糖、血压水平保持稳定状态避免低血糖、低血压、高血压、高血糖现象出来,避免血糖、血压异常引发脑出血。同时脑出血护理,可以使脑组织损伤减轻,预防中枢性高热,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护[4]。因此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佳。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后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