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2019-01-03 08:43赵玉华史凡凡吴新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结核脊柱切口

赵玉华 方 青 史凡凡 吴新军

(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 , 重庆 400038 )

脊柱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脊柱的一种继发病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90%。且近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由于结核病程较长,容易发生脊柱畸形甚至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切口感染是脊柱结核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对此充分重视,尽早预防和及时处理。现就此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63例,男94例,女69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43.5±2.3)岁,均有疼痛、倦怠无力、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其中颈椎结核11例,胸椎结核33例,腰椎结核87例,胸腰短结核23例,腰骶短结核9例.48例午后低热、盗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19例有脊柱后凸畸形;15例窦道形成—其中腰椎结核11例,胸椎结核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有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其中有2例患者伴窦道形成。5例患者中3例经换药后切口愈合,1例切口感染伴窦道形成患者再次行清创手术,1例接受了CT引导下穿刺引流置管,后经换药及清创缝合后切口愈合。5例患者术中结核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2例为耐药结核菌,但5例患者感染后切口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1)抗痨治疗。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脊柱结核的根本治疗方法,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3]。 遵医嘱术前应用抗痨结核药至少2周,以改善全身的结核症状,使病变局限稳定,减少结核杆菌的扩散,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有窦道者及时换药,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异烟肼和利福平应空腹服用,如用药后出现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和其他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用。(2)饮食护理。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是治疗本病的基础。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数患者全身情况较差[4],尤其并发脓肿后更使机体消耗量增大,常出现低蛋白血症,而且结核患者大多体质虚弱,营养状况差,患者面黄消瘦、贫血、食欲不振,如不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将会严重影响病变的局限与疗效,也很难耐受手术的创伤,术后易致伤口不愈合及再次形成脓肿和窦道。应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口味,为患者提供可口、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质饮食。如牛奶、瘦肉、鸡蛋、鱼虾、豆类、谷类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注意经常调整饮食花样,使其色、香、味俱全,以刺激病人食欲。食欲不振可适当应用助消化健胃药,以增进病人食欲。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新鲜全血或血浆。(3)心理护理。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多数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多方求医久治无效,住院期间患者心情复杂,一方面希望尽快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对治疗信心不足,担心治疗效果,极易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不利于病情控制。术前主动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及需求,耐心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消除其思想顾虑及对手术的恐惧感。(4)严格器械及内置入物的管理。所有植入性器材必须3证齐全,所有器械在本院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并经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5)手术室的管理。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除与空气净化设备和适宜的温湿度有关外,还与改善通风及空气的静止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2台手术之间做好空气消毒,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小动作幅度,以减少人为增加空气中浮游菌数的机会。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也是预防脊柱结核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2.2 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氧饱和度,大部分患者体温高达39℃以上、血压偏低,主要是由于术中病灶清除脓液、毒素吸收所致,要积极观察体温变化,采取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药物退烧,以防止体温过高,过多消耗体力。加之有地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本病为消耗性疾病,术后应及时监测血常规,尽早输血、血浆以促进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术后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每天2次,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有效阶梯镇痛。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切口疼痛明显并持久。因此,术后 48-72小时给予多模式镇痛,并根据动态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时调整镇痛药物,同时保持患者舒适卧位,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观察切口渗血情况。由于脊柱结核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血肿,研究表明20%的术后血肿内存在细菌感染[5],应密切观察伤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以保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如为淡血性液、清亮应考虑是否有脑脊液漏,若有脑脊液漏则将平卧位改为头低脚高位或健侧卧位,减少脑脊液的渗出。咳嗽、打喷嚏时要先用手压住伤口,防止用力过大而造成伤口裂开加重出血。(4)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必须严密监测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引流管脱出、折叠、扭曲等,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质,如术后1小时内引流血量超过200ml且血压不稳定,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可能,立即减小引流管的负压,并通知医生。如引流液为无色或淡黄色,且患者有眩晕、头痛、恶心等不适,则提示有脑脊液漏可能,应使患者保持头低脚高体位,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6]。(5)加强病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骨科病员多而复杂,病房空气随时会污染,带细菌的尘埃散布于空气中,在换药时可能沉降于伤口引起感染,加强病房的消毒和人员控制尤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到:将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分开,教育患者不要串病房,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严格控制探视及陪护人员,避免交叉感染;尽量集中换药时间,严格无菌操作;脊柱结核患者尽量安排在离门较近或靠窗等通风好的地方,做好终末消毒。(6)体位的护理。体位保持舒适,置引流管的患者多采取健侧卧位与仰卧休息,以减少患侧卧位引流管易被压迫而导致引流不畅,同时压迫创口导致疼痛加剧,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在一轴线上,避免扭曲及旋转,防止植骨块脱落。(7)营养支持。患者的全身状况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7],肠蠕动恢复后,鼓励患者进食。按流质-半流质-软食的顺序逐渐过渡。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8)用药护理。因此类病程长,服药时间长,病人难以长期坚持服用,故应反复强调服用抗结核药物的重要性,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规律使用抗痨药物,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结核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可有效降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复发。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用药过程中可出现不良反应[8]。(9)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指导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随时注意观察、并与术前作比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翻身时要保持头、颈、肩、腰、髋在同一轴线上;防止术后切口感染,应动态观察体位变化以及切口局部情况;鼓励患者咳嗽,并指导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翻身时叩击患者的胸背部,嘱病人随着叩击节奏咳嗽,有利于痰液的咳出。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每天2次,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指导病人进食一些粗粮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韭菜、豆芽等,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石蜡油等润肠缓泻药物,鼓励患者多饮水,自行冲洗膀胱,减少泌尿系感染。

2.3 康复期指导:(1)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当天即可鼓励患者活动足趾,术后第1天开始双下肢股四头肌收缩、屈伸活动、间歇充气式肢体气压治疗;术后3-5天根据病情佩戴支具下地活动,但术后2个月内仍以卧床休息为主,半年内不负重。(2)继续使用抗结核药1.5-2年,用药期间出现耳鸣、口麻应及时复查。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常规、肝肾功,不可随意更换药物、停止或减少药物剂量,以防止结核病灶复发。(3)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合并截瘫的患者可作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以增强心肺的适应能力和上肢的肌力,同时被动运动、按摩下肢及各关节,以防关节黏连、强直。

3 小结:脊柱结核术后切口感染主要为术区来源结核菌感染。对于结核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需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规律使用抗痨药物,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结核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消除不良因素;加强健康宣教,可有效降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结核脊柱切口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