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松
(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上海 201499)
选取某个医院内部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入院前急救资料进行调查和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工作的具体开展状况,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1~88岁,平均年龄(60.8±8.2)岁,所有患者均患有心脏病,其发病地点在公共场所的有31例,在家中的有69例。其中患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为17例,心脏病或心绞痛病史的31例,脑中风5例,高血压19例,无相关疾病历史的28例。所有患者资料选择的过程中,排除呼吸系统、各种外伤造成的心脏骤停情况,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和孕妇。
本文共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的患者资料,其均接收入院前的急救治疗,根据具体的治疗情况,总结出以下内容:
首先是出诊的特点,在院方内容,一般设置急救中心,其起到的是调度的作用,能够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接听各个部门的电话,主要针对急救的电话内容,按照电话内部叙述的患者疾病情况,以及具体的改善情况,快速的对其开展评估和分析,准确的定位电话来源和方位,根据具体的现象,结合医院内部的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做出准确的指令,要求救护车迅速出发,抢救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的组成,一般情况下就是按照一名司机、一名护理人员、一名医生的配合。在抢救车已经出发之后,要求医生能够紧急与患者展开联系,确定患者的现状,同时与救助者进行童话,需要救助者能够在掌握具体的疾病情况下,对其开展简单的院前救助知识指导,保证救助者能够现场按照医生的指挥,对患者及时的进行院前的抢救工作。同时在救护车前往患者位置的途中,医生需要对救治使用的设备和器械提前进行准备,其中包括:气管插管的物品、氧气吸入的设备、除颤仪、心电图的机器等,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抢救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药物,以及输液的物品完整有效。
其次是现场的急救工作,救助者在发现患者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需要及时的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够移动患者,需要帮助患者通过简单的、轻微的动作,找到合适的体位。如果了解患者疾病的救助者,需要及时的给与速效救心丸,保证患者情绪稳定,对其进安抚。同时在救护车达到抢救现场之后,要求患者能够处于平卧的位置,在询问患者疾病历史的过程中,要求了解患者的血压、思想意识、心跳和呼吸频率等情况,需要护士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在了解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后,按照临床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反映情况,及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和诊断。如果患者在急救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心脏骤停的情况,需要立刻对患者开展抢救的工作,在合理的措施下,保证患者心脏复苏。例如:在院前抢救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心脏骤停,就需要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迅速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配合使用复苏类的药物,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等工作。
最后就是开展转院的急救工作,这一工作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要求在初步对患者进行抢救之后,能够及时的把患者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因为院内的设备更加专业,药物种类也丰富,更能够及时采取手术工作等。所以在院前抢救工作开展阶段,经过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之后,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简单明了的与患者的家属进行阐述,同时最主要的就是需要针对转院的途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种风险进行强调,保证患者家属能够熟知各种情况和事项,保证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生,避免出现哭闹的现象。
在转院的过程中,要求保证患者采用绝对平卧的位置,同时对患者进行止痛和镇静的处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电进行监护,发现意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保证能够选择最佳的院前抢救方案。同时护士也需要对患者输液的速度进行控制,保证静脉输液的畅通,准备好应对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现象,保证急救物品能够充足准备,同时固定患者的鼻导管、注意患者氧流量、避免出现氧气泄露和氧气管扭曲的情况。
在所有抢救工作准备完毕,或者是已经开始实施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整个院前抢救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记录,充分的对患者病情具体变化情况有所掌握,其中还包括一部分意识清醒的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保证患者能够拥有平稳的心态,避免出现过度紧张和不安,家中疾病的现象,同时也能够保证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院前抢救工作的开展。在即将到达医院的时候,需要与急诊科室取得联系,把患者的疾病状况、目前的情况、已经实施的急救工作告知院方,保证急诊科能够针对院前抢救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做好抢救的措施,以及患者疾病情况的通报,完善各项准备工作,以准备接收患者。
评价院前急救工作的具体开展状况,以及抢救的效果。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的患者人数为58例,占总人数的58%,死亡的人数为42例,占总人数的42%。其中成功抢救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的有19例,占总人数的19%,明显低于死亡人数(25/25%)。
在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对于大部分疾病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方案,但是在临床的院前急救工作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的比例非常高,一旦发生就是危重疾病类型,所以在处理的过程中,相对比较麻烦,至今为止我国对于这一疾病抢救成功率依然稍低。而据调查能够看出,患者在疾病发生的时候,合理的给与院前急救工作,对于后期是否能够抢救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因素,所以越早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后期院内开展的救治工作,其效果就越理想。根据科学数据分析能够看出,在初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心脏骤停的患者,和生存率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生存率在4 min以内的患者43%~53%,>10 min者基本均救治失败,故黄金抢救时间为5 min。本次调查的100例患者中,其成功抢救的平均时间为(4.25±1.31)min。所以这也能够看出,国外研究得出的5~7 min的时间,与国内的时间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就是因为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后,比较容易出现现场无人,求救无效、目击者不能够对发病地点准确描述等一系列延误救治时间的现象。
所以要求医院内部针对疾病疾病患者的救助电话,给与首先外出抢救的绿色通道,保证司机能够清楚熟知各个路段的基本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最有效的救治方法,进而缩短救治的时间。同时也要求地区的政府部门,能够根据当地的居民基本素质情况,合理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以及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工作,保证目击者和家属能够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救助工作,这也能够提高院前急救工作开展的效果。同时因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的患者人群,一般以老年人为主,所以主要的还是需要从预防工作着手,保证其定期进行检查,家中常备急救药品,进而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经过资料的调查能够看出,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的患者人数为58例,占总人数的58%,死亡的人数为42例,占总人数的42%。其中成功抢救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的有19例,占总人数的19%,明显低于死亡人数(25/25%)。根据以上患者的资料调查情况能够看出,针对急性的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的患者,需要在入院之前,对其进行急救,找到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保证抢救的规范性,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成功救治的几率,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后期健康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分析可知对由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引起的疾病来讲其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突发性,而患者一旦发病必须要在入院之前进行及时的准确的院前急救,帮助患者减轻病症状况同时也提高患者入院之后的治疗效果。因而对于院前急救有着较为准确的认知就显得至关重要。患者亲朋家属要在患者发病之后实施科学的、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然后配合患者入院之后的良好治疗,进而通过这种入院前与入院后的双重治疗方式真正的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帮助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