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仁秀
他,34岁,是某公安局副局长,一个7岁男孩的父亲,也是身患胃癌Ⅳ期合并大量腹水的病人。接诊那天,清瘦苍白的他坐着轮椅入院,萎靡的神态、苍白的脸、隆起的腹部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位重症患者。我迅速安排床位、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输液……一切处置妥当后,他渐渐有了一些精气神儿。
他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夫妻俩一起视我为朋友,他说:“忙于工作,偶尔的胃部不适、疼痛,从没当回事儿,直到迅速消瘦、腹部胀痛才去就诊,但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来京看病是最后的选择了。”出于职业习惯和临床经验,我忙安慰他说:“我们这儿是全国最好的肿瘤医院之一,好多腹水的患者经过治疗都得到了控制。您放宽心,配合医生治疗,咱们先治疗腹水,等腹水控制了,您也就舒服了,也能吃饭了。体能上来再做全身其他治疗,一点一点来,会好起来的。”他勉强地笑了笑。
后来做PICC置管行静脉营养,做腹腔置管引流腹水、腹腔灌注、腹腔化疗,他都坚强地尽量吃饭,在腹水引流后短暂的舒适时间,他会在妻子的搀扶下到室外尽力走一走,我知道他在努力地配合着治疗,与癌魔进行着决战。不幸的是,腹腔化疗毫无效果,腹水边治疗边快速地生长着,后来发展为肠梗阻。为了缓解梗阻带来的恶心呕吐,我们不得已为他留置了胃管,接上了负压吸引。看着他妻子一直红肿的眼睛和他痛苦得不能平卧的身体,我常常不知道如何面对、如何安慰。我深深地内疚于入院时对他的承诺,只是尽可能让他引流的创口清洁,身体尽量舒适。
他看出了我的窘迫,反倒安慰我说:“我能够面对。”他还告诉我,从被诊断为肿瘤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给年幼的儿子写点什么。我支持他这一想法,并给他拿来了日记本和笔。此后,他就在病床上变换着姿势找寻着最舒服的体位写日记,坚持不了一会儿就累了,趴一会儿又继续写。深爱着他的妻子看他那么辛苦,总是劝他别写了,他说时间不多了,他要让儿子知道爱他的爸爸有着怎样的一生,让儿子知道爸爸的一生很短暂却很充实,想用有限的文字教会儿子无限的为人道理……
随着病情的进展,他越来越虚弱,医生建议他做细胞免疫治疗,说可能会减慢腹水的生长,且副反应较小。他的妻子力劝他做这一治疗,但因DC细胞培养需要7~10天的时间,他一直摇头拒绝。在病房的走廊上抽泣的妻子拉着我的手说:“国护士,他最信赖你,请你劝劝他吧,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试试。”走进病房,我轻轻地给他换着鼻翼上粘贴胃管的胶布,他虚弱地睁开眼,无力地说:“我想回家,看看儿子,看看我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如果晚了,也许就没有机会和他们说再见了。”我握着他毫无血色的手,对他的想法表示支持。
我向医生转告了他的这个愿望,医生尊重他的选择,开了出院单。他悲痛的妻子从家乡医院叫来了救护车,我为他准备了维护置管所需要的各种卫材,写了护理要注意的事项等等。
后来,他的妻子来了电话,说他走得很平静……
作者感悟
在肿瘤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十余年中,我接触了各种不同性格的病人。有的过度焦虑,一点儿不舒适就怀疑肿瘤进展或转移;有的抱怨,总是反复诉说最初就诊的医院耽误了他的治疗;有的灰心,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而这位病人,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是那样坦然地准备着、计划着、总结着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给相爱的家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让伟大的父爱无限延伸……在后来的护理工作中,我经常给我所护理的病人讲述他的例子,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人的一生或短或长,重要的是生命旅途中的风景,我们该珍惜的是当下,而不是抱怨过去或忧患未来。
(源自《死亡如此多情》)