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肩提抖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2019-08-15 06:58余兵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胸椎医者手法

余兵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运动队的常见病症,临床表现以胸背部疼痛为主,常伴有胸闷、心悸、咳嗽痛,不敢深呼吸,转侧身困难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1]。处理不正确、不及时常会对运动员的训练造成极大的困扰,影响队员竞赛成绩的发挥。笔者在工作中运用常规推拿手法结合抱肩提抖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到2016年8月在我运动医学门诊部就诊,且确诊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运动员和体育运动爱好者,共50例;按门诊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5~44岁,平均年龄(16.04±9.20)岁,病程3 h~3个月,平均病程(12.64±18.17)d;对照组男11 例,女14例,年龄8~35岁,平均年龄(16.48±7.56)岁,病程1 h~5个月,平均病程(13.12±17.20)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主要包括放松手法、复位手法和整理手法三个部分。

治疗组在第二步手法结束后,对患者施以抱肩提抖法。具体操作为:患者取站立位,屈颈,双手十指相对抱住颈项部,双肘内收紧贴于胸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胸前隔一5 cm厚毛巾紧贴其患椎部位;双手向前环抱患者双肘,并合扣在其胸前;嘱患者全身放松,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末医者用寸劲突然发力,使患者双足离地,抱起患者向后上方提抖身体1~2次;同时,医者用前胸冲顶患者后背患椎处,两者在瞬间的合力寸劲作用下,促使椎体复位,此时常可听到一声或多声“卡嗒”的弹响声,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或消除,这多表示复位成功。操作完后接着施行第三步整理手法,操作要领同对照组。

两组治疗均隔日一次,共治疗3次。治疗期间配合每天做耸肩、扩胸以及背脊肌力量训练等练习,以巩固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背部压痛不明显;好转:症状减轻,功能改善,背部压痛缓解;无效:症状体征同治疗前,功能改善不明显。

1.3.2 疼痛程度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将一根长10 cm的直尺,起点标记为“0”表示无痛;终点标记为“10”表示极度疼痛。患者依据自身对疼痛的感受,在直尺上标记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2) 治疗1次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次后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3次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表3)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次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两个时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次后 治疗3次后治疗组 25 7.04±1.21 4.27±2.25 2.33±1.02对照组 25 6.93±1.15 5.63±2.42 3.87±1.23

3 讨论

胸椎小关节既是微动关节,也是联动关节[7],在突然急性扭挫拉伤,以及长期姿势不良,椎体退行性改变等因素作用下,都极易使胸椎骨关节内外稳定性关系被打破,胸椎小关节承受不住瞬间应力的冲击,而发生一处或多处的错位,甚至发生关节囊滑膜嵌顿而不能自行复位[8];随即发生的局部炎性的渗出、肿胀和粘连,又刺激、压迫或牵拉了附近的神经和血管,从而产生了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9]。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6-10],其产生的病机为关节错缝,气滞血瘀,脉络受损。中医认为:“伤骨必伤筋,骨正筋才柔”。本病治疗关键是使“骨还位,筋归槽”。常规推拿手法和抱肩提抖法都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抱肩提抖法是对传统膝顶复位法的改良,它是根据人体胸椎运动解剖特点,术者沿着患者脊柱纵轴方向施以牵引、提抖之力,用患者自己身体质量,拉宽椎体间隙,在患者上半身被医者身体锁定的情形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拮抗力,再应用可控制的寸劲发力,纠正胸椎小关节错缝,达到松解粘连和重建脊柱内外平衡关系的目的。本观察所示两种手法合用较之单独常规推拿手法的运用,能更有效化解患者身体拮抗力量干扰,更快纠正小关节紊乱状况,临床上对于大多数胸椎小关节紊乱呈现的棘突偏歪和凹凸畸形有较好的矫正作用。

全套手法具有医者容易掌握,患者易于配合,操作容易成功的特点。对早期患者的治疗疗效尤其明显,特别对纠正3~7胸椎小关节的紊乱症有满意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胸椎医者手法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层递手法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七步洗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