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行为的教诊改研究

2019-01-02 02:05冯美仙吕纯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学行为

冯美仙 吕纯

【摘 要】利用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思路,聚焦课堂教学行为,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选择11个视角、34个诊断点构建诊断量表,并以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实践。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学行为;诊断量表;教学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4-0039-04

【作者简介】1.冯美仙,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江苏无锡,214151)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2.吕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江苏无锡,214151)机电工程学院综合办主任,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一、课堂教学诊断量表的构建

课堂教学诊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方法,诊断效果的好坏,诊断量表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利用量表能收集到改进问题的有效证据,基于证据做出有效推论,才能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本文的课堂教学诊断量表是基于教学行为构建的。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所采取的行为,它不仅包括师生、生生间在课堂上的相互作用,还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我们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选择11个视角、34个诊断点进行课堂教学诊断量表的构建。

(一)课前准备阶段诊断量表的设计

课前准备阶段主要从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前检测的设计4个视角进行诊断,量表设计见下页表1。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二是与学生的学情是否相符。教材处理体现了一名教师的学科素养,方法有增加、删除、整合、更换等,教材处理是否有效将影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资源的整合应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考虑学生课前学习的便利性。课前检测题的设计有利于教师课前获取学习信息,了解学情,并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课中观察阶段诊断量表的设计

课中教学阶段主要从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内容的讲解、课堂互动的质量4个视角进行诊断,量表设计见表2。判断教学环节的质量可以围绕每个环节所指向的教学内容、具体目标、花费时间、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展开。教学方法是呈现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教师将精心准备的课程资源以讲授、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重点、化解难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获取课前的学习信息并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可以使教师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课堂互动的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而课堂提问是最直接的互动形式,科学预设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问题和资源若非常有价值,可以融入后续的教学进程以改进教学。

表2 课中教学阶段量表

(三)课后反思阶段诊断量表的设计

课后反思阶段主要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后教学反思3个视角进行診断,量表设计见下页表3。教师在预设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如何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检测效果,教师的教学经验及评价标准等进行判断。提问和讲解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两种教学方法。提问的技巧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如果问题指向明确、表达清楚,提问的思维层次搭配合理,并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的提问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讲解的有效性可以从讲解内容的准确性、教学语言是否简洁和直白、语音语速是否控制得当及讲解时的辅助方式(板书、手势、视线等)等方面进行诊断。教材处理的有效性诊断可以从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和区别,教材整合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展开,教材在做二次开发时是否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等方面切入。通过诊断,总结课堂的成功之处和特色亮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达成诊断的目标。

二、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实践——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电子技术基础”是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对2017级某班进行了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实践。我们以“译码器”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选取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4个视角进行了诊断,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课堂教学诊断

1.教学目标的预设。

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是理解译码的概念,掌握半导体数码管的引脚功能及分段显示译码电路,了解译码显示电路的组合连接应用;能力目标是能准确测量七段数码管,判别其极性和引脚,能理解译码电路功能;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综合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经过诊断,我们发现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本节课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能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否则在评估目标达成度时无法考核。例如,“掌握半导体数码管的引脚功能”可以改成“能根据实物准确说出LED七段数码管每个引脚的功能”。(2)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内容相互交叉,且概念不清晰、描述不明确。例如,知识目标中有掌握分段显示译码电路,能力目标中有能理解译码电路功能。“能理解译码电路功能”不是能力目标的表述方式,可以改成“能正确分析译码电路的功能”。(3)情感目标的描述与能力目标混淆,无法评价其达成度。例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可以改成“能够服从组长的安排,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LED七段数码管每个引脚的测量和识别”。

2.教學内容的选取。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范次猛主编的教材《电子技术与技能训练》,从保持、增加、删除、置换、合并、新立6个方面观察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处理情况。与教材相比,教师做了“两加、两减、一立”五个明显的改变:增加了利用74LS138和CD4511构成的两种译码电路,并利用两种译码器的功能分析具体电路的功能;减少了对二进制译码器和二十进制译码器内部电路原理的分析;新立了一个拓展项目,利用CD4511设计一个高低电平显示电路。从教材的二次处理来看,突出了五年制高职教育重应用轻原理的特点,也满足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的需求。

对教学重点的预设不合理,例如教学重点之一为“译码显示电路的基本原理”,从教学目标来看,电路的原理不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预设与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匹配,如教学难点“译码显示电路的组合连接应用”可以改成“CD4511译码显示电路的应用及功能分析”。

3.教学环节的组织。

本节课分为视频导入、学生练习、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学生展示、教师总结、布置作业7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时间分配较合理,体现了“做中学”,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没有对前面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而是直接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前后两节课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教学环节的组织与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一致。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理解译码的概念,但实践中对译码概念的教学仅用一分钟的视频导入,教师没有板书。

4.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方面主要观察了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课堂中师生互动(如提问、讨论等)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讲解的有效性及教材处理的有效性。从课堂观察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前没有将相关教学资源发放给学生,课堂上给每位学生发放的学习任务单,下课后并没有要求学生上交。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师生互动,但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互动形式较单一,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关联度不高。教师课堂讲解的时间占了整节课的二分之一,重点突出,但由于缺少了学生课前预习,所以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得不够充分。从现场教学来看,教材处理得比较合理,体现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通过诊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环境也改善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了,试点班级的平均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和改进。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的“专业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主体,通过政策宣传和制度引导,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诊断意识,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精准到位的诊断需要高水平的诊断能力,目前部分教师的自我诊断能力不足。一方面需要从专业研究的视角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要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单位,结合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研讨,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理念和基本技能、诊断量表的设计和应用等,提高诊断水平,从而改善教学行为。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标准意识和目标意识。

课程标准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但是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习惯于依赖教材和经验,没有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因此,要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学标、贯标、用标”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标准意识。

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解决“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围绕“目标”展开。但是有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课堂互动随意性强、教学内容预设不合理等,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此,要通过培训和教研活动,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行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教学行为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