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林 王国伟 夏青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反复、慢性和致残类疾病,据WHO报道抑郁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而且约有1/7的人会在人生某个阶段遭受抑郁症困扰。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在中国,目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为3 000万人左右,然而得到专业治疗的患者不到10%。同时,很多的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更没有进行过诊治。因此,寻求让患者在疾病早期进行有效的自我干预的方法,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较为重要。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抑郁症治疗的最新研究,对运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1.1 5-羟色胺(5-HT)含量下降 5-HT是一个重要的情绪行为调节因子,研究发现,参与情绪调节的脑区与5-HT能神经纤维间存在广泛的突触联系,而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脑区及纤维联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与结构改变。研究证明,抑郁症体内的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1],中枢神经缺乏5-HT是引起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所使用的抗抑郁的药物也是增加5-HT在突触间隙的留存时间。
1.2 海马退行性改变 海马是脑边缘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在人类的学习、记忆等智慧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长期反复的慢性应激刺激可使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一过性增加,机体内较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会对海马区域产生一定的损伤,引起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的退行性改变,海马体积缩小,从而导致记忆功能的降低[2]。抑郁症的神经可塑性假说认为:抑郁症的主要变化是大脑海马区域的神经发生减少,海马锥体神经元萎缩等[3]。
1.3 谷氨酸增多 有研究显示[4],大脑中超过50%的神经元通过谷氨酸进行信息传递,因此谷氨酸代谢的稳定对于大脑发挥正常的认知、情感功能具有着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的水平明显升高,原因之一是由于长期的应激刺激导致神经元的谷氨酸释放量增多。另一原因是负责清除谷氨酸的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谷氨酸的清除减少。突触间隙中增多的谷氨酸不断地刺激NMDA受体,导致后者持续激活,使Ca2+内流,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5]。
1.4 HPA轴过度兴奋 应激会使大脑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CRH)增加,CRH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进入肾上腺后,刺激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使HPA轴过度兴奋,从而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糖皮质激素会引起海马神经元受损和海马细胞的丢失导致严重的记忆和注意缺损以及情感和行为障碍,导致抑郁症的发生[6-8]。
2.1 药物治疗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是以肾上腺素(NE)、5-HT为靶点,通过上调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达到抗抑郁的效果。然而,抗抑郁药存在两个不足:一方面是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起效慢,维持治疗时间长,并且有30%的患者对抗抑郁药物无效;另一方面是复发率较高,首次发病治愈后的复发率高达50%,而二次发病治愈后的复发率则更高[9]。
2.2 心理治疗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思维认知扭曲,自我评价过低,消极、冲动等心理问题,使自杀率增加。因此,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改善患者错误自我评价,形成良好的应对生活或困难的态度和方式,需要有效的心理治疗干预。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是最常用的、且有公认疗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10]。
2.3 理疗 药物治疗的同时,将理疗作为辅助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的躯体症状[11]。理疗主要包括电刺激治疗和磁刺激治疗等方法。
研究发现[11],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皮层的兴奋性不均衡,右侧额叶的兴奋性显著高于左侧,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抑郁症神经调节疗法。Salomons等[12]发现rTMS能调节皮层的兴奋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血流和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代谢改变有关。Pogarell等[13]的结果表明rTMS可能促使脑内多巴胺的释放而发挥抗抑郁效果。Kim等[14]发现rTMS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是使海马突触可塑性受损的状态得以较快的恢复。
2.4 运动 Stanton R等[15]通过整理2007年至2014年期间发表的5篇有关运动干预抑郁症的RCT文章发现,运动对抑郁症有效,并且需要3次/周、连续9周的中级强度的有氧运动。因此,运动治疗被认为是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抑郁症治疗方式。
