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用结合推进基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9-01-03 12:3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惩戒诚信信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国务院也颁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全面开启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阶段。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对基层而言,具有持久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健全完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制度环境

信用工作的基础支撑是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都建立了配套的法律法规,不仅种类多,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试点探索阶段性成效也很显著,陕西、湖北、上海、河北、浙江5个省市已出台地方性信用法规;南京市推出“市民诚信卡”,为广大市民提供信用服务;苏州市推出“桂花分”,探索市民信用评价;浦东区研究“政务诚信指标体系”,支持政府诚信建设。即墨区自2016年获批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以来,确立了活力即墨、品质即墨、文化即墨、诚信即墨“四个即墨”的发展方向,将“诚信即墨”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打造,从顶层设计方面完善制度体系,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加具体化、规范化。2017年,即墨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361个县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2名。

二、打破“孤岛效应”,实现信息归集共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搭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数据库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目前,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上线运行3年多,覆盖了工商、税务、环保、食品药品、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数据归集量迅速增长,从最初不到2000万条提升到259亿条。这一平台整合了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各社会单元之间的信息和资源,打破了信息孤岛和部门壁垒,使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基层区市提供了样板参照。即墨区主要是从四个层面来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一是建好平台。核心在于“一网三库一平台”,即:“诚信即墨”官方网站,企业、个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三个基本数据库,区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落实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搭建起以金融、商贸、工程管理等领域信用信息系统为子平台的全区信用信息系统大框架。二是统一标准。如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比如,需要归集哪些信用信息,如何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如何把信用信息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区分开来,如何对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共享、发布、应用等全过程进行规范,采用哪些系统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等。三是共用共享。建好信息平台目的就是要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即墨对现有的平台进行了整合提升,建立了区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与行政执法平台、行政许可平台贯通并自动归集数据,与青岛市级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归集。四是确保安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好信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用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等工作,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切实筑牢信用信息的安全“防火墙”。

三、聚焦重点,追求应用成效最大化

在建好信用平台的基础上,把信用信息应用好,做到建用结合才是关键。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即墨以“13+1”示范工程为引领(“13”即政务、金融、商贸流通、工业、工程建设、司法、旅游、公用事业、劳动保障、税务、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交通运输等13个重点领域和行业,“1”即公民个人信用),着力提升信用服务大局能力,稳步构建起“信用+”大格局。二是建立奖惩联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健全社会信用奖惩机制是巩固社会信用堤坝的重要一环。比如,对企业欠债不还或者出售假货,如果单纯利用法律或行政手段进行处理,往往成效不明显。但如果企业的失信行为被记入信用档案,在此后的税收征缴甚至银行贷款行为中,使其受到一定限制,将极大减少失信现象发生。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既要表彰和宣传,使其得守信之“名”;也要在金融服务、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和补贴补助等方面依法提供激励政策,使其得守信之“利”,实现名利双收。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建立违法失信“黑名单”,发挥政府、社会、媒体和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作用,对违法者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失信成本。即墨研究制定了《信用联合奖惩行为清单及措施清单》,31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在公共资源管理使用领域对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备忘录》,“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将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三是强化市场导向。一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高执业水准、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和加工信用信息,同时开展多种专业化征信服务,推动信用交易的发展,提高全社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扩大产品使用范围,推进信用产品的市场培育和有效使用。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法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逐步推广使用信用征信产品。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服务组织体系,营造“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制”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惩戒诚信信用
忘却歌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也谈“教育惩戒权”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信用消费有多爽?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