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解读

2019-01-02 01:37邹鹏飞
山西农经 2019年21期
关键词:基本原则

邹鹏飞

摘 要:从基本原则、具体章节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律;基本原则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1-001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922.32        文献标志码:A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强化农村农业改革,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农村农业及农民合法权利,促进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引导农村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地全面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目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1.1  遵守依法治农的基本原则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遵守依法治农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农业生产或者农民进行农业相关活动时,都要遵守农业基本法及宪法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政府机关、农业相关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执行,违反法律必定追究责任。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而农业法的根本制度原则也体现了这一点。依法治农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的基本要求,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农业法的基本目标之一。

1.2  保障“三农”权利的原则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保障了农民、农村、农业的基本权益。农业法的重点原则就是“保护农业”原则,或者叫作“保护三农”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要依据农业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根本权益。

农村处于社会较薄弱的地位,农民是弱势群体。在对待“三农”的问题上,国家要放宽相应政策,把资金发放到位,以此保障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法的公正价值观正是从支持及保护农村、农业、农民的利益上体现出来的。这是农业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是农民依法维权的重要法律依据。

1.3  农村社会、农业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农业法的法律法规中,重点强调了农村社会、农业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对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国家并不赞同一味索取。农业经济要发展,但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两者要相互协调。在维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经济,把农村自身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不能只是单一发展某一个方向,而是要全面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实现农村生态、社会及经济的协调发展。

1.4  遵循以政府调节为辅、市场导向为主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遵循以政府调节为辅、市场导向为主的原则。在发展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农业法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来制定。在我国,市场经济起到主导作用。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授权。政府进行局部调节,引导农村发展方向,适当地管理和规范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建设。农业法的手段和方法正是从这里体现出来的。

1.5  科教兴农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七章明确规定了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国家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操作中,推广并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农业教育,實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经济。国家要重点培育科技人才,把教育作为主要任务,把农业教育和科技放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让科学技术逐步转化为农业生产结果,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打好结实的基础,为实现“三农”现代化服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具体章节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整部法律由13个章节、99条法规构成。除了第一章总则和第十三章附则之外,整部法律分别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

第一章第三条指出,国家要重点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发展占据了首要位置。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发展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国家为了保障农业更好的发挥作用,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保障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第五条法规指出国家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当前的基本任务。一直以来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坚持以多样化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制度并存。国家将农业经济发展当作首要任务,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保护。

保障“三农”权利的原则体现在法规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中,国家鼓励农民以自愿形式组成各种不同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在第十一条法规中有明确的说明。

第九章也有对农民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例如第六十七条法规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机关不能私自向农民或其农业生产经营收费,如确有收费事项,则必须对收费的标准、内容及范围进行公示。由此可见,国家从很大程度上放宽了农业生产方式,农民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只要不违法,农民可以合理开发土地,利用现有的集体资源,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在农业法中,国家还加入了对西部开发的规划,增加对西部地区开发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保障西部农民收入水平,以此提升西部农民的生活条件。这一点也体现了国家正在逐步地缩小城市与农村间的贫富差距,从而达成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农村社会和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第八章法规中有着明确解释。在以往旧的农村农业发展模式中,农民有时为了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过度地开垦土地,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针对这方面的不足,农业法从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层次出发,阐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规范了农村社会和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内容。举个例子来说,第五十七条法规明文规定,农业经济发展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重点发展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第五十八条法规则要求政府要对农用地的耕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六十条要求全民实行义务植树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法律法规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进行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我国一直以来遵循政府调节为辅、市场导向为主的原则。这个基本原则也体现在了农业法中,是农业法的方法和手段。在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建设依赖市场经济规律来调节。市场经济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主导作用。对于政府来说,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农村农业进行引导调节,适当管理、规范农业经济发展方向,既不能对农村农业经济视而不见,又不管过分地插手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法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第七十九条法规中明确提出,国家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方针,大力鼓励并支持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结构作出适当合理的调整并对其进行优化,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渐缩小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

第八十三条法规中,国家为了保障农村贫困或丧失劳动力农民的基本生活,改善了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在农民健康医疗方面,国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详细规则在第八十四条法规中可以体现出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七章法律法规中,强调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上的重要性,规定政府要制定规划并发展农业教育及科技事业。要增加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经费及农业教育事业的经费,增加农业科学技术投入,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教育培训。国家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农业技术,让农业生产朝向机械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十九条法规中,强调了农作物新品种的保护措施。国家鼓励并引导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的转化,以此促进农业經济快速发展。

第五十条法规规定,国家为了支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把市场经济引导和政府扶持政策相结合,建立无偿或有偿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机构,大力推行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以此增加农作物收成。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意义

3.1  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全面支持农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更符合目前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更加明确了农民在我国的主体地位。第一章和第三章明确规定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地位。发展农业占据了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要确保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有农业法作为强大的后盾,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保障,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力,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农民生活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引领农民共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3.2  维护了农业的生态环境的发展,科教兴农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从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有助于以科技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传统的耕作模式,而是用机械化、专业化的模式来发展。

第七章法规明确指出了国家鼓励、吸引高科技企业等社会力量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投入。国家保护农作物新品种培植,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培育科学技术人才。这不仅加强了农民创造力,增加了农作物收成,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还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编辑:郭  瑞)

猜你喜欢
基本原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如何编写高中物理导学案
探究以现代法治精神推动行政诉讼法修改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