3.1 跑步 有研究显示,跑步可使大脑分泌内啡汰,可达到止痛剂的效果,并能给人以欣快感、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16]。2018年《Science》报道,跑步可以促进大脑神经新生,从而有助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17]。海马体是大脑中学习、记忆的关键区域,该部位有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可在一定刺激下分化为新的神经元。因此,运动可能会通过促进神经再生的方式调节重塑因抑郁而损失的海马,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付慧鹏等[18]在有氧运动对抑郁症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常规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组患者采用药物配合慢跑,治疗1周后运动组相对于常规组有显著的效果差异,第2周结束后,两组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由于药物作用开始产生效果),但运动组的效果仍然优于常规组,说明相对于只进行药物治疗,结合慢跑的运动干预可达到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3.2 瑜伽 研究发现,情绪和焦虑障碍患者大脑内的GABA活性会降低。Chris Streeter等[19]对抑郁症患者进行60 min/次,3次/周、共12周的瑜伽训练,通过比较练习瑜伽前后大脑中GABA含量变化,发现患者GABA含量提高了27%,同时,瑜伽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癫痫症状。
Chris Streeter等[20]在2017年的研究中采用每分钟5次呼吸的艾扬格瑜伽和连贯性呼吸干预重度抑郁症,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高剂量组(每周三次90 min 课程和家庭练习)或低剂量组(每组两次90 min课程和家庭练习),结果显示两组的症状均显著减轻,且依从性没有显著差异。尽管高剂量组中更多的患者具有较少的抑郁症状,但研究人员认为每周参加两次课程(加上家庭练习)可能对身体负担较小但是仍然能够有效的获得积极情绪。抑郁症患者应该每周至少参加两次瑜伽和深呼吸课程,并在家练习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症状。
保文莉等[21]在瑜伽对高校大学生抑郁症干预效果的研究中,对实验对象进行10周的瑜伽运动干预,研究发现实验前后SDS(抑郁自评量表)各观察维度均值有显著变化,说明瑜伽对于抑郁症的干预有较大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3.3 太极拳 张轶丹等[22]采用24式太极拳干预抑郁症患者,同时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24式太极拳干预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仅进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同时他们认为24式太极拳“行云流水,动静结合,上下协调,前后连贯”的要求需要大脑与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各系统与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协调性。
Ma Y等[23]通过研究太极拳训练对中美两国严重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发现太极训练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症状。
蔡燕等[24]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2个月的太极拳训练,结果发现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他们认为太极拳是一种放松运动,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神经、肌肉,对机体心理、生理和生化等方面产生影响使患者有愉快的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4 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养生运动、健身气功,简单易学,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同时调节生理及心理功能。
张峰等[25]将12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八段锦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3周、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上的HAMD和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帕罗西汀配合八段锦运动可进一步的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洪福等[26]采用八段锦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干预,发现被试者实验后抑郁症状评分上有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5 球类运动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英国国家优化卫生与保健研究所(NICE)发布的指南中指出:“轻、中度抑郁症可在心理治疗之外选择团体运动干预治疗。”球类运动作为一种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方法,趣味性强,并且可以增强肌肉的灵活性与肌肉的韧性,同时有助于患者情绪的宣泄。胡燕滨等[27]对两组大学生分别进行2个月的足球和羽毛球锻炼,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各心理评价指标发现,足球组的焦虑和抑郁均出现显著差异,而羽毛球组的焦虑出现显著差异、抑郁无显著改变。说明相对于羽毛球,需要团体合作的足球运动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朱淦芳等[28]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针对抑郁性学生,中等及以上强度(1 h/次,3次/周)的技巧性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更有利于抑郁症状的改善。
通过本篇综述,我们发现运动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功能有显著的作用,并降低复发率。通过运动对抑郁症进行干预具有明显的优势:强度和频率一定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配合药物治疗时可以明显提高抑郁症状的缓解率,改善患者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等;相对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运动治疗的方式多样,患者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合适的运动方式,可更加有利于治疗的积极性,而积极的态度正是抑郁症治疗的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